李薇
中國四大發明中的造紙術,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做出的重大貢獻。從東漢蔡倫發明造紙術到今天,紙一直是最主要的閱讀載體,造紙術的發明,也掀開了人類閱讀史上革命性的一頁。
圖書是人類文明的載體,從結繩、竹簡到“洛陽紙貴”時的紙書,再到數字時代海量的電子書,科學技術一次次地對閱讀進行著顛覆性變革。如今,閱讀進入數字時代,這場變革仍在繼續。
“閱讀領域正處于第三次基礎革命階段。”咿啦看書創始人兼CEO任暉總結,“造紙術的發明使得閱讀進入紙制時代;德國人古騰堡現代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則降低了輸入的成本;如今第三次閱讀革命進入數字時代,進一步降低了成本。”
任暉進一步分析,隨著數字閱讀進入移動終端,移動數字閱讀有兩條路可以走:“kindle”模式降低了成本、符合原來紙質書閱讀體驗,但閱讀體驗和原來的紙質書區別不大;多媒體動畫電子書具有更多的互動性和趣味性,但成本非常高,開發一本動畫電子書大概需要幾十萬美元,且制作周期長、無法大批量生產。
彼時,任暉擁有一家專注于幼兒數字閱讀領域的公司點讀科技,公司研發的點讀筆主要對童書進行數字化閱讀轉換。但隨著智能手機、智能平板等移動終端的興起,點讀筆市場迅速滑坡,任暉強烈意識到,數字閱讀將迎來一場巨大變革。
行業的變革往往伴隨著風口。2013年,任暉再次創業。他依然把創業方向放在了熟悉的3~8歲兒童閱讀領域,只不過,這一次任暉要做更生動、更有趣的圖書:集聲音、視覺、動畫、游戲等為一體的交互式產品——咿啦看書。
在推出咿啦看書之前,任暉經營的點讀科技已在市場上小有名氣,公司推出的小葵花點讀筆深得家長和小朋友的喜愛。不過,自2010年蘋果公司推出iPad平板電腦后,任暉似乎看到了整個兒童數字閱讀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
任暉有一個女兒,他逐漸發現,女兒特別喜歡玩iPad,仔細觀察更是發現,幾乎所有小朋友都對iPad等智能終端中的游戲、動畫片等娛樂產品充滿了巨大興趣,游戲和動畫片逐漸成為兒童閑暇時注意力的集中之處,孩子們許多時間都被iPad悄悄偷走了。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的調查報告的確反映了這個現象:2016年國民人均閱讀量達到7.86本,其中電子書3.21本,數字閱讀接觸率更是達到68.2%。我國國民電子閱讀增長趨勢顯著,而優質的兒童數字閱讀產品卻不多。
據2015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發布的報告顯示,雖然77.4%的兒童表示閱讀是其重要喜好之一,但是僅有35.8%的少年兒童表示喜歡數字閱讀,數據顯示大部分兒童使用電子產品是為了娛樂。
“當時,中國兒童數字閱讀市場沒有爆款產品,家長和孩子的選擇性非常局限。我當時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要把像我女兒這么大的孩子從游戲和動畫片中奪回來,讓他們愛上閱讀、享受閱讀。”任暉表示。所以,任暉堅定了從趣味性、娛樂性的角度切入兒童數字閱讀市場。
不過,有了創業方向之后,任暉沒想到,開發的難度如此之大,“確實超出我們的預期。”他回憶,“經過一系列碰撞之后,我們決定準備開發一套引擎,這套引擎既能讓兒童圖書更生動有趣,同時還能大幅度降低成本。”
由于前期有做點讀筆的經歷,任暉深知技術在數字圖書中的地位,所以在人才方面的投入不惜血本。咿啦看書最早的核心技術員工基本上來自騰訊、阿里等公司,當時他們和任暉一起要把想法變成實際的產品。
不過,數字出版是強技術驅動,并大量涉及到動畫、游戲交互等設計,這些技術非常復雜。將一個個動畫效果功能引擎化、工具化,每一個功能所花費的時間少則一個月,多則兩個月。
任暉笑道:“在如今的創業環境下,三年時間對某些創業公司來說,可能都已經IPO上市了,但我們才推出第一款產品。不過,我覺得咿啦看書成立三年練的內功非常值得,因為我們把前三年把樹干建好了。”
2013年到2016年,經過3年的自主研發,任暉團隊的這套系統終于上線,它包含三個部分:新型電子書格式咿啦動畫書、內容開發制作引擎咿啦做書以及動畫書閱讀平臺咿啦看書。
這套引擎就像一根神奇的魔法棒,可以讓兒童圖書動起來,還能發出聲音。不僅填補了動畫書制作工具的空白,還對整個閱讀領域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原來1本書的開發時間需要半年,開發成本需要幾十萬美元,但有了這套引擎,我們公司現在每天可以做3本這樣動畫書,馬上還會提升至8~10本;一本書的成本降到了幾千元人民幣,制作成本比過去降低了99%。”任暉表示。
咿啦做書讓動畫書的制作過程像制作PPT一樣簡單,它將許多功能以及動畫形態都進行了標準化。咿啦做書目前還未對外開放使用,只限于咿啦看書內部對已購買版權的圖書IP進行動畫書制作,目前咿啦看書合作的出版機構有近百家。
任暉透露,“未來我們會逐步形成一種開放式的內容供應生態模式,大量的出版機構將進駐我們平臺,運用我們的工具,應用我們的標準和格式,自己制作動畫書內容,銷售輸出。”
咿啦看書團隊目前由最初的4人發展到了140人,研發加技術研發團隊占到公司2/3以上。
一本動畫書的制作串起來了咿啦看書各個部門:版權部門負責在選書委員會篩選圖書后,通過和書籍版權方簽約獲取原版素材;編輯部門根據圖書進行二次開發,包括腳本創作、動畫設計等;制作部門修圖、制作動畫、設計互動游戲等;配音部門按照標準完成配音后通過咿啦做書合成,上傳到服務器;運營團隊負責完成書籍的分類、定價、推薦、APP推廣最終環節。
如今,咿啦看書用戶突破150萬,APP平臺已有上千本動畫書,成為會員后,書籍閱讀數量無限制;B端產品咿啦家園自2017年下半年進入市場,半年就已覆蓋60多個城市的上千所幼兒園。
咿啦看書的模式也得到資本的認可。威創產業投資負責人郭曉樂表示,咿啦看書代表了未來兒童閱讀的新體驗與新模式,將開啟家庭端更高品質的兒童閱讀及親子陪伴成長模式的創新。
2018年1月,咿啦看書獲得4000萬元A+輪融資,由威創投資領投,青松基金跟投,啟賦資本繼續增持。咿啦看書新一輪融資將用于咿啦家園、咿啦英語以及面向海外市場純英文版Ellabook等產品的研發,這將是2018年咿啦看書重點發展方向。
任暉是一位連續創業者,咿啦看書是他的第五個創業項目。
“以前的點讀筆等創業項目讓我感覺是在一個非常閉塞、狹窄的空間里頭折騰,折騰不開。但咿啦看書不一樣,你會發現它特別寬闊,你不是沒事兒可干,而是太多事情可以做。”對比以前的創業,任暉這一次創業更加興奮。他認為自己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控制公司的節奏。
總結自己10年創業經歷,任暉總結:一個公司要想發展首先必須豐滿,需要尋找一個相對比較空白的領域去做;其次它有不斷擴展的廣闊市場;第三是必須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別人即便復制模仿也需要一定的時間。
“我第一次創業是在24歲。”任暉回憶,“坦白說,那是一次失敗的經歷,我在之后的三年里意志消沉,對我的打擊挺大的。現在讓我選擇的話,我會先去大公司待幾年再出來創業,這樣可能會少走很多彎路。”
不過,任暉也很感激自己第一創業失敗的經歷。“它讓我在之后的創業中不再那么盲目,能夠淡定、從容地去面對在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這是我覺得目前年輕創業者最需要的,現在整個創業大環境很浮躁。”
經過多年的磨練,任暉也早已過了焦慮的年紀。不過他強調:“創業路上,焦慮的事常在,比如融不到錢,發不出工資。但是你這個思想到一定程度之后就看淡了。因為回頭想一想,創業這十多年,類似的事情經歷多了,但每次不都過來了嗎?”
“今年,咿啦看書會營利。”任暉自信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