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洛琳·布洛克
在一次長途飛行中遭遇一起乘客的緊急醫療事故的時候,除了幫助生病的乘客外,前空乘杰德(Jade)還有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擔憂。
“我一直都質疑這樣一個事實:穿著緊身裙的時候還怎么四肢著地按壓患者的胸口為他們急救。”杰德是在地面上接受心肺復蘇(CPR)訓練的,當時穿著褲子。但在真實的飛行過程中,她卻要穿著空乘制服,涂上紅色唇膏和指甲油,穿上緊身的紅色鉛筆裙。“這確實讓我很煩惱,因為這加大了急救的難度,而且容易走光……在本就壓力巨大的環境中,這又增加了一件需要擔心的事情。”她補充道。
對杰德來說,實際工作經常會與代表公司形象的嚴格著裝要求之間發生沖突,而這也只是其中的一個例子而已。在2017年曝光很多丑聞后,職場性別歧視也越發引人關注,但空乘行業的許多問題并沒有受到重視。例如,一直以來的著裝規范就體現了對兩性的刻板印象,雖然在一些空乘人員看來,這些規范似乎已經過時,但卻仍然保留至今。
在光鮮亮麗的形象之下,空乘人員也會遭遇靜脈曲張和睡眠剝奪等身體健康問題。一些空乘人員表示,著裝要求還會導致這些問題進一步惡化。
這些挑戰并非任何一家航空公司所獨有。BBC Capital采訪了幾名為多家航空公司效力過的女性,并描述了在日常生活中遭遇的在她們看來可以歸咎于著裝規范和形象問題的性別歧視:既有對其智力水平的諷刺,也偶爾會面對來自乘客的人身威脅。
來自The Air Law Firm的航空咨詢師帕姆·錢伯斯(Pam Chambers)認為,機艙內的這種性別歧視短期內不會消失。她表示,由于航空公司在準點率問題上面臨巨大壓力,導致員工很難就乘客的不端行為在自己的老板面前據理力爭。“低級行為、侮辱、誹謗言論——這都被簡單地視作工作的一部分,與大多數直面客戶的工作一樣,這都在高級管理層的意料之中。”
“關注的焦點是空乘人員對局勢的應對能力,希望能夠阻止事態升級。”錢伯斯補充說,如果出現嚴重犯罪行為,飛機可能會停飛,所有乘客都必須下飛機。由于長期拖延,加之內部正式投訴渠道不暢,導致人們不愿公開自己的遭遇。
然而,空乘們卻開始在著裝規范上找到自己的心聲。
倫敦國王學院為英國Acas(咨詢、調解和仲裁局)準備了一份關于職場著裝規范和外表的研究,其中也涵蓋了空乘人員。調查顯示,員工們對著裝靈活性有更大的期待。報告指出,這與航空業的一些嚴格標準以及它“對員工的外貌的關注”相矛盾,這些關注“超出了著裝規范,延伸到更為廣泛的外貌管理范疇”。
“要求女員工在穿著上更加女性化的著裝規范,發出了一個關于男女兩性在職場角色的明確信息,而且往往與其實際工作需求沒有太大關系。”利茲大學商學院(Leeds University Business School)商業心理學教授賓納·坎多拉(Binna Kandola)表示說。
坎多拉認為,高度女性化的制服會引發一些顧客的不敬行為,“我們不應該再接受(來自管理層的)這些借口:這種女性員工的形象是‘顧客所期望的;這已經沒什么關系了。”
不過,也有一些細微的變化跡象。例如,英國航空混合機組(之所以這么叫是因為它涵蓋了短途和長途航線)的女空乘可以選擇穿褲子。在此之前,員工們成功地挑戰了只能穿裙子的著裝要求。
但航空業顯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反對高度女性化的制服,以及助長性別成見的著裝規范,員工們也逐漸地找到自己的心聲。
航空公司需要尊重這一點,并據此作出反應,否則將面臨嚴重的動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