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命教育無論是從性質、目標、功能都與高校體育教學具有一定的相連性,生命教育是體育教育的重要內容,體育教學是生命教育的重要教學途徑。生命教育是教學的出發點與歸宿點,其倡導生命的自由性、獨立性與完整性,其能夠促進學生向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提高學生生命的質量,促進學生向生命的自由方向發展,從而實現學生的生命價值與意義。因此,本文著重分析生命教育視域下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意義,并提出生命教育視域下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革新思路。
關鍵詞:革新思考;生命教育視域下;高校體育教學
一、生命教育視域下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意義
(一)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生命意識
生命教育視域下,通過體育課程的學習與鍛煉,使學生不僅學到了體育技能,還能夠了解自身的身體素質,基于此,學生能夠感受到自身生命的存在。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發展,能夠使學生更好的發現自身的成長,學生的體育技能得到發展,使學生能夠更好的提升自身的操控能力。學生通過體育耐力運動項目的鍛煉,能夠體驗到自身體育運動的極點,能夠使學生認識到生命存在的真實狀態。學生的發展離不開體育鍛煉,身體素質的完善需要科學的體育訓練。體育訓練能夠加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學生通過一定的體育鍛煉,使學生的生理機能與身體結構會形成一系列的反映,從而能夠促進學生的身體健康。通過適當的體育鍛煉能夠提升學生的生命意識,讓學生能夠在鍛煉中了解是生命自然的存在,讓學生了解生命存在的意義,從而熱愛生命、尊重生命、愛護生命。
(二)有利于喚醒學生對生命的激情
生命教育視域下,體育文化的核心內容是精神文化。精神文化主要體現在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堅強的意志品質、活潑開朗的性格、樂觀的心態,以及團體合作的集體觀念,頑強拼搏、不屈不撓、戰勝困難的思想意志產生的積極影響。學生在體育鍛煉中要發揮自身的能力,又要積極的配合同伴,發揮自身的團隊協作能力,從而才能夠實現最終的目標。高校應該廣泛的開展體育鍛煉活動,使學生能夠積極的融入到體育鍛煉活動中,使學生在展現自己的同時,積極的配合隊友,為隊友喝彩,增強團隊榮譽感,從而提升團隊的凝聚力。多參與體育運動使學生能夠走出寢室、走向戶外、遠離網絡,喚醒學生沉睡的心,使學生能夠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來,點燃學生的生命活力,使學生能夠通過體育鍛煉變得積極與樂觀,從而喚醒學生對生命的激情。
二、生命教育視域下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革新思路
(一)樹立生命教育與體育課程融合的教學觀念
生命教育視域下,高校體育課程應該注重教育學生自然生命發展方式,通過體育鍛煉來發展學生的身體機能、運動技能、身體素質,從而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基于此,能夠看出高校體育課程是以學生的自然生命為發展對象的,其教學的基本是對自然生命的提高與保護,并能夠有效的發展學生的生存能力與生存意識。高校體育運動中能夠展示學生的運動美,也就是生命運動之美。在高校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生命教育,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教授學生應該尊重他人、尊重體育比賽、尊重對手,提高學生團隊意識,重視體育運動體驗,從而使學生在體育運動中能夠感受到生命教育的真善美。因此,生命教育融入到高校體育課程中是一項新的研究課程,需要高校構建科學的教育機制,才能夠有所作為,從而形成生命教育與體育課程融合的教學觀念。高校應做好以體育課程促進生命教育的有效渠道,以體育實踐運動項目作為提高生命教育的重要實踐環節,在實踐運動項目中消除學生的危機心理,增強學生的心理韌性,使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適應能力,從而使學生在體育教學下能夠全方位的發展。
(二)建立生命教育與體育課程的特色課程
生命教育視域下,高校在體育課堂教學滲透生命教育,生命教育能夠使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發展,使學生能夠通過體育課程認識生命、了解生命、敬畏生命,從而實現體育課程教學目標。生命教育具有許多的教學內容,例如,環境教育、安全教育、死亡教育、生存教育等這些教學內容都能夠融入到高校體育課程中,能夠豐富體育課程知識,使學生在體育鍛煉中愛惜生命,具體實施應該從以下幾點進行。其一,高校可以在體育課程中設立理論章節教育,將生命教育思想貫徹到理論章節中,從而使學生能夠認識自身生命存在的意義;其二,高校在體育課程中應該多融入與學生互動的教學內容,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教師應該在教學中應該多為學生講解珍惜生命、愛護生命的課程知識,例如,將生命教育融入到野外逃生、拓展訓練中,從而使學生能夠熱愛生命;其三,高校應該將人文關懷內容體現到體育課堂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熱愛生命與關心生命,從而實現學生的人生價值。
(三)構建一支體育課程與生命教育融合的師資隊伍
生命教育視域下,通過生命教育與體育課程的有效結合,能夠為學生解決生活與學習上的困惑,學生能夠在體育運動中釋放自身的心理壓力,通過運動使學生的心理壓力得到釋然。基于此,高校應該構建一支優秀的師資隊伍來為學生授課。據有關數據顯示,當前生命教育的專業師資隊伍還是很匱乏,體育教師與生命教育教師還是處于分化狀態,沒有進行有效的融合。因此,高校應該積極的構建一支體育課程與生命教育融合的師資隊伍,積極開展教師培訓工作,提高體育教師的生命教育素質與教學能力,高校應該將心理學、教育學知識融入到培養工作中,從而使體育教師成為專業化的教師。再者,高校應該聘請一些、高水平、高素質、高專業文化的教師,融入到體育師資隊伍中,使學生能夠在體育鍛煉中學好生命教育知識,從而使學生能夠全方位的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體育課程是滿足人類對生命的需求而創設的,體育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對生命的認識,從而實現生命教育回歸與本體的教學目的。因此,體育課程能夠使學生的運動技能與身體素質得到良好的發展。基于此,生命教育視域下,高校教師應該將生命教育融入到體育課程中,樹立教學觀念,使課堂教學具有一定的特色,構建一支體育課程與生命教育融合的師資隊伍,從而使學生能夠熱愛生命。
參考文獻:
[1]井紅艷,張勝華,李良胤.高校體育風險保障體系構建研究——基于生命安全教育的視角[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6,34(05):56-60.
[2]吳緒敏.“生命教育”視野下高校體育教學現狀及策略研究[J].山東體育科技,2014,36(02):100-102.
作者簡介:楊春霞(1985—),女,白族,云南昆明人,本科,講師,主要研究方向: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