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僅體現在老師教書育人上,更體現在一個社會政治、經濟的方方面面,是將道德文化內融于城市和人心。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地區的文化養育了不同特色的人民,國家的政治經濟水平正在飛速發展,東西部地區的發展也會有較大差異,但這不意味著思想政治教育也存在較大差異,從辯證唯物主義的角度來講,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我們調研團隊前往中西部各省(西藏、青海、甘肅、陜西)調查了民風民情。
關鍵詞:西藏;青海;甘肅;陜西;風俗習慣
我國的中西部民族眾多、地勢較高、地形崎嶇,影響了城市的建設和發展,在長期的歷史變化、文明交流中孕育了燦爛的文化,也影響了這其中的風俗習慣,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給西部民族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舞臺,跟隨機遇并不斷整合我國西部的民族文化資源,對于促進西部的各方面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自然聯想到生活在大山、草原里的人們都會格外開朗,熱情好客,民風淳樸,志愿者們深入地區生活,親身感受風土人情、風俗習慣,并且采取多種不同的方式,調查中西部地區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普及和是否存在巨大差異或不同。
一、研究的背景
志愿者們自發組織了前往西藏進行支教活動,通過與學生接觸,與學生家長的接觸來調查西藏地區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發現和感受當地的一些傳統文化習俗。在青海省,志愿者們去當地的清真餐館調查,在景區景點通過采訪游客來了解地區的風土人情,在甘肅,志愿者們通過調查城市街道和住宿居民家中了解到各種生活習慣,在陜西,志愿者們走訪西安古都,深深的感受到了一個城市的文化底蘊和震撼,思想政治教育不僅限于課本知識的教書育人,更體現在一個地區一個城市的整體文化中,思想政治是德育文化,是一種正能量的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不是抽象的,像生活中的小事,比如愛護花草樹木,扶老人過馬路,節約用水等,志愿者們通過以小見大的方式調查研究一個地區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古時候,西部地區與中原的交往十分頻繁密切,從西漢時期到唐朝時期,我們對西部地區開始慢慢有了了解,不管是地形地貌上還是使臣、和親交流上,都深深凝聚了中西部文化。我們的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又源遠流長,所以,在我們現代化社會的教育中更應該重視傳承和弘揚,并進行融合吸收,特別是其中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借鑒和創新意義的。
三、研究的對象和范圍
(一)西藏山南市、拉薩市
在這片土地,含氧量相當于平原地區的62%至65.4%,可這里的人們依舊幸福地生活著。而且這份信仰支撐著他們在這塊凈土堅強地生活,自給自足,豐衣足食。志愿者們充滿激情的乘坐了近50個小時的火車來到了這片圣土,我們的調查地區主要是藏源山南,西藏文化的發源地,西藏的許多第一都是從這里產生,第一條公路,第一塊耕地,非常神秘而悠久,對我們的調查十分有利,其次是宗教中心拉薩,宏偉的布達拉宮,神圣的大昭寺,信仰洋溢在拉薩的大街小道。我們的支教地點安排在山南一小,志愿者們在來的第一天開始進行宣傳,分別前往了白日街,菜市場,各個學校等人流量較多的地方,在宣傳過程中,志愿者感受到了山南人民的熱情,通過對兩位老藏民的采訪,志愿者們了解到獻“哈達”是藏族人民最普遍的一種禮節。在西藏,迎來送往、婚喪節慶、拜會尊長、送別遠行、覲見佛像等,都有獻“哈達”的習慣。獻“哈達”是向對方表達純潔、忠誠、尊敬的意思。據說,藏民們進了寺廟大門,首要做的是獻一條哈達,再參拜佛像,到各殿參觀,隨坐,到離別時,還在自己坐過的座位后邊放一條哈達,表示我人雖離去,但我的心還留在這里。跟老藏民交談完后,志愿者們隨老奶奶前往藏民每天早上去朝水儀式的地方,據說被圣水洗過頭后就會消災滅疾。沿途中,藏民們熱情的給我們帶路并介紹風景,志愿者們深切感受到了藏族人民的友好。在拉薩印象最深的就是沿路的朝圣者們,磕長頭,藏傳佛教信仰者最志誠的禮佛方式之一,磕頭朝圣的人在其五體投地的時候,是為身敬,同時口中不斷念咒,是為語敬,心中不斷想念著佛,是為意敬,三者得到了很好的統一,磕長頭不分男女老少,這就是信仰的力量,值得人尊重和敬佩。
(二)青海省西寧市
青海省是個美麗的地方,也位于青藏高原上,青海是個少數民族非常多的地方,大部分是藏族和回族,所以有很多清真餐廳,在青海,志愿者們認識了一位回族的司機大哥,在他身上我們了解到了許多回民的風俗習慣,首先從清真餐廳來說,餐具要用公用的,而且不準自帶酒水,也不得自帶菜肴,在結賬時一定要用右手給錢,是對別人的尊重,因為在回教中認為人的左手是很臟的。提到婚姻問題時,志愿者們了解到回族的婚禮很隆重,要請阿訇來念“尼卡哈”進行征婚和祝賀。在路上我們經??吹接心凶宇^上戴的小白帽子,志愿者們了解到回族的特點是穆斯林服飾,男子多帶小白帽,女子帶各種花色的頭巾。
(三)甘肅省蘭州市
提起蘭州人們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蘭州拉面,志愿者們特地去品嘗了一碗正宗的蘭州牛肉面,說起拉面也是有很多講究的,面條分為毛細、細面、二細、三細、韭葉、寬面、大寬等不同直徑。蘭州人倫理意識深厚,古風猶存,在人情世故上很講究,與人對面交談,忌手插衣服口袋,否則有不尊重對方的嫌疑。蘭州皮筏是用整張羊皮或牛皮扎制成的筏子,因成本低廉制作簡易,所以成為了為黃河沿岸的民間廣泛使用的一種古老的擺渡工具。
甘肅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中國大規模的畜牧養殖和農耕文明的曙光曾經在這里升起,這里曾譜寫出漢唐盛世強大的武功,彈響中華統一、民族融合團結的樂章。在這片神氣的土地上,曾經孕育著中華最古老的創世神話,燃燒著原始文明的燦爛火光。
(四)陜西省西安市
西安,古稱“長安”,是舉世聞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國古都之首,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時間最長、建都朝代最多、影響力最大的都城,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中華文化的代表、中華文明的發祥地。早在110萬年前的遠古時期,人類的祖先就在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上繁衍生息。是中華民族祖先最早開發居住的地方一,也是一座具有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的歷史文化古都。先后有13個王朝在此建都,與雅典、古開羅、古羅馬共同被譽為世界四大古都。
四色禮也稱四樣禮,四色即四季,表示一年,含有自始至終、美滿等意蘊,是后輩對長輩的祝福。像男女定親后,男方第一次到女方家,必帶四種禮品:煙、酒、肉、罐頭或水果及其它東西,女方家也必湊成四禮品回送,如鞋、襪、鋼筆、筆記本等,讓男方捎回。隨著人們收入增多和生活水平提高,禮品檔次也在提高和翻新。從這也能看出西安深厚的文化底蘊,受傳統文化影響,西安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還是較高的。
四、研究的方法
理論方法:查閱網絡和書籍資料,提前對我們要調查的內容進行深入了解。
實踐方法:前往目的地并且采訪有關人員,進行實踐考察。
(一)調查活動設計
1.調查對象
(1)西藏山南市的中小學的學生和學生家長。雍布拉康、大昭寺等景點。
(2)青海省的回民朋友。海南藏族自治州、青海湖、茶卡鹽湖等地區。
3.甘肅市博物館、蘭州拉面館及拉面師傅。
4.西安大雁塔、鐘樓、回民街。
(二)調查方式
一是采用采訪的方式。二是參觀的方式,從一個參觀者的角度去欣賞,感受傳統文化魅力。三是實踐的方式,跟隨學習一些民俗習慣,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去感受。
(三)調查過程
1.調查準備
(1)查取相關傳統文化的資料,打好理論基礎,做到有備而來。
(2)采訪周圍居民或者同為參觀人員的感受或者了解的內容。
(3)做好調查問卷和報告。
2.調查情況
這次實踐活動期間我們還采訪了一些游人,和他們交流了一些關于該地區風俗習慣的問題,他們都熱情地發表了自己的言論,其中我們還記錄了一些。
我們問了一位游客關于如何繼承和發揚風俗習慣的看法,他說:“傳統文化和民俗習慣是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如果一旦在我們這一代人手里失傳了,我們便將成為歷史的罪人。當然,傳承與發揚,我們也不可不問青紅皂白,原封不動繼承下去,我們要去其糟粕繼其精華,讓非物質文化不斷發揚豐富,傳承更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也不僅僅只是政府的事,而是事關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所以我們有責任和義務保護繼承它。再者,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歷史潮流也要求我們進一步開發好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產?!?/p>
但是也有一些人持反對意見,他們認為傳統文化和風俗習慣其實很難得到繼承,他們認為:沉重的經濟壓力,一切向錢看,物欲縱橫,中國的生態環境和物質遺產尚且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尚且“虛無縹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傳統文化了。一些“技藝”傳兒不傳女,傳內不傳外,甚至不立文字,口耳相傳,傳承神秘,范圍窄,極易中斷!
3.調查分析
總體來說,這些人的觀點也是很現實,中國以經濟為主導,便會無可厚非的影響到這些風俗習慣,就拿環境來說,為了搞環境開發,很多的古建筑被破壞,人為因素導致原來的美好的環境不復存在,也就是古物所寄托的某種民族精神也隨之摧毀,對人民的思想政治水平產生了影響。
所以,經濟固然重要,但是文化也不容忽略?,F在電視上經常報道政府為傳統文化保護和發揚做出了多大貢獻,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政府已經開始重視這些文化了,以此帶動經濟也是社會發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五、討論分析
(一)原因
原始信仰習俗在中國長期延續有其多重原因。
首先,地理因素的影響,中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在古代想要信息暢通也是一件難事且中國一直處在一個閉關鎖國相對封閉的狀態,因而我國的傳統民俗文化能夠在后世大量保留和繼承。
其次,民族因素的影響,中國本身少數民族眾多又存在和周邊國家地區民族交匯融合的現象使得風俗習慣處在一個交流融合的動態過程之中。
最后,社會因素的影響,中國長期以來受小農經濟和封建儒家思想的影響和束縛,也使得各種風俗文化滲透于、根深蒂固于人們的思想觀念之中。
(二)提出建議
通過這次實踐活動,我們學到很多東西,更認識到風俗習慣對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重要性!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呢?繼承和發揚優秀的傳統風俗習慣,尊重不同民族的風俗習慣,改良不合理的風俗習慣,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提供有利的文化環境。
(三)未來發展與展望
風俗民情是先祖給我們留下的文化瑰寶,我們要好好學習吸引好這些優秀文化,讓它為我所用,陶冶提升自己;我們要傳承好這些優秀文化,將其融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去,會讓我們變得更優秀。
六、總結
深刻認識習俗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密切關系,對習俗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有效地加以引導,對做好新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七、結語
風俗習慣并不僅是社會生活過程中的表面現象,它還貫通古今、貫通知行,折射了中華五千年的滄桑變革。在中國的社會風俗習慣中,層層積累著中華民族高度的智慧和品德藝術。因此,中國社會風俗更能反映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通過它來把握一個民族的文化,顯得更加直觀而準確。了解中國社會風俗史,不僅能自覺而有效地移風易俗,還能大大提高我們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人文素質。
作者簡介:劉馨(1996—),女,漢族,山東萊西人,本科在讀,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