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校外學習中心是遠程教育主辦高校的校外延伸,是主辦高校學習支持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校外學習中心因受多方因素影響,在辦學過程中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主辦高校只有對學習中心進行有效的綜合管理和服務,才能使它的職責得到充分體現和正確執行,成為教學質量的有力保障,實現規模、質量、結構、效益的均衡發展。
關鍵詞:網絡教育;校外學習中心;管理服務
隨著網絡學歷教育的迅速發展,校外學習中心(以下簡稱“中心”)的數量也不斷攀升。中心對學生提供的管理服務貫穿于學生整個網絡教育學習過程,對于各中心的學生來說,從某種意義上,中心就代表著主辦高校。中心數量規模的壯大,在為廣大學習者提供學習便利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問題。特別隨著2014年1月國務院發文“取消和下放利用網絡實施遠程高等學歷教育的網校審批”,以及2015年10月國務院“取消教育行政部門對校外學習中心(點)審批”的決定,意味著未來主辦高校和校外學習中心數量將繼續上升,網絡教育市場也將面臨更激烈的競爭,因此校外學習中心管理服務亟需加強,如此才能提高主辦高校整體辦學水平,保障網絡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一、校外學習中心辦學過程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借助網絡教育,追求中心利益
部分中心存在辦學理念有偏差、只重招生不重辦學、招生組織工作不規范等現象,在招生宣傳中未能按規定對考生開展正確引導,甚至出現虛假承諾等不良現象,教育理念淡泊,自律意識缺乏。
(二)巧立名目,增收費用
網絡學歷教育作為業余在職學習的一種形式,其學習者多為在職人員,作為工學矛盾突出的學習者,中心的“學習支持服務”對他們能順利完成學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恰有部分中心利用了學生因繁忙無暇顧及的情況,將本該為學生提供的“通知提醒”等助學服務轉變為“增值服務”,向有需求的學生收取增值費用。
(三)“過度服務”,考紀意識薄弱
教務工作是網絡教育的核心部分,部分中心教學組織管理不夠細致、考務工作組織不力、出現考風考紀問題,有的甚至提供大包大攬的“過度服務”。這些問題如未能有效解決,必然影響到主辦高校網絡教育的質量,進而影響到網絡教育的良性發展。
二、辦學問題主要成因分析
校外學習中心所屬的單位性質多種多樣,既有公辦院校,也有民辦院校,還有各類培訓機構,因此他們的發展目標、價值理念、自律意識都有著不同的特點。隨著中心數量的增加,以及中心分布區域的擴大,主辦高校在有限的人力資源范圍內難以保證對每個中心進行嚴格有效的監督管理,中心便有了較多的“自主權”, 由此,部分教育理念有偏差,自律意識淡薄的中心便容易采取各種手段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另外,許多中心管理隊伍單薄,但卻“身兼數職”,承擔著多所網絡院校的辦學工作,實際辦學質量無法得到有效保證,同時,在網絡教育所面臨的“劣幣驅逐良幣”的“逆淘汰”困境下,中心為滿足自身發展需要,弱化了教育價值觀,放松了對學生督學,這也是問題產生的根源之一。從學習者角度來看,參與網絡學歷教育的學習者多為社會在職人員,工學矛盾突出,他們中的很大一部分有著“畢業捷徑”需求,這也給各類違規行為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在多重因素的綜合作用下,辦學者與學習者之間的“雙贏模式”屢禁不止。
三、加強校外學習中心管理的路徑分析
(一)主辦高校設立“校外學習中心支持服務部”
要使學習中心的職責得到充分體現和切實執行,須對學習中心進行綜合有效的管理與服務;要實現網絡教育的規范辦學、良性發展,也須對學習中心加強過程監管。“校外學習中心支持服務部”的設立將使主辦高校對學習中心的管理服務更加充分與全面。該部門應具有統籌、協調中心相關工作的責任和權力,對中心所有的重要環節都必須了解,以便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定期走訪中心,加深溝通交流,也對中心進行培訓、檢查、指導,該部門將在各相關業務部門對口業務管理的基礎上,發揮協調作用,開展對校外學習中心的綜合管理與服務。
(二)完善制度建設,加強過程監控,促進規范管理。
對校外學習中心的管理,主辦高校應在教育部相關文件、規定基礎上,編制具體的、有針對性的《校外學習中心管理手冊》,定期更新,及時收編教育主管部門的相關文件、規定、考試辦法及本高校教學、財務、考務等相關的政策、規定。此外,建立中心人員培訓制度、中心考評獎懲制度等,并逐步確立中心管理的質量監控體系。
1.培訓制度
教育部關于網絡教育招生方面的相關通知明確要求“要對校外學習中心招生人員定期開展培訓”, 要切實提高各學習中心的規范操作、服務水平,加強常態化的培訓十分必要,辦學理念、辦學模式、辦學規則等方面內容的培訓應常抓不懈,以不斷提升校外中心人員的服務理念和職業素養。
2.考評獎懲制度
除認真組織、督促校外學習中心參加當地教育廳組織的年檢年報和評估外,還應由質量監督部門開展對中心的檢查、考核。特別應根據考試制度、紀律構建相應的考試評估機制,將考試工作作為對中心招生工作資質的一票否決項目。在日常工作中為各個校外學習中心建立檔案,出臺校外學習中心定量考評細則,根據考評結果進行相應的獎懲。為了確保校外學習中心的質量,也應建立嚴厲的淘汰機制,對違規的中心進行停招整頓。
3.質量監控體系
對各項工作實施流程化管理,根據主辦高校各職能部門的工作環節,結合點、面、職責、工作量等要素,編寫出詳盡的工作流程,再下達至各中心執行,形成既有科學分工,又有密切合作的良性循環工作機制。針對招生、考務、學習支持服務等關鍵環節,探索制定招生推廣、督學導學、考試管理等業務的統一操作標準,努力實現校外學習中心規范化的外在形象,規范化的服務水準,規范化的業務流程。在滿足標準的前提下,鼓勵各個中心發展自身的特色。
4.月檢月報制度
結合每月工作,檢查本月工作完成情況,以加強對校外學習中心學習支持服務工作的及時監控和過程管理,全面審定檢查中心的建設、管理、助學、服務等諸項工作質量,可將月檢月報情況列為獎懲的一項重要依據。
(三)走動管理與信息化手段雙管齊下
保證每年定期召開校外學習中心現場會議,此外可結合工作發展需要按片區召開中心主任工作會或視頻會,積極打造中心與高校、中心與中心的研討交流平臺,互相促進、共同提高。與此同時,主辦高校應加強走動管理,現場指導,加強過程監管,加大對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和懲罰力度,定期到各中心查看,重點查看入學考試組織、期末考試組織、考場安排、試卷整理存放情況等。
網絡教育是信息化發展的產物,其管理途徑的信息化高效化也將是未來的必然趨勢,通過信息化手段建立遠程考場監控系統,并逐步建成網上閱卷、答卷存檔、字跡比對系統,以此擠壓違規行為的可操作空間,形成校外中心良好的考試秩序環境,樹立高校優質教育品牌,維護高校社會聲譽。
(四)達成質量共識,實現共同發展。
在發展的問題上,主辦高校與各校外學習中心要達成共識,堅持規范管理,強化內涵發展,注重質量提升。監管、指導、扶持、理解、培育所屬學習中心,是主辦高校應盡的職責。校外學習中心能否辦得好,能否符合主辦高校的辦學要求,關鍵還在于主辦高校對學習中心的日常溝通、指導的渠道是否暢通,對學習中心的過程化管理、監督是否落實到位。除了履行教高廳所規定的主辦高校十大職責,還應加大對目前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開展管理服務工作。
網絡學歷教育要發展,一定要處理好規模、結構、質量、效益四者之間的關系,這其中,質量是核心,是近期效益的雙刃劍,是中長期效益的生命線。效益與質量是辯證統一的關系,除去質量則難有長期效益。規范辦學、確保質量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先決條件;管理到位、服務完善則是實現高校與中心共同發展的有力保障。主辦高校與各學習中心要加強溝通、互相理解支持,不斷提高學歷教育質量和服務地方、服務社會的能力,大力提升核心競爭力,形成高校、中心事業整體推進、持續發展的局面。
參考文獻:
[1]余善云.遠程教育創新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5.
[2]鄭勤華.遠程教育的經濟問題[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15.
[3]袁翠松,王娟娟.“網絡教育主辦高校”與“校外學習中心依托單位”合作辦學情況分析及思考——以江西省為例[J].信息化與信息技術.
[4]張希勝.構建現代遠程教育校外學習中心監管機制的探索[J].教學研究,2013,36(1).
作者簡介:陳巧(1983—),女,福建連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