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闡述了閱讀推廣的基本含義,分析了新媒閱讀對傳統閱讀的影響。提出公共圖書館通過調整服務方式,改進閱讀推廣策略等一系列舉措,使新媒體閱讀推廣與圖書館閱讀的多層次結合,最終達到更好的為讀者服務。
關鍵字:新媒體;閱讀推廣;公共圖書館
一、閱讀推廣的含義
閱讀是人類從視覺材料中獲取信息的過程。推廣指的是擴大事物應用或施行的范圍。閱讀推廣是將閱讀這種認知過程傳播到更廣泛的范圍,讓更多有閱讀能力的人加入到閱讀的行列中。閱讀推廣包括:推廣主體、閱讀者、閱讀對象和推廣媒介等要素。推廣主體是閱讀推廣活動的組織者,比如出版機構,文化教育機構,傳媒機構等。公共圖書館是公益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閱讀推廣中,擔任著重要的角色是閱讀推廣主體。社會大眾是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的主要對象,即閱讀者。閱讀對象主要是指各類圖書、雜志、報刊等。推廣媒介是指采取什么手段向閱讀者推廣閱讀對象,如報紙媒介,網絡媒介等。
對于公共圖書館來說,閱讀推廣也可以理解為:圖書館及社會相關方面為培養讀者閱習慣,激發讀者閱讀興趣,提升讀者閱讀水平,進而促進全民閱讀所事的一切工作的總稱。
二、新媒體閱讀及其對公共圖書館的影響
從竹簡到紙張的發明,從電腦到手機等閱讀設備的普及,閱讀媒介不斷發生著變化。新媒體是一個相對發展的概念,它是相對于報刊、圖書、廣播、電視這些傳統媒體以外的另一種新的媒體。是指在新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是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和移動技術,通過互聯網、無線通信網和有線網絡等渠道以電腦、手機、數字電視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的媒體形態。新媒體閱讀具有大量性、超文本性、便捷性、互動性、移動性以及共享性特征。深受社會大眾的喜愛,新媒體閱讀的出現改變了大眾的閱讀習慣和行為,給公共圖書館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新媒體閱讀增加了大眾讀者的閱讀機會和閱讀范圍,為讀者提供了豐富多彩的知識,但是面對形式多樣的新媒體,大眾讀者缺少正確有效的閱讀方法和技巧,因此,公共圖書館應有效的開展新媒體閱讀推廣活動,引導大眾的閱讀行為。
目前公共圖書館在新媒體推廣方面還屬于摸索階段。為了適應和滿足大眾讀者的新需求,公共圖書館從館內推廣、網絡推廣、館外推廣三個方面研究了新媒體閱讀推廣的策略。
三、公共圖書館內新媒體閱讀推廣
(一)館藏資源的合理布局
公共圖書館具有免費性、公益性,是城市的基礎設施。優質的環境,豐富的館藏資源,先進的網絡設施是公共圖書館開展閱讀推廣的優勢條件。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新媒體的出現,文獻資源的形態也變得多樣化,讀者的需求也變得多樣化,面對新媒體數字閱讀的需求,公共圖書館要注重資源的搜集與整理,不僅要增加數字資源的數量,更要重視這些資源的質量。使數字資源與紙質資源互相補充,構建讀者需求的館藏系統。
(二)提高公共圖書館工作人員的服務素質
閱讀推廣離不開讀者服務,公共圖書館館員的素質直接影響到讀者服務質量。新媒體閱讀推廣對館員素質的要求更高。因此圖書館員應“以讀者為本”,最大限度的滿足讀者需求為己任,不斷學習,提高自己對新媒體閱讀的認識,熟練掌握各種新媒體技術,讓自己成為順應潮流的新型館員,更好的提供讀者服務,提高讀者閱讀興趣,最終增強新媒體閱讀推廣效果。
(三)提升大眾讀者的新媒體閱讀素養
新媒體閱讀素養是指讀者通過有效的新媒體閱讀,能夠理解和運用資源的能力。讀者閱讀質量的高低是關鍵。新媒體閱讀自身存在一些缺點,比如容易受到干擾分散注意力、碎片化閱讀、快速瀏覽、娛樂至上、容易沉迷等。公共圖書館作為社會類閱讀服務機構可以開展各種活動:如新媒體閱讀輔導、電子資源檢索輔導等,對讀者利用新媒體閱讀進行正確的引導。提高廣大讀者有效獲取和傳播各類型信息的能力,從而使讀者在新媒體閱讀中獲取有價值的資源。
四、網絡新媒體閱讀推廣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今日發布《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國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為90.1%,較2014年底增長了4.3個百分點,其中僅通過手機上網的網民占18.5%,較2014年底提升了3.2個百分點;使用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上網的比例分別為67.6%、38.7%、31.5%,電視作為家庭娛樂上網設備,網民使用率為17.9%。廣大讀者過去看書看雜志看文獻的時間基本上都被用來上網,前往圖書館借書看書的讀者正逐年減少。網絡的普及性、快捷性、交互性給傳統閱讀帶來挑戰的同時也帶來了機遇,公共圖書館可以抓住機遇在網絡平臺上開展新媒體的閱讀推廣。
(一)加強公共圖書館網站建設
一個內容豐富、功能齊全、自主管理的網站是公共圖書館必不可少的網絡門戶,是公共圖書館向讀者介紹各類信息、提供全面服務的平臺。從新媒體推廣閱讀角度出發,公共圖書館網站可以加強“新書推薦”功能的建設,不同于傳統的推薦,在新媒體時代電子圖書,電子期刊的推薦應該受到重視。公共圖書館每年都會購置大批新書和數據庫,讀者可能會面臨無從下手,無法辨識和選擇對自己有益的資源的問題。圖書館員應該發揮能動性把握時代潮流,通過對前一年借閱數據分析,從新進書中挑選出相對熱門的圖書,在購買數據庫中選擇大眾讀者較喜歡的電子期刊,及時在公共圖書館網站上增加相關鏈接,方便準確專業的提供閱讀指導,達到新媒體閱讀推廣的目的。
(二)手機圖書館建設
截至2015年12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已達到6.20億,4G技術的應用,無線網絡的發展和智能手機的普及,促進了手機網民的持續穩定增長,手機上網在大眾生活中日益普及,公共圖書館合理利用手機這一工具進行新媒體閱讀推廣,可以為讀者提供更高效的服務和更為豐富的文獻資源。手機圖書館是無線移動通信技術在圖書館領域的應用。手機圖書館服務包括短信息服務和WAP服務兩個方面。短信息服務是手機圖書館和讀者之間以短信的服務時間交互,讀者可以通過手機接受系統發來的閱讀推送信息,同時讀者也可以通過手機發送設定的短信指令給系統,實現圖書的續借和掛失等基本功能。WAP服務通過移動網絡或無線網絡訪問圖書館系統的手機網站和APP進行在線操作。公共圖書館開展新媒體閱讀推廣的時,讀者利用手機圖書館可以快捷方便地查找和獲取電子圖書、期刊論文、數字文獻等資源。因此,公共圖書館應該加強手機圖書館的建設。
(三)公共圖書館微博、微信等公眾平臺的開通
微博又稱微博客,是一種允許用戶及時更新簡短文本(通常少于140字)并可以公開發布的微型博客形式。它允許任何人閱讀或者只能由用戶選擇的群組閱讀。微信是一個為智能終端提供即時通訊服務的免費應用程序,支持跨通信運營商、跨操作系統平臺通過網絡快速發送免費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同時,也可以使用通過共享流媒體內容的資料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搖一搖、漂流瓶、朋友圈、公眾平臺、語音記事本”等服務插件。公共圖書館在閱讀推廣的策略上應當充分利用微博和微信的自主性及互動性特點,建立并使用微博和微信平臺,發布信息的同時與廣大讀者進行交流互動。讀者可以參與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和關注最新館內動態,通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方式在閱讀中進行評論分享,實現新媒體的閱讀。
五、公共圖書館外新媒體閱讀推廣
(一)建立讀者協會閱讀社團
為了使公共圖書館和讀者之間能夠方便有效的溝通,公共圖書館可以主導組建學友會,可以協助積極讀者成立讀書社團。在圖書館的直接指導及社會各界部門的配合下協會和社團可以舉辦各種貼近大眾的讀書活動,進行新媒體的閱讀推廣,使得參與活動的讀者主動的接近新媒體閱讀,熟練掌握新媒體閱讀,最終熱愛新媒體閱讀。
(二)與社會教育機構合作
現行的教育體制導致學校只專注學生的知識學習,忽略了課外閱讀。具有社會教育職能的公共圖書館與大、中、小學等教育機構進行合作開展新媒體閱讀推廣。由館員和教師協作,根據各階段學生的不同需求分別講授:閱讀的理論和方法,新媒體閱讀工具的使用,新媒體閱讀素養的形成等課程。科學的閱讀理論基礎,完善的推廣體系,良好的閱讀方法,使學生讀者感受到閱讀的重要性,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為國家輸出全面創新的人才。
(三)公共圖書館間館際合作
資源共享是館際合作的核心內容,其目的性是為讀者提供更好的服務。良好的館際合作有助于閱讀推廣工作的展開。公共圖書館通過合作將區域內館藏資源、信息資源最大程度的實現共享,共同協作開展新媒體閱讀推廣活動,建立相關鏈接,擴大活動受眾范圍,增加活動影響,讓更多的讀者參與到新媒體閱讀推廣活動中來,達到事半功倍的推廣效果。
六、結語
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網絡和手機的普及深刻的改變了大眾讀者的閱讀方式,公共圖書館應該積極的應對新媒體閱讀帶來的挑戰與機遇。提高館員職業素養、調整服務方式、注重新媒體閱讀推廣,更好的實現為讀者服務。為構建學習型社會、和諧社會奠定基石。
參考文獻:
[1]趙俊玲,郭臘梅,楊紹志. 閱讀推廣:理念 方法 案例[M].北京:北京圖書出版社,2013.6.
作者簡介:馬麗娟(1985—),女,漢族,河北石家莊人,本科,圖書館館員,主要研究方向:圖書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