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芳紅
【中圖分類號】R714.2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2--01
前言: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特殊性主要表現為僅在妊娠期發生,當前臨床中針對妊娠高血壓的引發機制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界定,加之近年來此病癥的發病率不斷升高,進一步引起了臨床醫學界相關研究學者的關注。在眾多研究方向中,血液流變學在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應用逐漸成為關注點,借助于血液流變學指標的測定,有助于了解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血液流變學改變機制在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發展期間的作用及臨床意義。
1 正常妊娠期血液流變學變化研究
1.1 血容量變化方面 陳宇(2017)學者在其研究中有提出,為滿足母體與胎兒生長發育的需求,母體血容量在妊娠6-8周左右便會逐漸增長,增長情況會持續到32-34周達到高峰,增加比例約為40-45%。趙匯蘋(2018)有提出,血容量的增加作用是避免孕婦在妊娠中后階段基于外周血大量丟失、分娩失血而發生低血壓或是體位性低血壓等情況,同時也為了滿足支持胎盤單位血供而增加循環血量的需求。血液稀釋將會減少胎盤剝離過程中紅細胞的丟失,同時在紅細胞聚集增加、變形能力不斷弱化、血漿纖維蛋白濃度逐漸增加、血漿粘度增加的條件下,維持血液粘度在正常妊娠水平,促使氧氣輸送得到優化。
1.2 紅細胞相關指標變化方面 曾幫智(2016)學者在其研究中有指出,在妊娠期間為滿足母體與胎兒生長發育的需求,孕婦促紅細胞生成素增加刺激紅細胞生成會有所增加,而紅細胞數量也會在孕周的不斷增長下而成線性增長,一直到足月時于院前可增長18%-25%。也有學者就此問題提出,妊娠期促紅細胞生成素水平增長主要是受到雌性激素、孕激素、人胎盤生乳素的綜合影響。雖然妊娠期間紅細胞總數會有所增加,但每單位體重的紅細胞數量在整個孕期基本不會發生明顯的變化。詹前美(2017)認為,紅細胞計數與血紅蛋白濃度也會基于血漿容量的增加而有所減少。也有研究資料顯示紅細胞在循環中一直處于動態變化的狀態中,紅細胞年齡分布比與紅細胞計數進行對比更能夠準確的顯示出紅細胞的生成、衰老過程。正常情況下,孕婦與非孕婦進行對比,紅細胞年齡分布比較年輕,且屬于自妊娠早期到分娩的持續性過程,在孕期20-28周階段最為顯著。
1.3 血液粘度變化方面 陳波(2015)等學者認為,血漿粘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出血漿總蛋白濃度的變化情況,而此種變化主要會受到血漿蛋白含量的影響,其中比較關鍵的是血漿纖維蛋白原與白蛋白。現階段臨床醫學界針對妊娠期血漿粘度的變化問題還存在著一定的爭議,其中有言論指出于妊娠期血漿粘度會在血漿纖維蛋白濃度變化的影響下而有所升高;也有言論指出血漿粘度在妊娠初期會出現輕度降低,而在妊娠中期以及后期會明顯升高。另外,劉菊梅(2016)等學者的資料顯示,全血粘度的變化是血漿粘度、紅細胞聚集、紅細胞變形能力相互作用的結果。全血粘度在妊娠初期可增加10%,在此之后會隨著孕周的增長而有所降低,到26周作用會達到最低,最低水平會持續到28周。
1.4 血液生化方面 陳小琳(2015)等學者認為,血漿纖維蛋白原在妊娠期會有所增加,整個孕期會增加100%。白蛋白是一種抗紅細胞聚集因素,在妊娠期基于血液的稀釋以及分解增多等因素導致其會降低約20%,而白蛋白的降低與妊娠期胰島素抵抗存在著一定的關系。白蛋白濃度降低的作用主要表現在抵消纖維蛋白源濃度增加以及降低血漿粘度等方面。王冬納(2015)等學者有指出,在妊娠初期總蛋白可增加約為15%,后期會隨孕周的增長不斷下降,在足月時可恢復到孕前水平。
2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血液流變學變化研究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是以高血壓以及蛋白尿等為主要表現,妊娠期高血壓主要受到輸出量以及外周阻力的影響,其中外周阻力的增加是最后環節,全血粘度是導致外周阻力變化的主要影響因素。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基于多種病理生理的改變,致使血容量不斷減少,血液也會有濃縮等變化。當前關于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血流變學變化研究的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紅細胞相關指標變化方面 馮艷(2015)等學者表示,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機體會有紅細胞代償性增生的情況發生,由此增加氧的攜帶量,調整缺氧狀態,紅細胞數量的增加將會引起全血粘度的升高,導致機體微循環狀態水平被弱化。劉淮(2015)等學者研究資料顯示,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紅細胞壽命會有所縮短,紅細胞聚集有所增加。紅細胞變形能力的轉變理論也存在著較大的爭議,有部分研究學者表示,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的紅細胞在高切應力方面,基于高切應力大于紅細胞變形的能力,致使紅細胞出現永久性的變形,比較容易出現細胞膜損傷以及隱性溶血等情況。也有學者表示,高切應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誘導血管內皮細胞分泌與合成,從而增加紅細胞聚集。
2.2 血液流變學變化方面 鄭建瓊(2016)等學者認為先兆子癇患者發生多器官血管內皮功能紊亂,毛細血管壁滲透性增加,微血管內血栓形成,加之血管緊張度也會有所增加。汪有新(2015)等學者在其研究中發現,血管內皮損傷與母體血容量的改變會優先于先兆子癇各種臨床表現。血漿纖維結合蛋白、粘附分子、血紅蛋白等改變可視為內皮細胞激活與血漿容量改變的標志之一。黃秋陽(2013)等學者研究資料顯示,在妊娠中期,妊娠期高血壓患者的紅細胞變形能力會明顯降低,而相對血液粘度會明顯上升,但血液粘度卻不會發生明顯差異,從這一點來看,妊娠中期發生紅細胞變形能力弱化以及相對血液粘度上升對于預測早期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并沒有實際意義。
2.3 血液生化改變方面 林麗珍(2014)等學者在其研究中有指出,子癇前期患者血小板計數、總蛋白、白蛋白等會出現明顯降低,纖維蛋白原、甘油三酯、極低密度脂蛋白濃度會明顯上升,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濃度不會發生明顯改變,同時,升高的甘油三酯能夠對血管內皮造成一定的損傷。張蕓(2013)等學者對晚期發生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的妊娠中期各項指標變化情況進行了調查,并提出,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在妊娠中期血漿纖維蛋白原、白蛋白與正常孕婦并未見明顯差異。
3 血液流變學變化影響因素研究
3.1 產次影響因素 高玉潔(2013)等學者在其研究中又提出,產次對妊娠期血液流變學具有一定的影響,其作用表現為產次的增加會強化心血管系統對妊娠的適應能力,而其中血容量的擴增便是很好的證明。結合這一點變化來看,產次的增加會促使全血粘度的降低,甚至于表現出來的血粘度增加存在相反的關系,此種情況在高原地區會更為明顯。
3.2 種族、宗教信仰等因素 劉素婷(2017)等學者認為人種、民族、宗教信仰等差異性均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到妊娠期間血液流變學變化情況。陳振婷(2012)也有提出,不同的人種、種族會具有著差異化的宗教信仰,而這一點也會間接的影響到其飲食習慣以及生活習慣等,例如,某些教徒基于其信仰的影響會終身素食,這導致孕婦血HCT以及血紅蛋白濃度會有所降低。Clark(2015)等美國學者學者以美國地區為例,提出,黑人與白人進行對比,發生妊娠期高血壓疾病以及死胎情況的發生率均明顯較高,其原因黑人孕婦年齡普遍較小,缺乏產前孕婦各項指標的關注。美國學者Garg(2015)研究結果顯示,丹麥孕婦紅細胞濃度與紅細胞壓積在孕18周與32周進行對比基本沒有變化,但在孕39周階段會出現明顯升高變化,認為其與社會經濟狀況以及種族具有一定的相關因素。
結論:文中將近年來關于正常妊娠及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血液流變學變化問題的相關研究資料進行了總結,能夠看出在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發生率不斷升高以及危險性不斷上升的情況下,臨床醫學界已經逐漸增加了對此問題的關注,而其中血液流變學變化指標便是主要研究方向。各項研究結論可能基于試驗方法、樣本選擇等出現一定的差異性,還有待進一步做出確認,但是,血液流變學的變化在正常妊娠與妊娠相關疾病發生中能夠發揮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陳宇.硫酸鎂聯合硝苯地平對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的影響[J].中國醫藥科學,2017,07(07):75-77.
趙匯蘋,付升旗,王志勇.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血液流變學與胎兒血流動力學的相關性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05(01):44-47.
曾幫智,張博,王余娜.妊高征孕婦凝血功能、血流動力學、血液流變學的變化及意義[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6,22(16):1833-1835.
詹前美,陳坤,馮金,陳賢華.硝苯地平聯合硫酸鎂對妊娠期高血壓患者血液流變學及凝血指標的影響[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7,23(05):645-647.
陳波.妊娠高血壓疾病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的變化[J].臨床醫學工程,2015,22(08):966-967.
劉菊梅.硝苯地平聯合硫酸鎂對重度妊娠期高血壓患者血液流變學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68):7-8.
陳小琳,李軍,金平,等.妊高征孕婦血液動力學和血液流變學研究[J].吉林醫學,2015,36(13):2718-2719.
王冬納,莫秋,黎彩霞.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液流變學測定的臨床意義[J].醫學綜述,2015,21(21):3990-3992.
馮艷.血液流變學指標檢測在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產婦病情發展及預后中的價值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18):2917-2919.
劉淮,黃淑暉,程海燕.正常妊娠和子癇前期孕婦血液流變學的季節性變化[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02):184-187.
鄭建瓊.血液流變學和血液動力學在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中的變化及臨床意義[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15):2342-2344.
汪有新,雷桂蘭.血液流變學及動力學在妊娠期高血壓患者中的變化及臨床意義[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5,21(03):384-386.
黃秋陽.中西醫結合治療對妊娠期高血壓患者血液流變學的影響[J].新中醫,2015,47(01):141-142.
林麗珍,楊茵,葛榕.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孕婦血液流變學及血小板相關參數的變化[J].福建醫藥雜志,2014,36(04):81-83.
張蕓,江瀅.妊娠期高血壓疾病預測分析系統臨床應用300例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07):1110-1111.
高玉潔.硫酸鎂聯合硝苯地平對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抗氧化能力及血液流變學的影響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06):1026-1028.
劉素婷.妊娠期高血壓患者血液流變學與其并發癥及圍生兒結局的關系[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2,11(17):1360-1361.
陳振婷,李小英.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血液流變學變化的研究現狀[J].醫學綜述,2012,18(04):557-560.
Clark, Steven L.,Belfort, Michael A.,Hankins, Gary D. V..The Anachronistic Terminology of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J].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2015,(2):294-296.
Amit.X..Garg.Hypertension and Preeclampsia in Living Kidney Donors[J].Obstetrical & Gynecological Survey,201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