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春燕
【中圖分類號】R1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2--01
隨著近幾年護理人員各種安全事故的發生,護理人員安全問題逐漸受到關注,而其中血站采血職業暴露便是護理人員的一種安全威脅[1]。據臨床研究結果顯示,血站采血工作人員職業暴露危險中80%以上感染是經由皮膚暴露所導致的,而其中銳器傷害是最主要的暴露渠道,銳器傷害后,護理人員可能會接觸到病患的血液或是血液污染物,從而引發感染,嚴重威脅到護理人員的健康[2]。針對這一情況,有必要對血站采血人員職業風險因素展開深入研究,明確血站采血人員工作期間面臨的各種職業風險因素,以便于更好的加以防控。
1 護理人員職業危害研究
隨著護理人員安全事件的不斷出現,也加強了相關領域對護理人員風險的關注,并開展各項護理人員安全風險的研究。周忠利(2017)認為,護理職業健康與安全最受關注的問題包括工作壓力、工作量符合過重、銳器傷害感染、感染結合、接觸化學藥品等[3]。銳器傷害是護理人員在執行護理工作期間最長見的職業傷害,全球范圍內約有20萬名護理人員被針頭刺傷,而這種銳器傷害也僅僅是一個方面而已。廖素英(2016)等學者認為,針對護理職業的研究主要呈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對護理職業工作內容的研究,以及護理對臨床價值的研究;第二個方面是對護理職業風險性的研究,主要涉及到的內容包括護理人員的各項健康危害問題,其中包括護理人員的心理問題以及生理傷害等問題。而本次研究中的采血護理人員需要頻繁的接觸到采血針等銳器物品,且操作過程中很有可能會出現血液樣本滲漏等情況,進一步增加了護理人員的職業風險因素[4]。
2 采血人員職業風險因素種類研究
2.1 采血針頭刺傷 劉素品(2016)等學者認為,采血人員的主要職業風險便是采血針頭刺傷,護理人員是發生針刺傷與感染經由血液傳播疾病的高危職業群體[5]。朱玲華(2016)等學者在其研究中對護理人員職業危害因素進行了調查,其調查結果有顯示出,超過70%的采血護理人員具有針刺傷的經歷,而采血操作過程中針刺傷占據了23%左右,針頭放置不當引發的針刺傷則超過了50%[6]。經臨床調查證實,被攜帶乙肝病毒的利器刺傷,受傷感染者最高可達到30%,被攜帶艾滋病毒利器刺傷,受傷者感染率最高可達到0.9%。雖然采血人員均會接種乙肝疫苗,但艾滋病毒的疫苗當前在臨床中還沒有出現,為此,采血護理人員仍然面臨著較大的職業風險。
2.2 接觸血液風險因素 楊麗萱(2016)等學者在其研究中指出,采血人員接觸血液風險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其一,采血護理人員靜脈穿刺不當,或是止血帶過緊,進針角度不當等可能會導致血液針頭斜面濺到采血護理人員身上[7]。其二,在采血結束之后,拔針過程中可能會帶出血絲,針眼按壓不當也可能會滲出血液,在進行止血貼更換時便可能會沾染到護理人員手上。其三,反復顛倒血液樣本,促使血液與抗凝劑充分混勻是一項主要工作環節,而若是在此過程中血液樣本滲出也會導致采血護理人員受到污染。王愛紅(2015)在其研究中對采血護理人員的風險因素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出,調查中20名采血人員一年內共發生45次職業風險,包括針刺傷、血液泄漏、接觸被血液污染物品,其中針刺傷職業風險發生率最高,達到了53.33%,其次為血液泄漏,發生率為28.89%,接觸被血液污染物品發生率為17.78%[8]。
2.3 接觸被血液污染物品 梁春梅(2014)等學者有提出,流動捐血車外出采血攜帶的消毒用品與清洗用水較為有限,在血液外漏污染其他物品或是環境時,僅僅能夠簡單的進行擦拭而不能夠進行徹底的消毒處理,不能夠確保細菌與病毒完全清除,在采血人員在此接觸血液污染物品過程中,皮膚可能會被殘留的細菌與病毒污染[9]。
3 應對采血人員職業風險防護措施研究
3.1 提升采血人員安全意識 錢云(2014)等學者認為,多數采血人員職業風險因素都發生在操作過程中,而為控制這些風險的發生,則必須要在采血人員中加強安全防范意識,采血人員需要客觀的認識到各種職業風險的危害性,不斷提升自我保護意識,認識到采血流程中接觸到的血液可能會導致血液感染[10]。戴梓寧(2014)等學者有提出,在進行采血之前需要首先進行自我的檢查,包括手、前臂等位置是否有傷口,若有傷口則應該避免參與采血工作,若是有輕微的傷痕則必須要進行清洗與消毒處理,佩戴防護手套[11]。劉奠忠(2014)等學者有提出建議,在采血期間需要觀察佩戴的防護用具是否有破損,若出現破損則立即進行更換,并檢查手部是否發生血液污染情況[12]。
3.2 規范操作流程 周家仙(2014)在其研究中指出,采血護理人員進行采血過程中需要嚴格的執行無菌靜脈穿刺技術,選擇適合的靜脈,對穿刺位置進行消毒處理,穿刺完成后用膠布固定采血針,完成采血之后避免拔針時帶出血絲,同時指導獻血者正確按壓針眼,避免滲血[13]。王海燕(2013)認為,采血開始前以及完成之后采血護理人員均必須要執行無菌操作流程,并檢查獻血人員是否有穿刺位置出血等情況,若發生血液污染到物品或是環境,則必須要應用便捷消毒工具對整個環境進行消毒處理[41]。
3.3 手部清潔消毒與防護服 張琴(2013)等學者提出,為防范血液污染,手部的清潔與消毒具有其必要性,建議洗手步驟為,掌心對掌心進行搓擦;手指交錯掌心對手背搓擦;手指交錯掌心對掌心搓擦;之間在掌中進行搓擦;用肥皂水進行清洗三次,后用消毒液進行清洗一次[15]。高淑芬(2013)等學者建議,在夏季時天氣較為炎熱,但采血護士也需要穿著長褲,并穿足背的工作鞋,避免針頭掉落時刺傷足部。帽子盡量將頭發包好,避免采血是頭發遮擋住視線,影響到采血護理人員的操作而引發針刺傷[16]。佩戴手套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采血護理人員與污染物之間的直接接觸,同時也能夠避免針頭的意外刺傷情況。從這一點來看,采血護理人員必須要養成佩戴手套的良好習慣,結合自己手部大小選擇適合尺寸的手套,避免手套不和尺寸影響到操作流程。
3.4 銳力物處理及職業危險處理原則 趙安成(2012)等學者提出,初篩檢驗所應用的采血針、取指尖血的吸頭、靜脈采血化驗注射器、采血袋熱合掉的針頭等放在比較明顯標識的銳力廢棄盒子中[17]。盒子采用堅硬的材質制作,避免針尖穿刺,并將其存放在較為明顯的固定位置中。針對已經被血液污染的物品需要待會血液中心轉交給專業工作人員進行統一處理。任燕萍(2012)等學者認為,發生職業危險后應遵循一定的原則進行緊急處理,第一,急救。采血護理人員若發生針刺傷,則需要及時從近心端向外擠壓針刺部位,促使血液能夠順利流出,控制污染程度,并立即用流水進行沖洗,后用碘酒進行浸泡[18]。第二,關注獻血者的血液檢測結果,若血液不合格需要明確檢查出其攜帶何種病毒,在必要情況下需要及時的應用對應的預防性藥物,并做好相關記錄[19]。
結論:現階段關注安全輸液的主要方向是應對獻血者與受血者,而對于采血護理人員的職業危險因素關注較少,建議相關部門加強對采血護理人員職業危害因素的關注。結合本次研究結果來看,采血護理人員的職業危害因素包括針刺傷、接觸血液、接觸血液污染物等,為防控這些危害因素,需要護理人員不斷提升自我保護意識,規范采血操作流程。
參考文獻:
李芹.體檢人員和采血人員手部衛生狀況及改進措施[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7,08(17):119-121.
李茂恩,章蓉.血站采血人員手指細菌檢測結果分析[J].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6(03):15-16.
周忠利.采血人員與獻血者的溝通技巧[J].中國衛生產業,2017,14(17):8-10.
廖素英,陳麗勤.門診采血室護理人員對手衛生依從性的調查與對策[J].現代醫藥衛生,2016,32(24):3894-3895.
劉素品,王文龍,尹琳琳,等.不合格檢驗標本與采血人員工作年限的關系及原因分析[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6,37(19):2792-2793.
朱玲華.體檢中心采血護士職業風險及防護措施[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46):174.
楊麗萱.體檢中心集體靜脈采血的護理風險管理[J].大理大學學報,2016,1(02):89-91.
王愛紅,陳麗雯,魯梅華.新形勢下基層采供血機構職業暴露現狀及預防[J].中國輸血雜志,2015,28(08):927-928.
梁春梅.淺談血站采血護士職業暴露因素及防范對策[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4,1(06):1025-1027.
錢云,袁素娥,李春輝,等.護理人員采血環節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暴露監測[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4,13(08):490-492.
戴梓寧,孫曉燕,劉靜.淺析血站采血人員職業暴露的防護措施[J].中國實用醫藥,2014,9(10):271-272.
劉奠忠,郭世莉,李蘭萍.采血人員手部細菌學監測調查[J].重慶醫學,2014,43(09):1115-1116.
周家仙,周家鳳,周桂嬌.血源性職業暴露知識培訓對門診采血室護理人員的影響[J].河北醫藥,2014,36(01):140-141.
王海燕.探討基層血站采血人員職業防護的應對措施[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8):594-596.
張琴.健康管理中心體檢客戶采血風險的因素分析及應對策略[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09):759-760.
高淑芬.淺析血站采血人員的職業暴露與安全防護措施[J].中國衛生產業,2013,10(09):178.
趙安成.采用接觸式培養皿法對采血人員手部金黃色葡萄球菌與大腸埃希菌的檢測效果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20):4673-4674.
任燕萍,尤佩玲,蔣文慧.護生戴手套靜脈采血預防血源性傳播疾病的影響因素[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0):149-151.
蔣乾坤,梁曼莉,李線明.門診檢驗采血人員手衛生狀況調查及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09):1844-1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