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張微微
四川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明確提出要實施“綠色四川”旅游行動計劃,大力發展全域旅游,建設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2018年3月22日,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于促進全域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就加快推動旅游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全面優化旅游發展環境,走全域旅游發展的新路子作出部署。新出臺的《指導意見》提出了怎樣的新思路?四川發展全域旅游已經有了哪些基礎,前景如何?同時又有哪些不足之處,如何應對?記者采訪了四川省旅游發展委員會機關黨委書記游勇。
記者:國務院近期出臺的《關于促進全域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了哪些新的理念和發展思路?
游勇:發展全域旅游,是在總結我國前三十多年旅游業發展經驗與成就的基礎上,順應時代潮流和發展趨勢,對我國旅游業發展的頂層設計,是推動我國旅游產業實現現代化、集約化、品質化、國際化的必經之路。
《指導意見》的發布,標志著全域旅游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主要有以下幾個新理念和新思路。
一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吨笇б庖姟芬粤暯叫聲r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加快推進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旅游業從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從粗放低效方式向精細高效方式轉變,提出了旅游治理規范化、旅游發展全域化、旅游供給品質化、旅游參與全民化、旅游效應最大化等發展目標。
二是全面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吨笇б庖姟防卫伟盐瘴覈l展的階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著力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旅游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旅游發展之間的矛盾,推動旅游從封閉的旅游自循環向開放的“旅游+”轉變,推動旅游業與其他行業、產業的融合發展,保證品質旅游的產品設計、服務水平及特色文化建設,強化打造個性化產品和建設綜合旅游目的地,滿足現代旅游市場的需要。
三是全面貫徹生態文明與綠色發展的理念。《指導意見》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體現了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和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本質要求。
四是全面貫徹改革創新示范引領的發展路徑?!吨笇б庖姟吠怀瞿繕藢蚝蛦栴}導向,努力破除制約旅游發展的瓶頸與障礙,不斷完善全域旅游發展的體制機制、政策措施和產業體系。
記者:四川全域旅游當前發展水平如何?已經有了哪些探索與實踐?取得了怎樣的成效?
游勇:自全域旅游工作啟動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省堅持把全域旅游作為一場具有全局性的深刻變化來抓。在謀篇布局上,確立了“十三五”期間旅游業要實現“萬億產業集群”的發展目標,著力構建“511”的全域旅游發展新格局。全省已有28個行政區被納入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名錄,超過了我省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二。全域旅游工作逐步由部門行為向黨政統籌轉變,全省21個市(州)中,10個市(州)已相繼成立了旅游發展委員會,“1+3+X”的旅游綜合執法體系逐步建立。
四川特色的全域旅游發展模式逐步形成,促進了我省旅游業持續快速發展。2017年全省旅游總收入達到8923.06億元,同比增長16.1%。旅游總收入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的占比為51.05%;旅游總收入在服務業增加值中的占比為54.4%。
比如,在旅游資源產品化方面:一是大力發展康養休閑旅游。推出以海螺溝冰川溫泉、攀西陽光康養、西昌火把節等為代表的溫泉、康養度假、節慶活動、民俗休閑旅游產品,創建了1家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和40家省級旅游度假區。二是大力發展自助自駕游。推進自駕車旅游綜合服務樞紐建設,建設了以318營地為代表的一批自駕游營地項目,推動了“童話世界”九寨溝為代表的自助游產品提檔升級;推出了以318/317“中國最美景觀”大道香格里拉、蜀道三國、“紅色蘇區”為代表的多條精品自駕游線路。三是大力發展生態旅游。培育了“中國最美濕地”若爾蓋、“天然基因庫”唐家河等一批國家級生態旅游景點。2017年實現生態旅游直接收入884.4億元,接待游客3.0億人次。四是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初步形成了環城市天府農家、川西藏羌風情、川東北蘇區新貌、川南古村古鎮和攀西陽光生態五大各具特色的鄉村旅游發展板塊(帶),惠及1000多萬農民脫貧和增收致富。

石海苗寨圖/張光金
記者:作為旅游資源大省,四川發展全域旅游已經具備一定基礎,但總體來說是否還存在困難?
游勇:是的,在理念轉變和要素配套上都還存在短板。
全域旅游不是把所有的行政區域都發展成為景區,而是因地制宜推進旅游、旅游化和旅游產業發展。簡而言之,就是改變單純建景區、修賓館的傳統模式,推動資源、資金、政策、服務等圍繞旅游業聚集和布局,從供給側整體提升旅游品質。對比高要求,我省還存在以下幾個短板:
一是認識上還存在誤區。有的地方還僅從工作層面來看待全域旅游,沒有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驅動高度來推動旅游業發展,沒有站到以全域旅游推進地區產業結構升級和促進地區國民經濟發展的高度去思考。有的地方還將全域旅游等同于A級景區、度假區等旅游品牌來創建和推進實施。
二是旅游經濟質量效應不高。旅游經濟大而不強,離旅游經濟強省和世界旅游目的地要求還有差距。旅游市場結構以省內游為主,入境旅游、入川旅游人數和收入份額偏低、占比還不高;旅游消費結構以交通住宿為主,餐飲、購物、娛樂偏低;游客滯留時間短,人均消費低,消費結構不合理。
三是旅游精品打造不夠。對良好的生態環境、特色文化底蘊、休閑度假等旅游資源深度挖掘不夠。旅游產業“空心化”明顯,效益不高。
四是旅游業要素整合不足。旅游國際航線不多,國際航班少,航空支線網絡不完善;不少重要旅游區及周邊城市缺少快捷直達公路,旅游環線公路尚未完全形成。
記者:針對當前全域旅游的發展狀況,四川還應從哪些方面發力?
游勇:一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加快構建適應綠色發展的空間體系、產業體系、城鄉體系和制度體系,加快實施“綠色四川”旅游行動計劃,大力發展全域旅游,加快建設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經濟強省。
二是著力構建大旅游發展格局。充分發揮省旅游產業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的綜合協調功能,聚集四個旅游產業推進小組和26個省級涉旅部門的資金、項目和人力資源,實現全域旅游現代治理體系改革明顯提升。
三是出臺四川省《關于促進全域旅游發展的實施意見》。研究制定、用活用足財政、稅收、金融、價格、投資、土地、水電氣、社會保障以及市場準入等產業促進政策,加快專項法規的制定工作,構建全域旅游發展的法規與政策體系。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眼,推進旅游產業轉型發展,調整旅游產業結構,大幅增加景區數量,優化旅游產品布局。大力發展生態旅游,加大國內外市場營銷,優化游客結構,促進旅游消費,增加旅游綜合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