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勇 李永斌
走進鹽亭縣金雞鎮,一條條新修的水泥路進村入戶……一座以嫘祖文化為特色的小鎮正在強勢崛起,這里處處可以感受到文化、產業、生態、民生和諧共生的景象。
近年來,鹽亭縣委提出“加快建設生態經濟強縣,加快建設嫘祖文化圣地”。在縣委的指導下,金雞鎮堅持黨建引領,積極培育“金雞五德”黨建品牌,助推當地全面發展。
基層黨建要筑牢根基,就要接地氣、有特色、抓關鍵。金雞鎮的地氣、特色、關鍵在哪里?鎮黨委的思考是“金雞五德”。
“金雞五德”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漢代《韓詩外傳》:“頭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敵在前敢斗者勇也,見食相呼者仁也,守時不失者信也”。歸納為文武勇仁信“五德”。古人樂于以“五德”夸金雞和鳳凰,是希望弘揚這五種美好德行。縣委常委、組織部長王夢陽說:“新時代黨員干部更應修好這五種德行,要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為指引,以‘3+2’書記項目為抓手,著力加強基層黨建。”
鎮黨委開展“五大行動”,培養“金雞五德干部”:開展嫘祖文化弘揚行動,歷練文德,增強堅守傳統美德力量;開展四大攻堅決戰行動,鍛煉武德,增強干事創業本領;開展黨性教育錘煉行動,錘煉勇德,增強勇于擔當精神;開展務實為民實踐行動,磨煉仁德,增強服務群眾能力;開展金雞鳴廉教育行動,修煉信德,增強忠誠干凈素質。
依托農民夜校和院壩課堂,深入宣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創辦內刊《金雞·鳴廉》,開展主題黨日活動200余次、親情助廉和黨員好家風活動600人次,表彰五德干部和產業領頭雁160人次。通過培養活動,黨員干部自豪感、責任感和使命感不斷增強,素質能力大幅提升。

供圖/鹽亭組
金雞鎮因嫘祖栽桑養蠶、繅絲制衣而聞名,同時“四川鹽亭嫘祖蠶桑生產系統”入選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名錄。如何將其轉變為新優勢?金雞鎮規劃建設先蠶大道產業帶和雍江農業公園,以蠶桑為主,建基地、創品牌、搞加工,推進三產融合。在嫘桑緣、嫘妃園蠶桑基地,千畝桑園長勢旺盛。游嫘祖陵、觀蠶桑景、吃蠶桑宴、品桑葚酒、喝桑芽茶,體驗別樣的鄉村生活正變成現實。堅持綠色產業多元發展,建立長生藤椒基地1000畝、樵村核桃產業園2000畝、胥壩山桐子基地3000畝。不僅如此,還線上線下雙管齊下,打響桑芽茶、朝圣核桃、嫘圣大米等地方品牌。
省級貧困村樵村,近年種植核桃2000畝以上。去年與南京一家網銷公司簽訂了合同,核桃鮮果一上市就銷完了。正在建設的烘干房,還可以將賣不完的鮮果烘干儲存。“朝圣核桃”正成為村民致富的“金果果”。金剛村通過嫘祖釀造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種植海椒收入17萬元,除集體收益外,戶均增收400余元。幫扶干部落實項目32個,改建房屋165戶,硬化道路30公里,幫助就業800多人次。“干部們都到村里來,主動幫我們辦事,生活越來越好。”鄉親們高興地說。
2017年,金雞鎮被納入“十三五省級特色小城鎮”,功能定位為文化創意型。目前,已全面完成西鹽橋、金星橋建設,2個月完成先蠶大道、環湖路征地拆遷,并規劃包裝濱河路等一批重點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