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消化系統疾病中常見病,指非大量飲酒及其他病因如脂質代謝障礙等導致的肝臟損害。老年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更為普遍。老年性癡呆癥又稱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目前其病因尚不確切,是一種全面性及進行性的中樞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認知功能障礙、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及精神異常。根據我院神經內科住院病人統計,AD病人中有90%病人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老年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與AD發病之間相關性研究報道較少,研究兩者之間的聯系可為進一步加深對兩種疾病的認識及預防有一定作用。
1.1 對象與分組 選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年齡60~80歲80例老年性癡呆病人(老年癡呆組)為研究對象,其中40例病人同時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A組),40例未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B組),另外選取 80例60~80歲無脂肪肝及老年癡呆者(性別不作特殊區分)設為正常對照組。
1.2 診斷標準和排除標準 老年性癡呆診斷標準按臨床癡呆評定量表(CDR)[1]測評。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診斷按照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制定的診斷標準[2]。其中肝功轉氨酶升高可稱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1.3 生化指標測定 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血小板分布寬度(PDW)、白介素1(IL-1)、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測定由ADVIA24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

2.1 實驗室指標比較 老年癡呆組與正常對照組相比PDW 、TG和FPG 均升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TG、FPG和PDW比較
注:與正常對照組比較,*P<0.05,**P<0.01
與正常對照組比較,老年性癡呆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病人以及老年性癡呆未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病人IL-1、TNF-α、IL-6水平均顯著升高(P<0.05)。與老年性癡呆組未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病人比較,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病人IL-1、TNF-α均升高。見表2。

表2 3組IL-1、TNF-α、IL-6水平比較
注:與正常對照組比較,*P<0.05;與B組比較,△P<0.05
2.2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以FPG、TG、PDW、IL-6、IL-1、TNF-α、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為自變量,老年性癡呆為因變量進行逐步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PDW、IL-1、FPG、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為老年性癡呆的獨立危險因素。見表3。
老年性癡呆是一種常見的老年性疾患,病人逐漸出現認知及生活自理能力喪失,大大降低病人生活質量。該病病因及發病機制尚不確切,預防老年性癡

表3 老年性癡呆危險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呆癥已成為世界難題。老年人基礎疾患往往較多,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高尿酸血癥等,有研究報道指出以上疾病譜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密切相關,而老年人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較為普遍[3]。提示老年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與老年性癡呆這兩者間可能存在一定相關性。
本研究結果顯示,老年性癡呆病人TG、FPG、PDW與對照組相比均有升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血脂、血糖過高可以造成全身血管內皮損傷,啟動凝血機制造成血管微血栓形成、激發炎性因子啟動全身炎癥反應,導致重要臟器的功能改變,包括腦細胞的損傷[3]。炎性反應可以誘導脂質代謝紊亂,這種二次打擊是造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重要原因[4-5]。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存在和進展不僅導致肝臟功能低下,而且還是心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等的潛在病因[6]。PDW可反映血小板大小的離散程度,可以衡量血小板激活程度和指數。糖脂類物質過高,沉積在血管壁細胞間隙,與血小板分泌的活性物質共同作用形成粥樣硬化或微血栓,造成腦局部供血障礙,促發IL等損傷腦組織結構,促進癡呆的發生與發展[7-9]。
研究發現,IL-1、TNF-α、IL-6參與調控脂肪變性和脂肪性肝炎。IL-1、TNF-α可抑制淀粉樣蛋白前體蛋白降解,可誘導活化的星形膠質細胞過度表達S100,促使炎性神經斑塊形成,加重老年癡呆。本研究中老年性癡呆合并或不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病人IL-1、TNF-α、IL-6水平顯著高于正常對照組,合并非酒精脂肪性肝炎組IL-1、TNF-α水平顯著高于不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組,可能提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導致IL-1、TNF-α炎性因子的增加,導致老年性癡呆進一步加重[10]。
多因素回歸分析顯示,FPG、PDW、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IL-1為老年性癡呆危險因素,進一步提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與老年性癡呆有相關性。
[參考文獻]
[1] 郭起浩,洪霞,呂傳真,等.Mattis癡呆評定量表(中文版) 的效度分析[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4,20(3):376-379.
[2] 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脂肪肝病學組.非酒精性脂肪肝診療指南[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6,14(3):161-163.
[3] 劉鵬舉,馬方,樓惠萍,等.老年2型糖尿病并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體成分及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 2010,29(2):111-114.
[4] 蔡曉波,范建高,朱軍,等.成人不明原因丙氨酸轉氨酶升高危險因素分析[J].診斷學理論與實踐,2007,6(4):331-334.
[5] Chouhury J,Sanyal AJ.Insulinresistance and the pathogenesis of nonalcoholicfattyliver disease[J].Clin Liver Dis,2004,8(3):575-594.
[6] Musso G,Gambino R,Cassader M.Cholesterol metabolism and the pathogenesis of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J].Prog Lipid Res, 2013,52(1):175-191.
[7] Chu SG,Becker RC,Berger PB,et al.Mean platelet volume as a predictor of cardiovascular risk: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J Thromb Haemost,2010,8(1):148-156.
[8] 謝靈,溫立新,李振江,等.動脈硬化與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血糖的相關性[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09,11(9):99.
[9] 張景華.動脈粥樣硬化與海馬內老年癡呆樣病理改變的關系[D]. 北京:軍醫進修學院碩士論文,2001.
[10] 方芳,蔣安杰,晏勇,等.炎癥因子及脂質代謝在阿爾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癡呆中的臨床意義[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 (24):3632-3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