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楊勇
(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建筑系,浙江 蕭山 311231)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園林綠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植物配置模式的日益豐富,觀賞草以其具有種類豐富、觀賞價值高、抗逆性強、養護管理簡便等諸多優點而越來越受到人們大眾的喜愛,在各類城市綠地中得到了推廣應用。常見的觀賞草植物主要包括禾本科、莎草科、天南星科、燈心草科、香蒲科、花藺科等幾科植物,但以禾本科植物為主,故而禾本科觀賞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約翰·雷納[1]認為,世界上絕大多數稱為觀賞草的植物均隸屬于禾本科,是有花植物的第三大科,共有600屬10000余種,在全球各主要生態系統中均有分布,這也表明此類植物中的許多種類均具有較好忍受極端冷熱環境條件的能力和極強的繁殖能力。隨著禾本科觀賞草在城市園林綠地中的廣泛應用,其耐旱、耐蔭、耐熱、耐寒、耐鹽等優良特性也引起大家的廣泛關注,相關研究成果進而為禾本科觀賞草的科學應用提供了更為充分的理論依據和實踐基礎。
在耐旱性方面[2,3,4,5],研究發現不同禾本科觀賞草的耐旱性能存在差異,比如狼尾草、‘紫葉’狼尾草、花葉蒲葦等耐旱性很強,香茅、斑葉芒、花葉芒等耐旱能力也較強,但花葉虉草、紅葉白茅等對干旱則較為敏感。在耐蔭性方面[6,7,8],禾本科觀賞草的生長情況受遮蔭度的影響會依植物種類、生長環境條件,特別是遮蔭程度和遮蔭時間等諸多內外部因素的變化而發生變化,比如麗色畫眉草喜全光照,在遮蔭度50%及以下時生長較好,但在重度遮蔭(75%遮蔭度及以上)時則不能正常生長;對于花葉芒而言,25~50%的遮蔭度有利于其生長,但50%以上的遮蔭度則會使其生長受限。在耐鹽性方面[9,10],耐鹽性強的禾本科觀賞草在濱海與內陸鹽堿化土壤的景觀美化中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其中耐鹽性較強的禾本科觀賞草有芨芨草、狼尾草、‘小兔子’狼尾草、長芒草和麗色畫眉草等,而拂子茅、遠東芨芨草和野古草等則相對較弱。在耐熱性方面[11,12,13,14],由于各地夏季高溫持續時間長短非常不一,因而篩選出適宜該地區生長的耐熱性強的禾本科觀賞草種類就很有必要,通常暖季型禾本科觀賞草的耐熱性較冷季型觀賞草高,比如花葉芒、細葉芒、斑葉芒、花葉蒲葦、狼尾草等耐熱性較強,藍羊茅、細莖針茅等耐熱性則相對較低,但藍羊茅耐熱性最差,而花葉虉草在南京地區夏季的生長也會因高溫而受限。在耐寒性方面[15,16,17],禾本科觀賞草的耐寒特性直接關系到其自身的越冬能力、在冬季的景觀表現效果以及地區分布的緯度范圍等,研究發現玉帶草、藍羊茅、銀邊芒、斑葉芒等具有較強的抗寒能力,可在哈爾濱地區推廣應用;‘紫光’狼尾草、東方狼尾草和‘小兔子’狼尾草等可在北京地區安全越冬而作為多年生植物種植,但羽絨狼尾草、絨毛狼尾草則正好相反,只能作為一年生植物種植。
通常情況下,園林景觀應用主要側重于禾本科觀賞草的形態、莖桿、葉片、花和果序等特征,并以莖桿和葉叢為主要觀賞部位,即使在蕭瑟肅殺的秋季,它們也可給生境帶來無限生機,從而形成全年可賞的良好景致[18]。禾本科觀賞草的葉片一般呈現為綠色、窄條形,如狼尾草、矮蒲葦等,但也有很多品種帶有各色條紋、斑紋以及其它多種顏色,如花葉蒲葦、花葉芒和花葉虉草等,葉片長度和寬度也往往呈現出多種變化 (圖1);植株株型通常表現為叢狀、墊狀、直立狀、噴泉狀、瀑布狀、焰火狀等,形態多樣,變化豐富,如荻往往表現為高大挺拔,藍羊茅則短小剛硬,羊茅則柔軟飄逸[19]。

圖1 不同葉色、葉形的禾本科觀賞草組景
在園林應用中,花序通常也是影響綜合觀賞價值的重要因素,禾本科觀賞草的開花季節、花期長短以及花序形態和色澤因而也成為決定其觀賞價值高低的關鍵因素,比如秋季開花的禾本科芒屬觀賞草往往會因其花序盛開而顯著提升其自身觀賞價值[20]。許多禾本科觀賞草抽生而出的莖稈也往往會構成一道獨特風景,尤其是在深秋和冬季,莖稈逐漸變成銹色,其上穗狀花序隨風搖曳,同樣表現突出,令人側目[1]。
不同種類的禾本科觀賞草,其在不同地區、不同季節和不同生長環境條件下往往會表現出不同的觀賞特性,且通常會在特定季節呈現出最佳觀賞效果。如在南京地區,狼尾草、紅葉白茅、花葉虉草、香茅、花葉蒲葦的觀賞價值均較高,且在夏秋兩季變化不大;斑葉芒、蒲葦、細葉芒、花葉芒因在秋季花序盛開,其觀賞價值相比夏季有較大幅度提高;另外,藍羊茅在夏季高溫期、花葉虉草在冬季低溫和夏季高溫期因長勢不佳,其觀賞價值同樣在此時期內受到較大影響[20,21]。同時一些研究[22]還發現,大部分冷季型禾本科觀賞草在夏季高溫時會休眠,在秋季則恢復生長,到冬季能保持較好的景觀效果,并在春季或初夏會開花;而大部分暖季型禾本科觀賞草則會在秋末冬初時期枯黃,冬季休眠直至第2年春季3、4月份才開始抽生新芽,并直至夏末秋初才達到其最佳觀賞效果。
根據綜合景觀表現、生境適應情況等多因素考慮,越來越多的禾本科觀賞草在園林綠地中得到應用,還有大量新優品種也逐漸得到推廣,為豐富園林植物景觀錦上添花(表1)。比如,武菊英等[23]就曾對北京地區野生禾本科觀賞草植物資源進行調研,結果發現其中具有許多觀賞價值較高的物種,并認為這些植物經過篩選、馴化后可開發成為園林植物新品種,或者也可作為雜交育種的重要種質資源;王鐵梅等[24]在對沽源壩上草原野生觀賞植物資源進行調查時共發現有14種禾本科觀賞草,其中具有開發利用潛力的代表性種類有芨芨草、羊胡子草等,從而可以為北方城市園林綠化及城郊生態建設提供新優觀賞植物資源;樊智豐等[25]對云南省野生觀賞草資源進行了調查研究,共發現11科77屬162種,其中涉及禾本科觀賞草50屬97種,資源潛力十分巨大。但同時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禾本科觀賞草植物在不同地區的適應性和觀賞性表現均會呈現出一定差異,如在北京地區,紅葉白茅生長緩慢,不能正常抽穗開花,而絨毛狼尾草和長柔毛狼尾草則不能越冬,表現為 1年生等[26,27,28]。

表1 園林綠地中幾種常見應用及有推廣價值的禾本科觀賞草
禾本科觀賞草種類眾多,其生長狀況、植株觀賞價值、花序美感、株高等性狀各異,因此既可考慮與各種喬灌花草相組合而營造出豐富的植物景觀(圖2),又可考慮與山石、水體、園路、建筑等其他園林要素進行巧妙搭配;同時,每種禾本科觀賞草均有其獨特的觀賞部位和特定的觀賞季節,因而還可以根據需要進行合理選擇和配置[20,29,30]。比如,蘆葦、蘆竹、花葉蘆竹、斑茅等高型(株高>180cm),斑葉芒、花葉芒、荻、矮蒲葦等中高型(株高介于90-180cm)的禾本科觀賞草植物在園林綠地中可起到類似于喬灌木的造景作用,同時通過觀賞草莖葉的柔和效果來改變景觀硬度,可用于孤植或叢植、群植、散點植;狼尾草、花葉虉草、薏苡等矮型(株高介于60-90cm),紅葉白茅、藍羊茅等低矮型(株高<60cm)的禾本科觀賞草植物則既可考慮作地被栽植,抑或布置于溪流旁,亦可與山石、園林小品進行搭配種植,起到烘托、襯托作用,更多體現在細節應用上;不同高度的禾本科觀賞草植物還可用于豐富花境立面效果,比如可使花境在花期后仍保持較好景觀效果,彌補了無花期的景觀空缺,從而進一步豐富花境季相變化[31,32]。由于很多禾本科觀賞草種類均可以忍耐惡劣環境條件且養護成本低,因此成為很多地方園林綠化的理想選擇[1]。

圖2 禾本科觀賞草與其他觀賞草組景
除可以充分利用禾本科觀賞草的株高、株形、色彩、質地等特性進行景觀配置外,還可利用禾本科觀賞草植物物候期季相變化特征來進行設計,這樣就可以更好地將禾本科觀賞草和其它植物如各種宿根花卉、花灌木等進行整體配置,更好地協調不同時段之間景觀季相的匹配關系,達到相互補充、延長觀賞期的作用,從而營造出更具美學和生態價值的植物景觀[22]。
由于禾本科觀賞草植物對生境有極廣泛的適應性,因而其能在很多不同類型的土壤中生長,而且一旦建植后就無須太多水肥管理和養護,也較少產生病蟲害,屬于一類美麗又低廉的觀賞植物[18]。但這并不意味著不需要養護管理,有效的養護管理反而更能彰顯禾本科觀賞草的獨特之處[33]。在具體應用實踐中,仍然需要注意做好以下幾方面養護管理工作:
(1)處理好部分禾本科觀賞草的潛在入侵。許多禾本科觀賞草植物往往生命力較為旺盛,有性繁殖與無性繁殖能力均較強。蒲葦、狼尾草、麗色畫眉草等種類通過產生大量風媒種子擴散繁殖,此部分植物可以在種子成熟前通過提前剪掉已衰敗的花序等措施來防止種子飛播;而無性繁殖則主要集中在那些易在地上或地下部分形成匍匐莖或根狀莖的蔓生類植株,此部分植物傾向于向外擴張,其中荻、斑茅、花葉拂子茅、花葉芒等均屬此類,因而通過將其定植于埋在土中的容器等方式能有效抑制其向外擴張[13,34]。比如,花葉虉草屬于根莖型繁殖,繁殖速度快,隨著時間流逝,容易形成種內競爭,從而導致長勢變差、觀賞價值降低,同時也易成為入侵草種,因而在園林應用中可考慮采取適時間苗、種植邊緣設置磚瓦隔離帶等適當措施來防止其種內競爭及入侵其他草種[20]。
(2)處理好部分禾本科觀賞草的景觀維護。比如麗色畫眉、針茅等,在5月中旬就抽穗開花,花序美麗,株形飄逸,但進入夏季后往往會表現為花序干枯、葉片枯黃、整株倒伏,導致景觀效果大為降低,因此需要及時作修剪處理[20,29]。
(3)處理好部分禾本科觀賞草的水肥管理。禾本科觀賞草在生長期間應肥力適當,若肥力過足則會導致徒長,植株易倒伏反而影響觀賞效果。如須芒草,在土壤肥力過高時會容易導致葉片綠色加深,降低觀賞效果,而藍羊茅在土壤肥沃時則會出現葉片藍色降低、綠色增加現象,同樣降低了觀賞效果[35]。
(4)處理好部分禾本科觀賞草的應用安全。一些暖季型禾本科觀賞草如花葉芒、細葉芒和狼尾草等植物在秋末陸續進入枯黃狀態,因而做好防火工作也是一個重要問題。除景觀特定需要而予以保留外,一般應根據情況在禾本科觀賞草進入枯黃期前后進行科學刈割[13]。
禾本科觀賞草所具有的諸多優良特性使其逐漸成為城市園林綠化、美化中的重要植物種類,開發應用前景愈加廣闊。因此,在現有應用的禾本科觀賞草植物種類及系列研究基礎上,針對禾本科觀賞草種質資源豐富、分布范圍廣泛、生境適應性強等優點,進一步加大禾本科觀賞草種質資源調查、引種馴化以及不同禾本科觀賞草植物生境適應性、觀賞價值和配置模式等方面研究,從而有力推動禾本科觀賞草植物的開發應用,為城市綠地低維護、高效益園林植物景觀的構建發揮更大作用。
參考文獻:
[1]約翰·雷納.澳大利亞園林中的觀賞草[J].中國園林,2008,(11):10-14.
[2]陳瑩,彭正鑫,洪偉.3種觀賞草的持水性能[J].草業科學,2013,(8):1156-1160.
[3]張智,夏宜平,常樂,等.3種觀賞草在自然失水脅迫下的生理變化與耐旱性關系 [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07,(12):17-20.
[4]李秀玲,劉開強,劉君,等.干旱脅迫對六種觀賞草枯葉率及生理指標的影響[J].中國草地學報,2012,(4):93-100.
[5]張蘇州.干旱脅迫對‘紫葉’狼尾草生長發育及生理特性的影響[J].福建農業學報,2014,(8):752-756.
[6]武菊英,滕文軍,袁小環,等.分株和遮蔭對花葉芒生長的影響[J].園藝學報,2009,(11):1691-1696.
[7]秦衍雷,武菊英,徐迎春,等.遮蔭對觀賞草麗色畫眉生長、光合以及生物量的影響[J].草地學報,2013,(5):922-927.
[8]高鶴,宗俊勤,陳靜波,等.7種優良觀賞草光合生理日變化及光響應特征研究[J].草業學報,2010,(4):87-93.
[9]袁小環,孫男,滕文軍,等.9種觀賞草苗期耐鹽性評價及NaCl脅迫對芨芨草生長的影響[J].植物資源與環境學報,2011,(3):69-75.
[10]袁小環,武菊英,楊學軍,等.基于半致死濃度的觀賞草萌發期和幼苗期耐鹽性評價 [J].中國草地學報,2012,(6):49-53.
[11]柴翠翠,徐迎春,錢仙云.10種觀賞草葉片的細胞膜熱穩定性鑒定[J].江蘇農業學報,2009,(4):876-879.
[12]李秀玲,劉君,宋海鵬,等.應用Logistic方程測定13種觀賞草的耐熱性研究[J].江蘇農業科學,2010,(3):184-186.
[13]趙天榮,蔡建崗,施永泰,等.13種觀賞草引種的生物安全性初探[J].草業科學,2012,(4):521-527.
[14]高鶴,宗俊勤,郭愛桂,等.應用Logistic方程研究優良冷季型觀賞草抗熱性 [J].草業科學,2010,(10):27-30.
[15]馬威,常進,錢挽鵬,等.低溫脅迫對4種觀賞草生理特性的影響研究 [J].安徽農業科學,2014,(7):2028-2030.
[16]袁小環,滕文軍,楊學軍,等.基質和覆蓋對觀賞草容器苗越冬的影響[J].華北農學報,2011,(1):172-177.
[17]武菊英,滕文軍,袁小環,等.幾種狼尾草屬觀賞植物在北京地區的生長特性 [J].武漢植物學研究,2009,(6):661-666.
[18]高鶴,劉建秀.南京地區觀賞草的種類、觀賞價值及其造景配置[J].草原與草坪,2005,(3):13-16.
[19]信金娜,梁緒振,劉君,等.觀賞草在高爾夫球場中的應用[J].草葉科學,2014,(10):1877-1883.
[20]李秀玲,劉君,楊志民.九種觀賞草在南京地區的適應性評價[J].中國草地學報,2010,(3):76-87.
[21]李秀玲,劉君,宋海鵬,等.13種觀賞草在南京地區夏秋兩季觀賞價值的灰色關聯分析 [J].草業科學,2010,(2):39-44.
[22]趙天榮,張秋君,蔡建崗,等.多年生觀賞草的生長和繁殖特性研究[J].北方園藝,2011,(15):103-106.
[23]武菊英,滕文軍,袁小環,等.北京地區野生禾本科觀賞草資源調查及繁殖特性研究 [J].草地學報,2009,(1):10-16.
[24]王鐵梅,張靜妮,平曉燕.沽源壩上草原野生觀賞植物資源調查與應用研究 [J].北方園藝,2015,(24):58-61.
[25]樊智豐,彭建松.云南省野生觀賞草資源研究[J].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10,(1):32-35.
[26]高鶴,劉建秀,郭愛桂.南京地區觀賞草的適應性和利用價值初步評價[J].草業科學,2008,(8):131-138.
[27]劉寶賢,申宏偉,徐峰,等.魯東南濱海地區觀賞草的觀賞適應性評價 [J].草業科學,2014,(12):2221-2229.
[28]武菊英,滕文軍,袁小環.適宜北京地區的觀賞草評價與應用[J].中國園林,2008,(12):21-24.
[29]武菊英,滕文軍,王慶海,等.多年生觀賞草在北京地區的生長狀況與觀賞價值評價 [J].園藝學報,2006,(5):1145-1148.
[30]武菊英,滕文軍,王慶海.耐旱多年生觀賞草春季觀賞性評價[J].華北農學報,2006,(1):129-132.
[31]張智,夏宜平.杭州城市綠地中的觀賞草調查及其配置應用[J].中國園林,2008,(12):15-20.
[32]陳瑩,林濤.廈門城市綠地中的觀賞草資源與配置應用[J].農學學報,2013,(8):47-51.
[33]陳超,袁小環,楊學軍,等.觀賞草的研究概況和園林應用[J].中國農學通報,2015,(19):135-143.
[34]楊駿.觀賞草在南京地區植物配置與造景中的應用[J].中國城市林業,2013,(8):24-27.
[35]宋曉青.觀賞草在園林中的應用及栽培管理 [J].北方園藝,2010,(21):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