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蘊博
摘要:近年來,在經濟社會發展、生產生活用水增加、全球氣候變暖等因素共同影響下,京津冀地區長期受到干旱缺水的困擾。本文通過對京津冀水資源一體化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與探究,為京津冀水資源一體化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建議,以期對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構建和諧的生態環境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under the common influence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creased water use in production and living, and global warming,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has long been plagued by drought and water shortag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Beijing-Tianjin-Hebei water resources integr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feasibl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integration of Beijing-Tianjin-Hebei water resourc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and build a harmoniou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關鍵詞:京津冀;水資源一體化;現狀;研究
Key words: Beijing-Tianjin-Hebei;water resources integration;current situation;research
中圖分類號:TV21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8)12-0057-02
1 京津冀水資源一體化現狀
根據《2016年中國水資源公報》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年平均降水量730毫米,北京年平均降雨量660毫米,天津平均降水量為622毫米,河北596毫米,京津冀三地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縱觀往年降水量情況,京津冀區域降水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總體呈下降趨勢,年際變化大,時空分布不均,與生產力布局不相匹配,區域季節性缺水、地區性缺水等特點較為顯著。
近年來京津冀地區水資源總量持續下降,用水量增加,以不足全國的0.7%的水資源,承載著全國約8%的人口、6%的糧食生產和10%的GDP,長期以來,河道斷流、地下水位下降、水體嚴重污染,并在很多地區出現“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情況,水資源問題成為京津冀地區最核心的問題,制約著京津冀地區可持續發展。水資源總量決定了水資源的有效供給,是衡量一個地區水資源豐富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人均水資源量決定了平均每個人所占有水資源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地區可利用水資源的程度和水平。近兩年,京津冀三地區的水資源總量及人均水資源均略有上升(如圖1所示),但就總體而言,情況依然不容樂觀。
由于河北省位于京津冀的上游地區,是京津的生態屏障和重要水源地,每年向京津供水達2.00×109m3,以解決京津兩地人口高度密集的生活用水和經濟發展的工業用水,北京、天津93.7%的居民生活用水供給保障要依賴于河北省。數據顯示,河北供(用)水總量占京津冀供水總量的73.45%,說明京津兩地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河北提供水源支持。河北省供水總量中有68.46%來自于地下水源,而河北地區由于大量不科學超采地下水,地下水位逐年下降,造成了地面的沉降,水資源枯竭,水環境惡化,出現了地下水降落漏斗等一系列嚴重后果,不僅對城市防洪、防潮、排澇帶來威脅,而且嚴重影響到京津冀地區的水資源和生態安全。
2 京津冀水資源一體化存在的主要問題
由于京津冀三地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水平差異顯著,自然資源稟賦和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方式各不相同,在水資源保護一體化進程中還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2.1 水資源開發利用不平衡
由于津京冀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其自然資源稟賦各有差異,加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一,因此對水資源開發利用的目的、采取的方式方法以及意義也存在著顯著差異。表現出水資源調配及利用不平衡不合理的狀態。
2.2 水資源制度規劃不到位
要想實現京津冀水資源一體化發展,就必須有統一有效的制度規范和規劃布局作為指導,由于多年來京津冀三地已形成根據自身所需制定各地發展目標,統籌規劃的缺失造成京津冀三地各自為政,同時對于水資源一體化保護權責分工不明確,在水資源保護的方法、方式及目標方面存在分歧,進而導致京津冀水資源保護難度增大,難以實現協調發展,最終達到合理優化配置。
2.3 水資源合作成效不顯著
目前,雖然京津冀已經開展了一些水資源合作保護項目,但只是在部分領域,且多為自發性的階段性的。由于三地長期形成的各自為政的模式難以被打破,各自認識觀念不統一,致使合作運行起來履步為艱,速度較慢,成效不顯著,尤其是缺少國家戰略高度的統籌規劃和合作平臺,缺少高效的合作機制和持久的長效機制。
2.4 水資源資金保障不到位
水資源一體化保護需要大量的資金作為基礎支撐,經費短缺,成為制約京津冀水資源一體化的重要因素。從合作意向提出到達成合作共識并付諸實施,開展合作的協調成本較高。從目前京津冀水資源合作的經費來源看,北京市只有通過《21世紀初期首都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規劃》撥付河北省一定的經費,其他經費主要通過一些項目合作進行撥付但經費十分有限。而京津冀水資源一體化府際合作的有效開展,對經費需求巨大,加之三地經濟實力不同、發展極度不平衡,僅靠三地政府協商解決經費的保障問題,難度非常大,迫切需要從國家層面提供政策保障,建立切實有效的資金渠道、合理的投融資模式、提供必要的經費扶持、建立科學的經費運轉制度對于加快推進京津冀水資源一體化府際合作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3 京津冀水資源一體化治理對策和建議
3.1 建立健全與水資源承載能力相協調的經濟結構體系
按照京津冀區域水資源特點和承載能力,建立健全區域經濟結構體系,規范用水標準,建立用水原則,形成水資源、環境承載力、產業布局與區域經濟結構相適應的協調體系。通過加強保護水資源和維護環境和諧的環保節水觀念,控制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相應的水資源匱乏區域應不斷調整產業結構,整改污染項目,而水資源豐富的區域應該嚴格控制水資源的使用量和排放量,防患于未然,合理利用水資源。
3.2 建設京津冀水資源信息管理系統,為京津冀水資源統籌管理提供技術支撐
完善京津冀水資源的信息管理系統,為水資源的保護和應急提供更準確的信息,便于統籌調配水資源。同時,通過加強區域信息共享和經濟協作,合理開發和利用水資源,建立統一的水資源管理系統,借助協作共享平臺,監管水資源和水環境的動態變化,為京津冀水利協同發展提供更科學的依據和支撐。
3.3 建立水環境區域補償制度,推動生態領域合作
由于京津冀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河北省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為北京和天津地區的用水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因此需要建立更顯示公平的合理的區域補償機制,以確保區域的協同發展。
3.4 完善區域性法律法規,加強水資源保護執法聯動機制
國家高度重視京津冀的區域協同發展,而這三個地區的發展關系錯綜復雜,需要多部門合作、多企業合作、多產學研合作,只有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才能保證在實施過程中有的放矢。環境監測部門和水利部門等政府部門需要通過建立聯動機制、有效配合、信息共享、共同監督,實現京津冀水資源一體化治理工作的高效運行。
4 總結
京津冀地區是國家高度重視的發展區域,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經濟協作發展的時代要求,因此京津冀水資源一體化配置格局是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的關鍵環節。本文通過對京津冀水資源一體化的現狀研究分析,從京津冀水資源信息管理系統、水資源管理制度、區域經濟結構體系、政府輔助作用以及區域合作等方面提出相應的治理對策及建議,從而完善水資源養蓄用治功能,強調京津冀水資源一體化治理的重要作用,以期發揮水利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引導、支撐以及保障作用,著力打破水資源利用和開發瓶頸制約,從而不斷提高區域水資源治理的安全保障,形成京津冀水資源一體化配置新格局,為其他地區的水資源區域發展提供相應的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張麗麗.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水污染治理現狀及對策研究[J]. 中國市場,2017(14):249-250.
[2]葉惠麗.推動頂層設計 合理配置京津冀水資源[J].中國水運,2015(05):11.
[3]王一文,李偉,王亦寧,付健.推進京津冀水資源保護一體化的思考[J].中國水利,2015(01):1-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