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小榮
摘 要:為提高高校學報的辦刊質量,針對高校學報主管領導集科研教學及學報管理于一身,不能集中時間在辦公現場進行質量監控的特點,提出了痕跡管理的策略。學報主管領導通過查看“三審三校一讀”的過程中同行專家、編輯人員及作者在評審、編校及修改環節留下的文字記錄,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學報的質量標準一以貫之地執行,不斷提高學校編輯人員的職業素養和學報的辦刊質量。
關鍵詞:高校學報;質量改進;痕跡管理
中圖分類號:G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8)03-0095-02
習近平主席2018年新年賀詞中“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干好工作”,“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將改革進行到底”的寄語,對于高校學報的管理人員和編輯來說,仿佛一個精神套餐,讓我們既更堅定了高校學報改革發展的信心,同時,又讓我們感覺身上責任更加重大。
提高學術期刊辦刊質量是出版界關注焦點,為確保期刊的學術質量和編校質量,編輯同仁提出了一些針對性的措施[1-6],對高校學報建立健全質量監控制度確實具有重要的指導借鑒意義。但是再完善的制度,如果僅僅停留在文字層面上,不能貫徹落實,無異于畫餅充饑。如何將學報的質量提升辦法落實到編校過程的每一個環節中,對于高校學報的管理來說,重視審稿校對及意見反饋過程中的痕跡管理,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痕跡管理的內涵及必要性
所謂痕跡(trace)是指事物存在或事情發生后留下的標記或印跡[7]。學報的稿件在“三審三校一讀”的過程中,必然會留下同行專家、編輯人員及作者的評審、編校和修改的文字記錄。痕跡管理主要是指學報的管理者對稿件的處理記錄進行評判,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學報的質量標準一以貫之地執行。
學報的辦刊質量廣受關注。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使得學報的出版傳播空間更加廣泛、時間更加迅捷。高校學報要在學術期刊激烈競爭中創建良好的社會聲譽,過硬的辦刊質量是保證。
高校學報的主管領導往往是某個學科領域的學術帶頭人,一方面潛心于教學科研究工作,另一方面要謀劃學報的發展,在管理細節上難免兼顧不周。再者,高校學報的編輯人員多數是從管理或教學科研單位調劑到編輯崗位的,沒有經過系統的出版知識技能教育訓練,難免出現編校質量方面的問題。學報改進辦刊質量永遠在路上。學報管理者只要以痕跡管理為抓手,學報的辦刊質量就會得到持續不斷地改進。
二、痕跡管理的實施策略
(一)審稿階段的痕跡管理
高校學報目前大多采用網絡采編系統,從稿件評審到稿件修改全部可以在網上完成。學校的主編由于教學科研任務重,不可能每天到編輯部檢查敦促編輯的工作。網絡采編系統提供了一個靈活便捷的管理平臺。文稿的初審階段,編輯是否對文稿的學術不端進行了檢測,是否根據《征稿簡則》對稿件的內容和形式進行了認真的評審,給出了詳細的審查意見,主編一目了然。對于類似“符合本刊收稿要求,同意送審”的初審意見,主編可以要求相關編輯及時修正,確保送專家評審的稿件從內容到形式都符合學報要求。一般而言,送審稿件的質量在某種程度也代表了學報的辦刊質量,如果稿件質量不高,同行專家評審的熱情也不高,并且對學報本身低看一等,影響學報的辦刊聲譽。文稿的初審階段,通過痕跡管理可以將那些不符合規范的文稿進行篩查,根據問題的不同性質,或退給作者按規范修改完善,或退稿。尋找合適的同行審稿專家難,是學報面臨的一個較普遍的問題。究其原因:一是審稿專家教學科研確實忙,沒有精力審稿,稿件久拖不審;二是有些專家審稿較敷衍,意見簡略,沒有對稿件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難以達到學報審稿要求。學報主編通過跟蹤專家的審稿進度及評析審稿意見,可以將那些支持學報審稿工作的專家保留下來,不符合要求的專家淘汰掉。編輯復審時,如果僅僅將評審專家意見給作者,沒有將專家的評審意見及文稿詳細的修改意見一并給作者,通過查看復審意見,主編可以責令編輯及時補充,以確保作者修稿的效率和質量。
(二)校對階段的痕跡管理
高校學報受辦刊體制的影響,辦刊經費有限,不能單獨聘請校對人員,編輯人員集稿件編輯和校對于一身。稿件排好版后,采用紙質稿,經過編輯單獨校對、作者自校、編輯之間互校等環節,最終交付印刷出版。文稿的編校質量也是看編輯人員的“氣質”的。有的編輯精益求精,一校下來,通篇都是紅的,有的編輯卻瀏覽式將文稿查看一遍,留下幾處校正記錄。
筆者認為,原因在于有的編輯注意力較容易分散,不能專注于編校工作,不能字斟句酌地對稿件的文字表達、標點斷句是否正確,作者工作單位、參考文獻是否完全按規范著錄,量和單位是否符合國家標準,科技名詞是否合理進行仔細校對。從編輯實踐來看,學報作者,特別是研究生作者對稿件自校不能認真對待。有時作者自校下來,連基本錯誤都不能發現改正,更別提相關規范的遵守了。這就要求文稿編輯將校對過程中需要作者解決的問題監督作者認真配合完成[8]。稿件互校階段,哪個編輯存在的編校問題較多,校稿上一目了然。學校主編通過對校對稿上的痕跡管理,評判每個編輯的工作態度和工作責任心,并且及時學習整改,對編校工作不認真的編輯人員來說,因懾于質量管理壓力,久久為功,也會慢慢改進提高編校質量。
(三)意見反饋階段的痕跡管理
高校學報出版后,要收集作者、讀者的反饋意見。學報應指定專人整理記錄。如果作者、讀者反饋有的文稿涉及學術不端的問題,學報主編要及時查實,并按制度快速處理,盡快消除學報的負面影響,并以此為戒。如查作者反饋的是內容方面的問題,應對相關編輯追責。為了檢驗辦刊質量,高校學報定期聘請出版界的資深專家對學報進行審讀。對于專家反饋的共性問題,學報要統一整改,如果是因為編輯知識不足出現的錯誤,要求編輯加強業務知識的自學,針對性參加編輯出版的培訓學習,補齊編校知識的短板。
三、結 語
痕跡管理本質上而言是學報管理者對編輯出版過程進行精準監控的手段。高校學報辦刊質量的提高,需要作者、審稿專家和編輯人員朝著“內容為王”的核心目標共同努力。痕跡管理將有助于學報管理者將多方力量匯集成合力,朝著學報既定的發展目標前進,進而不斷提升學報的社會影響力。
參考文獻:
[1] 王曉宇.關于提高科技期刊編輯工作質量的思考[J].編輯學報,2011(1):52-53.
[2] 董媛媛.科技期刊質量保證體系的構成及其實施措施[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3(6):1178-1180.
[3] 張從新.慣性思維與科技期刊質量控制[J].編輯學報,2016(2):118-120.
[4] 韓俊,劉曉婷.科技期刊質量建設體系的改進措施——以《節能技術》為例[J].科技與出版,2015(8):39-41.
[5] 張從新,趙溫紅.論科技期刊質量控制[J].編輯學報,2015(3):215-216.
[6] 沈瑩,駱淑莉,王迎真.科技期刊作者應提升自校的意識[J].編輯學報(增刊1),2017:S54-S55.
[7] 霍恩比著.李北達譯.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
[8] 賈翠娟.發動作者共把編校質量關[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3(3):584.
[責任編輯:東方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