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俊斌
摘 要:為了研究礦工不安全行為的影響因素,文章將影響礦工不安全行為的因素分為四類,即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環境因素、管理因素,通過編制調查問卷,構建礦工不安全行為影響因素量表,并選取山西某煤礦一線礦工作為實測對象進行實證研究。運用spss軟件對實測結果進行因子分析,檢驗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結果表明,生理、心理、環境及管理四類因素直接影響礦工的不安全行為。
關鍵詞:不安全行為;影響因素;因子分析;信、效度分析
中圖分類號:TD7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8)11-0052-03
Abstract: In order to study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iners' unsafe behavior,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miners' unsafe behavior are divided into four categories, that is, physiological factors, psychological factors,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management factors. The scale of influential factors of miners' unsafe behavior is made, and a coal mine in Shanxi Province is selected as the object to measure for empirical research.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scale were tested by factor analysis with SPSS softwa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hysiological, psychological, environmental and management factors directly affect the unsafe behavior of miners.
Keywords: unsafe behavior; influencing factors; factor analysis;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nalysis
引言
隨著科學的發展,煤礦機械化程度不斷提升,設備的可靠性不斷增強,井下煤炭開采過程中重特大事故逐年遞減,但長期以來,研究側重點為引發事故的技術和設備因素,人為因素經常被忽視。據統計,煤炭行業中高達90%以上的事故都是由于人為因素所造成的。因此,研究人為因素,即礦工的不安全行為就顯得尤為重要[1-5]。本文結合煤礦一線工人具體情況,從實際應用的角度出發,構建礦工不安全行為影響因素量表,為煤企杜絕不安全行為、加強現場管理提供可參考的依據。
1 預量表的編制
1.1 編制的依據
編制的依據主要考慮到以下三個方面:(1)礦工不安全行為的影響因素。(2)礦工不安全行為測量的全面性和簡捷性。(3)一般心理測量學的理論知識。針對以上三點,本著客觀、實際、通俗、易懂的原則,編制礦工不安全行為預量表。
1.2 預量表的具體內容
預量表內容涉及了生理、心理、環境、管理四個方面,其中影響礦工行為的生理因素主要包括視覺、觸覺、聽覺、嗅覺、反應速度、疲勞程度及人體生物節律;影響礦工行為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性格、情緒、能力、動機、個性;影響礦工行為的環境因素主要包括溫濕度、噪聲、照明條件、社會環境、家庭狀況;影響礦工行為的管理因素主要包括組織、領導、團隊、應急制度。每個問題由被試者對照自己的實際情況在五個不同選項上作答,相應賦值分別為五、四、三、二、一分。其中,“1”代表影響程度為一級,“5”代表影響程度為五級,影響程度從一級到五級逐漸加大。
1.3 預量表施測對象
以統計分析山西某煤礦職工不安全行為的數據為基礎,選取生產部門一線煤礦工人第一綜采隊100名、第二綜采隊100名、外聘掘進隊30名,在安監部選取安全監察員50名,使用編制完成的量表進行測量。
本次測量發放預量表共280份,有效問卷共234份。其中,第一綜采隊發放100份,有效問卷87份;第二綜采隊發放100份,有效問卷82份;外聘掘進隊發放30份,有效問卷25份;安監部發放50份,有效問卷40份。有效問卷率為83.57%。
2 礦工不安全行為正式量表的構建
2.1 量表spss分析
spss分析有以下兩個步驟:
(1)量表因子分析,對每一題目進行重新歸類,尋找量表中的潛在結構,得到一組較少但彼此關系較為密切的變量。本文采取spss16.0軟件主成分分析法,提取量表中的公因子,進一步剔除不合適的題目,完善量表。
(2)量表完善后,對量表的結構效應和信度進行溫習。本文采用Cronbach信度α系數的大小來檢測檢驗量表的信度,采用KMO、Bartlett檢驗及分析因子負荷來檢驗量表的結構效度。
2.2 礦工不安全行為生理影響因素結果統計分析
2.2.1 量表的信、效度分析
經檢驗,生理影響因素量表公因子1、2的α系數值都在0.7以上,總量表的α系數值為0.724,達到信度檢驗的標準。KMO值大于0.80,Bartlett檢驗值為0.000,達到效度檢驗的標準,由此可見礦工不安全行為生理影響因素量表適合因子分析。
2.2.2 量表的因子分析
采用因子分析,剖析生理影響因素,采取主成分分析法旋轉因子,按預估特征值最大原則,分別提取出兩個主因子(見表1)。
從各題目與公因子1、2之間的關聯度結果中顯示,題目22“長時間單調乏味的工作易疲勞”與公因子1的依賴程度最強,達到0.851;題目16“相對他人而言我的反應較遲鈍”與公因子2的依賴程度最強,達到0.843。說明生理因素中疲勞與反應遲鈍是影響礦工不安全行為的主要原因。
2.3 礦工不安全行為心理影響因素結果統計分析
2.3.1 量表的信、效度分析
經檢驗,心理影響因素量表公因子1、2、3的α系數值都在0.7以上,總量表的α系數值為0.712,達到信度檢驗的標準。KMO值大于0.75,Bartlett檢驗值為0.000,達到效度檢驗的標準,由此可見礦工不安全行為心理影響因素量表適合因子分析。
2.3.2 量表的因子分析
采用因子分析,剖析心理影響因素,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旋轉因子,按預估特征值最大原則,分別提取出三個主因子(見表2)。
從各題目與公因子1、2、3之間的關聯度結果中顯示,題目13“存在僥幸心理,偶爾一次違章不會發生事故”與公因子1的依賴程度最強,達到0.774;題目41“不嚴格操作規程和作業標準操作”與公因子2的依賴程度最強,達到0.783;題目21“從事體力或腦力勞動后,我比常人需要更多的休息才能恢復工作效率”與公因子3的依賴程度最強,達到0.796。說明心理因素中僥幸心理、員工性格及能力是影響礦工不安全行為的主要原因。
2.4 礦工不安全行為環境影響因素結果統計分析
2.4.1 量表的信、效度分析
經檢驗,環境影響因素量表公因子1、2的α系數值分別為0.716、0.702,總量表的α系數值為0.683,達到信度檢驗的標準。KMO值大于0.70,Bartlett檢驗值為0.000,達到效度檢驗的標準,由此可見礦工不安全行為環境影響因素量表適合因子分析。
2.4.2 量表的因子分析
采用因子分析,剖析環境影響因素,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旋轉因子,按預估特征值最大原則,分別提取出兩個主因子(見表3)。
從各題目與公因子1、2之間的關聯度結果中顯示,題目6“工作面溫度較高,穿工作服太熱”與公因子1的依賴程度最強,達到0.779;題目17“井下環境昏暗,導致用眼過度疲勞”與公因子2的依賴程度最強,達到0.735。說明環境因素中工作面溫度及照明條件是影響礦工不安全行為的主要原因。
2.5 礦工不安全行為管理影響因素結果統計分析
2.5.1 量表的信、效度分析
經檢驗,管理影響因素量表公因子1的α系數值為0.813,總量表的α系數值為0.786,達到信度檢驗的標準。KMO值大于0.80,Bartlett檢驗值為0.000,達到效度檢驗的標準,由此可見礦工不安全行為管理影響因素量表適合因子分析。
2.5.2 量表的因子分析
采用因子分析,剖析管理影響因素,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旋轉因子,按預估特征值最大原則,僅提取出一個主因子(見表4)。
從各題目與公因子1之間的關聯度結果中顯示,題目53“缺乏相應災害事故的應急預案或應急預案不完善”與公因子1的依賴程度最強,達到0.846。說明管理因素中應急管理是影響礦工不安全行為的主要原因。
3 礦工不安全行為影響因素實證分析
3.1 施測對象概況
(1)年齡分布:本次調查對象是年齡在20~60歲之間,其中30歲以下的有56人,占24%;31~40歲的有98人,占42%;41-50歲的有66人,占28%;51-60歲的有14人,占6%。
(2)工齡分布:本次調查對象是工齡在1~30年之間,其中工齡10年以下的有81人,占35%;工齡11~15年的有39人,占17%;工齡16年以上的有114人,占48%。
(3)受教育程度分布:其中初中文憑的有72人,占31%;高中或中專文憑的有138人,占59%;本科文憑的有24人,占10%。
(4)用工形式分布:總樣本的用工形式分為長期合同工和臨時合同工,其中長期合同工201人,占86%;臨時合同工33人,占14%。
(5)以往事故記錄分布:無事故人員207人,占88%;有一起事故的人員為25人,占11%;兩起或以上事故人員2人,占1%。
(6)健康狀況分布:健康狀況良好人數為123人,占52%;健康狀況一般人數為95人,占41%;健康狀況較差人數16人,占7%。
(7)生活習慣/愛好分布:吸煙人數135人,占58%;飲酒人數17,占7%;兩者均有人數36,占15%;兩者均無人數46,占20%。
鑒于以上施測對象樣本分布,本文量表調查的對象基本上能夠反映當前煤礦職工的整體情況。
3.2 測量結果分析
分別分析采煤工、安監員、掘進工三個不同工種,取得了測驗的結果(見表5-8)。
根據統計結果可知:
(1)鑒于綜采隊從事煤礦一線的煤炭開采工作,其工作周期長,勞動強度較大,綜采工作面作業環境較差,其觀點認為生理因素及環境因素對人的不安全行為影響程度較大。值得注意的是,第二綜采隊測試結果在心理和管理因素上,對不安全行為的影響程度上均高于第一綜采隊測試結果。
(2)鑒于安全監察員在煤礦企業中屬于管理者,學歷、文化程度較高,從事安全監察工作的同時,對煤礦安全生產情況有著較深刻的認識,其觀點認為生理與環境因素對人的不安全行為影響程度較大,可能由于管理崗位身份導致,其對管理因素的認識上低于第二采煤隊測試結果。
(3)鑒于掘進隊25名掘進工均由該煤礦外聘,其學歷、文化程度較低,只重視能否完成工作任務,安全生產意識較淡薄,且對不安全行為認識不充分,所以其測試結果在整體樣本中處于較低范圍。
4 結束語
本文通過采用spss軟件的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構建了礦工不安全行為影響因素量表,通過調查分析山西某礦不同職位員工,研究了礦工不安全行為的影響因子,對比得出了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管理因素及環境因素對礦工不安全行為的影響程度,為煤礦企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提供了可參考的依據。
參考文獻:
[1]李磊,田水承,鄧軍,等.礦工不安全行為影響因素分析及控制對策[J].西安科技大學學報,2011,31(6):794-798.
[2]趙泓超,田水承,鄧增社,等.基于層次分析法的礦工不安全行為后果嚴重程度研究[J].煤炭工程,2014,46(7):117-120.
[3]栗繼祖.煤礦安全從業人員心理測評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4,14(3):8-10.
[4]李乃文,牛莉霞.礦工工作倦怠、不安全心理與不安全行為的結構模型[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0(3):236-240.
[5]王萍.煤礦瓦斯事故中不安全行為形成機理及研究——基于行為科學的視角[D].太原理工大學,2010.
[6]譚洪亮.煤礦安全管理體系缺失和不安全行為研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7(24):118+120.
[7]婁華平,胡偉.淺析煤礦人員行為管理及職業健康[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6(16):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