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園華
[摘 要] 科技不斷發展,信息技術在各領域中都得到了廣泛應用。其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也讓教育實現了信息化,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因此,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當注重教育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在分析信息化技術在初中閱讀教學中的作用的基礎上,提出具體的運用策略:增大教學容量,優化教學過程;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輔助閱讀教學進程。
[關鍵詞]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教育信息化技術;整合運用
傳統的英語閱讀教學主要是以教材內容為主,教學中存在一些不足,如閱讀內容單一、閱讀量不足、閱讀方法不靈活等,這些都削弱了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當前教育信息化技術不斷在發展,在閱讀教學中使用計算機以及網絡技術輔助,可以為教學提供更多的素材,有利于情景創設,對閱讀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加強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以及互動,提高教學質量及效果。
一、信息化技術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作用
(一)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打造有生命的課堂教學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教學中的主體,學生多是在被動學習。課堂教學中蘊含著巨大的生命力,只有有效發揮出課堂的生命活力,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的成長。因此,教師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讓學生能夠在教學中變得活躍,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在教學中可以營造一個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以及氛圍,讓教學獲得更好的發展。使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教師可以在閱讀文字周圍輔以圖像;還可以使用錄像的方式給學生展示要閱讀的內容,內容可以是有關的歷史片段或者電影片段,這樣學生就更容易把握文章[1]。利用信息技術多樣的表現形式,可以有效增加教學的魅力,還可以全面刺激學生的感官;可以讓學生獲得真實的心理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下學習及思考,能夠更加投入,提升他們的學習效率和效果。信息技術也使得學生的認知活動,從單一走向多元、從無聲走向有聲等,有效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
(二)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具備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這也是教學質量提升的基礎。當前閱讀教學中,閱讀內容、形式單一,閱讀材料以試卷、教材以及復習資料為主,題型上也很單一。長此以往,學生就逐漸喪失了對英語閱讀學習的興趣,自然會限制閱讀教學的效果。當前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改變這種教學模式,要認真挑選閱讀文章,閱讀文章內容要難度適當、有意義、有趣味性、原汁原味以及健康。互聯網上的教學資源,可以為教師提供更多、更好的選擇。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閱讀材料,可以提高教學的質量及效果,也讓教師的視野得到拓展。
在閱讀教學中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的優勢,可以有效地建立情境,在情境教學方法的前提下,可以讓語法和詞匯更具體形象,讓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辨識知識點,學生在這樣的學習中可以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提高閱讀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2]。使用信息技術創設英語環境,可以讓學生很好地理解和記憶閱讀知識。
二、信息化技術在初中英語閱讀中的運用策略
(一)增大教學容量,優化教學過程
在傳統的英語閱讀教學模式中,教師需要在黑板上寫上很多的句式、重點對話以及短語等,占用很多課堂時間,課堂教學容量也相對有限。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師就可以將板書的時間節省出來,將練習題、板書內容等都制作成課件,通過課件或者Flash方式展示給學生。這樣可以有效節省課堂時間,用節省出來的時間讓學生可以進行更多的交流。多樣的知識呈現形式也讓學生的視野可以得到擴展,有效豐富教學內容。閱讀理解最重要的就是理解,學生需要通過閱讀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在閱讀中能夠有所收獲,學生自己參與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加深記憶。
要想讓學生正確理解文章大意,教師應該將其中的重點句或者難點句對學生進行適當的講解。在學生閱讀中,教師也需要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掌握主要思想。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文章脈絡入手,在閱讀議論文時,可以從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結論入手;針對敘述性文章,則可以在讀的同時畫出一些要素,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及起因[3]。教師還需要讓學生注意一些單詞的含義以及時態,尤其是段落間和段落中的關聯詞,比如although, but, because, as, even though, however等。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將這些內容呈現在課件中,將知識點列出來并做出標記,讓學生可以注意,這樣可以減少教師的講解時間,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閱讀。教師還要安排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閱讀后的心得體會,積極聽取別人的想法和見解,這也可以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鍛煉,學生之間可以取長補短,了解別人看待問題的角度。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辨析和交流,對于學生理解不到位的地方,教師需要進行補充,這樣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和提升都具有積極作用。
(二)有效輔助閱讀教學進程
教師在教學時的步驟一般分為5步,分別是:讀前、速讀、讀時、讀后活動,難點和語法解析。這幾個教學環節中的聯系緊密,只有做到環環相扣,才能提升教學效果。在讀前活動中,教師在新課導入時可以使用多媒體,利用多種形式給學生補充一些文章閱讀有關的情景知識,以此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動力,引導學生在文章標題基礎上對文章的中心思想進行猜測。速讀活動中,教師在學生閱讀時可以根據文章內容在屏幕中給學生展現一些問題,問題要具有思考價值,難度要合理,讓學生帶著任務去閱讀。比如,在學習“What should I do?”時,教師就可以先給學生設計一些閱讀任務,讓學生帶著任務先速讀文章,讓學生對文章內容有大致的了解,為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奠定基礎。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時就會抓住關鍵點,進而找出正確的答案。在讀時活動中,教師需要結合閱讀材料內容設計多樣的閱讀問題以及任務,這樣能夠讓學生準確地獲取信息,進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讓學生可以逐漸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可以設計閱讀理解、判斷對錯、填寫表格等類型題目。在帶領學生校對答案時,教師可以將掌聲、笑臉圖像、動畫等效果鏈接到答案上,這樣也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4]。在讀后活動中,教學除了讓學生理解文章以及使用閱讀方法之外,還需要學生在閱讀中了解中西方的文化,進而可以對學生文章意圖的理解和把握能力進行培養和提升。在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后,教師可以通過設計圖片對比,讓學生思考話題,進而升華學生的情感。在對文章難點進行解析時,教師也可以使用多媒體對學生理解有難度的短語、語法等進行解釋,便于學生更有效地理解。
參考文獻
[1]盛瑞芳.信息技術與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整合的策略與方法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11).
[2]陸燕峰.信息技術與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整合的策略與方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3]彭秀艷.為閱讀教學插上信息化翅膀——論多媒體環境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2).
[4]于紅梅.現代教育技術平臺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四種功效[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10).
責任編輯 陳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