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萍萍
[摘 要] 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要從音樂的特點和小學生的認知特點與興趣點出發,不能出現教學方式“單一化”的現象,應該與故事、游戲、表演相結合,引導小學生利用故事語言解讀音樂內容,利用肢體語言解讀音樂節奏,利用表演解讀音樂場景,這樣才能讓小學生在音樂欣賞的過程中有效把握音樂內容,從而獲得審美體驗與身心健康發展。
[關鍵詞] 小學;音樂欣賞;“三借助”
《音樂課程標準》特別強調,在小學教育中藝術教育是重點,而音樂教育則是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欣賞是提升小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載體,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把音樂欣賞與故事、游戲、表演相結合,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一、借助故事解讀音樂內容
故事是小學生十分喜歡的一種文體,生動有趣的故事能夠有效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解讀音樂內容貫穿著整個過程,因此,教師要善于根據所要教學的音樂內容選擇生動有趣的故事,利用故事語言來解讀音樂內容,這樣就能夠把抽象的音樂內容具體化。
(一)導入音樂欣賞內容
在導入音樂欣賞內容時,如果采取簡單直接的方式,小學生是很不樂意接受的,而借助故事的形式引出音樂欣賞的內容,他們就十分樂于接受。
例如,在導入音樂欣賞——《獅王進行曲》時,筆者利用故事這樣進行激趣:“今天森林里舉行音樂會,你們聽,誰來了?”接著播放《獅王進行曲》讓學生欣賞。孩子們通過聆聽音樂,聽出是獅子來了,紛紛興奮地回答。“它們來干什么呢?聽音樂你們就知道了。”孩子們立刻安靜下來,側耳傾聽播放的音樂。
在教學中,利用故事導入音樂欣賞的內容,有效激發了小學生音樂欣賞的興趣,從而讓他們更好地走入音樂,理解音樂。
(二)解讀音樂內容
對音樂作品內容的解讀是音樂欣賞的重點,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都還比較有限,因此,利用故事輔助就能夠有效地引導他們正確解讀音樂作品的內容。
例如,在引導學生對圣桑的作品《天鵝》進行欣賞之前,筆者先給學生講了《七只天鵝》《天鵝湖》這兩則故事。由于這兩則故事的情節十分吸引人,因而孩子們十分愿意聽。在聽這兩則故事的過程中,在學生腦中也就形成了關于天鵝的豐富的表象。隨后,筆者給學生播放了《天鵝》,并且引導他們在欣賞的過程中,主要從音樂作品的節奏、旋律等方面切入。然后設計這樣的問題:“小朋友們,你們覺得這首曲子美嗎?這么美的音樂中表現了誰在干什么呢?”由于聽了之前的兩則故事,他們都有了感性的認識,有的說:“音樂表現的是兩只天鵝在天空中自由地飛翔。”有的說:“音樂表現的是天鵝在湖水里游玩。”……學生們在故事的輔助下,對《天鵝》這一作品的內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比較到位的解讀,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有些音樂作品由于離小學生的生活較遠,因此,在音樂欣賞教學時,教師利用故事來解讀音樂作品,能夠有效拉近小學生與音樂作品之間的距離,從而提升音樂欣賞教學的效果。
二、借助游戲解讀音樂節奏
兒童天生愛游戲,游戲是小學生最喜歡的活動。小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的過程中,游戲是與他們緊密相隨的。在音樂欣賞中,把握音樂節奏是重點,但對于小學生來說,音樂節奏是抽象的概念,所以難以有較深的認識。因此教師要善于將游戲與音樂欣賞相結合,引導學生們利用肢體語言解讀音樂節奏,從而達到化抽象為具體的目的。
(一)利用律動游戲把握節奏
律動游戲是小學生十分喜歡的一種游戲形式,在引導小學生進行音樂欣賞時,可以讓他們通過利用律動游戲,把握簡單的音樂的節奏。
例如,《馬刀舞曲》這一樂曲在形式上的最大特點是ABA這三段體變化,為了讓小學生在欣賞過程中把握這一形式特點,教學中,筆者進行了如下設計:首先,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了騎兵列隊以及他們作戰的動畫片,使學生在腦中形成庫爾特人騎馬揮刀的表象,通過這一環節讓小學生大體把握《馬刀舞曲》所表現的內容;接著,在引導學生進行音樂欣賞的時候,筆者讓他們通過律動游戲,對這首樂曲的節奏進行體驗,在律動游戲過程中,學生能夠有效配合樂曲,用肢體語言去解讀歌曲的基本節奏。在游戲過程中,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創編動作去表現歌詞中所寫的每種動物的特點,并在肢體律動的過程中去理解與把握這首樂曲的節奏和旋律。
(二)借助綜合游戲把握音樂變化
有些音樂作品的節奏是具有一定的變化性的,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往往不能很好地理解。對于這類音樂作品,教師要設計一些綜合性的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把握音樂作品中變化的節奏。
例如,《獅王爭霸》這首樂曲就是通過強弱起伏的節奏來表現獅王爭霸的精彩場面。在引導學生對這一樂曲進行欣賞時,筆者首先讓學生們進行“比比誰最聰明”的游戲,在這個游戲中,主要是讓學生初步體驗樂曲的節奏和含義,并且將節奏感內化為自己的體驗。接著,又組織學生進行“比比誰的力氣大”這一游戲,在這個游戲中,主要引導學生體驗《獅王爭霸》各部分節奏的快慢、力量的強弱,深入體驗樂曲包含的情感。最后,組織學生進行“加冕儀式”這一游戲,這個游戲主要讓學生感受樂曲節奏的美與和諧,從而得到愉悅的情感體驗。
引導小學生體驗音樂的節奏美是音樂欣賞教學的重點。教師在引導學生欣賞樂曲時,可以設計多種游戲形式,從不同層面讓小學生有效感受到《獅王爭霸》的強烈節奏感與節奏美。
三、借助表演解讀音樂場景
很多音樂中都表現了生動的場景,音樂場景是構成音樂美的重要元素。達爾克羅茲指出:“兒童對音樂的反應必須有大肌肉的反應,沒有此,是不完善的。”也就是說,小學生在欣賞音樂時,往往需要肢體動作和表演的配合。因此,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將教學活動與表演相結合,引導學生通過表演解讀音樂,這樣才能讓學生有效把握音樂作品的本質與內涵,才能在這個過程中獲得審美體驗,培養想象力。
例如,《彼得與狼》這一音樂作品是通過樂器來表現人物和動物的性格的,并且音樂作品中的每個段落都有鮮明的藝術形象。在教學時,筆者先給學生播放了這首樂曲,在他們聽完以后,讓他們先想象,然后說一說這首樂曲表達的是怎么樣的場景,隨后引導他們大致把握作品的基本內容。接著,組織他們根據樂曲內容進行情景劇表演,引導他們通過表演來再現音樂作品中的場景,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并且在這個過程中,有效培養了小學生的音樂節奏感與音樂想象力,從而使音樂欣賞教學達到應有的目的。
總之,音樂欣賞教學是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小學進行藝術教育的重要途徑。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要從音樂的特點和小學生的認知特點與興趣點出發,不能出現教學方式“單一化”的現象,應該把音樂欣賞教學與故事、游戲、表演相結合,引導小學生利用故事語言解讀音樂內容,利用肢體語言解讀音樂節奏,利用表演解讀音樂場景,只有這樣,才能讓小學生在音樂欣賞的過程中有效把握音樂內容,從而獲得審美體驗與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崔玉.論高中音樂欣賞課的改革[J].流行歌曲,2012,(08).
[2]趙倩紅.怎樣上好音樂欣賞課[J].小演奏家,2012,(03).
責任編輯 萬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