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生發 王子龍 文岐中
摘 要:從機械整地、機械播種、病蟲害機械防控和機械收獲等方面對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進行研究,探討全程機械化的關鍵技術。總之,本標準規定了甜玉米機械化生產主要作業環節的農藝要求及機械化作業技術規范。
關鍵詞:甜玉米;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規范
中圖分類號:S2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532014
甜玉米(Sweet corn)是玉米的一個種,又稱蔬菜玉米,禾本科,玉米屬。隨著我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加快 ,農村普遍出現勞動力大量向城市轉移,導致農村勞動力人口越來越匱乏,加之農村新型土地經營主體與土地流轉方式的出現,使得耕地的經營由小面積的小戶生產,變更為較大面積的大戶經營 ,農業生產方式也相應由小規模的傳統種植 ,逐漸轉變為機械化集約化生產。大力推廣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作業技術是推進現代農業發展進程的重要舉措。大力發展玉米全程機械化生產,有利于減輕農民勞動強度、促進農業節本增效、提高農民收入、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增強玉米生產抗風險能力、提高甜玉米產量和質量。
1 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甜玉米機械化生產主要作業環節的農藝要求及機械化作業技術規范。
本標準適用于灌陽甜玉米全程機械化生產。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 4404.1 糧食作物種子 第1部分:禾谷類。
NY/T 503 單粒(精密)播種機 作業質量。
NY/T 1355 玉米收獲機 作業質量。
NY/T 1409 旱地玉米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技術規范。
NY/T496 肥料合理使用準則 通則。
GB 4285 農藥安全使用標準。
GB/T8321(所有部分) 農藥合理使用準則。
3 術語與定義
甜玉米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指在水稻生產的耕整、播種、施肥、病蟲防控、收獲及干燥等全過程中,以機械化作業為核心,實現農機與農藝的有機結合,以提高勞動生產效率的生產技術。
4 品種選擇
4.1 選種
選用熟期適宜、豐產、高抗、優質的優良玉米品種,必須是廣西區審定的品種或國家審定含廣西的品種,或者外省相同生態區審定、符合廣西引種條件的品種。種子質量要求達到GB 4404.1 糧食作物種子(禾谷類)規定的質量標準。
4.2 拌種
應選用經過精選、分級和包衣處理的玉米種子;未包衣的種子,播種前應根據當地病蟲害常年發生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防治藥劑進行拌種處理。
4.3 曬種
播種前將選好的種子攤在地上或席上,5~6cm厚,連續翻曬1~2d。
5 整地
根據當地的種植模式、農藝要求、土壤條件和地表秸稈覆蓋狀況,選擇機械耕整地作業方式與作業時機。整地技術視前茬而定,玉米整地在前茬作物收獲后及時滅茬,施足基肥,深耕翻土,耕后及時耙耢保墑。
深松作業宜在秋季或春播前進行,一般每隔3a進行1次。深松深度應能打破犁底層,且不小于25cm。深松作業宜采用大中型拖拉機牽引,拖拉機功率應根據不同耕深、土壤比阻選配。深松機具的耕作幅寬應與拖拉機輪距相匹配。
底肥深施可采用先撒肥后耕翻或邊耕翻邊施肥的方式,肥料撒施應均勻,施肥量應符合當地農藝要求。
應在前茬作物收獲后,適時進行秸稈粉碎、滅茬、深耕作業,宜采用多功能聯合作業機具進行聯合耕整地作業。深耕深度應不小于20cm。在前茬作物收獲后及時搶墑直播,也可在未種植的預留空行深翻曬土、平整或條帶旋耕后播種。
旱地玉米區應在前茬作物收獲后,適時進行秸稈粉碎、深耕曬垡或深松整地作業,宜采用大中型拖拉機牽引復合作業機具一次完成深松、耙茬和碎土作業。
6 播種
根據栽培制度、氣候、品種等因素確定播種期。春玉米播種以1月中旬—2月上旬為宜,夏玉米播種以5月下旬—6月上旬為宜
根據品種特性、土壤肥力、水分條件、光照條件和地形等因素合理確定種植密度。春玉米區的種植密度宜為4500~5000株/667m2,夏玉米區的種植密度宜為5000~5500株/667m2,山區旱地玉米區的種植密度宜為4000~4500株/667m2。
應根據各地玉米產量目標和地力水平進行測土配方施肥,且與播種同時進行。肥料應施在距種子側、下方5~6cm處。
宜采用精量播種方式,可采用機械式精量播種機和氣力式精量播種機進行作業。采用單粒(精密)播種時,其作業質量應符合NY/T 503的規定。
平地春玉米區應選擇等行距、寬窄行、大壟雙行播種方式。等行距播種時,行距為65cm;寬窄行播種時,寬行行距為80cm,窄行行距為40cm;大壟雙行播種時,壟距為130cm,壟上2行行距為40cm。
山地玉米區根據各地氣候和土質不同,可采用直播壟作、直播平作等方式。應結合當地實際,合理確定相對穩定、適宜機械化作業的播種方式。等行距播種時,行距為60cm;寬窄行播種時,寬行行距為80cm,窄行行距為40cm。
保護性耕作地區的機械化作業技術規范應符合NY/T 1409的規定。
7 田間管理
7.1 中耕施肥
在玉米拔節或大喇叭口期,采用高地隙中耕施肥機具,進行中耕追肥機械化作業,完成開溝、施肥、培土、鎮壓等工作。
施肥量應根據土壤肥力、產量水平和肥料養分含量等情況來確定。
中耕追肥作業機具應具有良好的行間通過性能,無明顯傷根,傷苗率小于3%,追肥深度為5~10cm,追肥部位在植株行側10~20cm,肥帶寬度大于3cm,無明顯斷條,施肥后覆土嚴密。
7.2 病蟲害機械防控
7.2.1 飛機噴藥
目前植保飛機種類較多,各地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確定機型種類,都必須由專業植保公司或專職人員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操作使用,確保安全。飛機噴藥要注意防治時間,噴藥時要注意田間灌水,除草劑不能用飛機噴施。施用農藥應符合GB 4285農藥安全使用標準和GB/T 8321 農藥合理使用準則之規定。
7.2.2 植保機械噴藥
玉米田植保機械還有自走式噴桿噴霧機、手推噴霧機、小型背負式機動噴霧器等。噴藥以病蟲測報防治時間為準,及時進行防控。施用農藥應符合GB 4285 農藥安全使用標準和GB/T 8321 農藥合理使用準則之規定。
根據當地玉米病蟲草害的發生規律,在苗期、穗期和花粒期合理選用農藥品種及用量,采取綜合防治措施進行防治作業。
在玉米播種后出苗前或播種同時,噴灑除草劑進行封閉除草作業。未封閉除草或封閉失敗時,應進行苗后化學除草作業。苗后化學除草作業應在玉米3~5葉期進行。
在玉米生育中后期,宜采用自走式高架噴桿噴霧機或農用航空施藥機械進行機械施藥防治病蟲害作業。
在風大、易倒伏地區和水肥條件較好、生長偏旺、種植密度大、品種易倒伏的田塊,根據需要噴施生長調節劑進行化學調控作業。
8 機械收獲
在收獲作業前,駕駛、操作人員除對聯合收割機的相關技術要求進行基本檢查之外,還必須做好有關田間的調查。
玉米收獲應選用行距與玉米種植行距相適應的機械。
玉米收獲機的作業質量應符合NY/T 1355的規定。
玉米收獲后,應采用根茬粉碎還田機將殘留在地里的玉米根茬進行粉碎還田,其碎茬深度應不小于8cm,根茬粉碎率和碎土率應不小于90%,根茬覆蓋率應不小于80%。
采用地膜覆蓋種植地區,應在玉米收獲后適時回收殘地膜。殘地膜回收機具的表層拾凈率應不小于75%,深層拾凈率應不小于65%。
9 烘干
收獲后的玉米應及時進行降水處理。采用摘穗收獲的,可集中進行通風晾曬;采用籽粒收獲的,宜采用玉米烘干機械進行降水處理。
10 秸稈處理
玉米收獲后的秸稈應進行粉碎還田或回收處理。
當采用秸稈粉碎還田機直接粉碎還田時,其秸稈粉碎長度應不大于10cm,殘茬高度應不大于8cm,粉碎長度合格率不小于80%。
秸稈還田后,可按還田干秸稈量的0.5%~1%增施氮肥。
玉米秸稈如需回收,宜打捆后運出。
11 貯存與運輸
11.1 貯存
貯存倉庫要先消毒、除蟲、滅鼠,再以品種分類、掛牌和建立檔案資料。不允許與其它物品混存。產品入庫后,要經常查溫、濕度和做好蟲鼠霉變的防范工作。
11.2 運輸
運輸工具必須無污染,做到專貨專運,嚴禁多類貨物混運,特別是不能與化肥、農藥、工業品等有毒有害、有異味、易腐爛、霉變的物品混運。
作者簡介:蔣生發(1966-),大學本科,高級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