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毛竹是構成森林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竹農的主要經濟來源,隨著種植規模的不斷壯大,毛竹的病蟲害數量不斷增大,給毛竹的整體生長造成很大制約。因此,通過對某地區實際情況下的分析,對毛竹病蟲害的發生特點進行分析,為其提出有效的防控對策。
關鍵詞:毛竹;病蟲害;發生特點;防控對策
中圖分類號:TS72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532028
在近幾年的不斷發展下,毛竹的經營收益得以提升,農戶的種植積極性也在逐漸增強。但是,隨著毛竹種植面積的不斷增大,毛竹病蟲害逐漸成為制約其發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利用合理措施對其防治,對毛竹產業的穩定發展具備十分重要的作用。
1 案例分析
在臨桂區的毛竹林中,黃脊竹蝗為其主要危害害蟲。發生后,幼蟲和成蟲取食毛竹的竹葉,從而給毛竹林的實際生長情況造成影響。更為嚴重的是,也會導致整個毛竹林枯死。該害蟲的產生,主要發生在每年的4—9月之間。為了降低害蟲的密度,需要對其進行有效防治。在具體實施時,將防治時間確定為2015年5月20日。防治藥物及用量主要是用毛竹專用藥粉,為細菌型蘇云金桿菌或阿維菌素等混合型農藥粉劑,在實際使用期間,預計用量為2.5kg/hm2,防治面積432.5hm2,共用藥粉大約 16220kg。在防治過程中,選擇竹蝗上竹前的時機,在晴天,用電動噴粉機對黃脊竹蝗發生地噴灑藥粉,以及使用敵敵畏、敵百蟲等多種化學農藥進行混合后配制的藥劑進行竹腔注射。
通過該手段的應用,投入防治經費大約40元/hm2,防治432.5hm2,共需投入藥物防治經費約26萬元。經過在2015年5月25—30日共計6d的驗收發現,通過對防治面積54hm2的驗收分析,森防站技術員和各林業站技術員組成檢查小組,采用隨機抽樣方法,設立標準地進行效果檢查。防治效果達到88%以上,通過藥物防治均達到了防治效果,減少了黃脊竹蝗的危害。
2 毛竹病蟲害的發生特點
毛竹病蟲害的種類多,分布范圍廣,將對其造成重大損失。
通過統計分析發現,毛竹病蟲害的產生數量達到近百種,對毛竹的各個部分都會造成危害,不僅降低毛竹的生長,還會影響毛竹的產量。一般情況下,造成嚴重危害的病蟲害種類主要為黃脊竹蝗、毛竹叢枝病、剛竹毒蛾等。這些病蟲害的面積不斷增加,其經濟損失也會不斷增大。
毛竹病蟲害發生的面積與頻率越來越大和頻繁。
在近幾年隨著毛竹純林種植的面積逐漸擴大和發展下,病蟲害的發生在一些地區呈逐年上升趨勢,大發生間隔期越來越短。比如:竹篦舟蛾、剛竹毒蛾、黃脊竹蝗等病蟲害的發生,對毛竹造成嚴重危害,影響毛竹的安全生產。
毛竹病蟲害的不斷增加,多個害蟲混合產生。
由于毛竹黑痣病、竹叢枝病、竹桿銹病等病蟲害的混合發生,隨著數量和種類的不斷增加,也會給毛竹的可持續發展造成威脅。
3 毛竹病蟲害的發生原因
3.1 毛竹的生態遭到破壞
毛竹病蟲害大面積的不斷產生,與發展毛竹純林存在很大關系。有些竹農對毛竹林砍伐過多,對竹林實行掠奪式經營,砍大留小,重砍輕育,使毛竹急劇減少,竹林平均眉圍下降,有些地方甚至“近山光,遠山荒”等敗竹山現象,這樣的做法導致毛竹林日益退化。同時,過量的大面積毛竹營造以及高密度純林,將為病蟲害提供豐富的繁殖環境,從而降低毛竹的抗病能力[1]。
3.2 撫育管理不合理
撫育管理對毛竹的快速生長具備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進行不合適的松土精耕,很難為毛竹營造出適宜的生長環境,而栽植密度的不斷增加,致使毛竹林更難獲得充足營養,這極大地影響了毛竹的生長,進而降低其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同時,由于毛竹林的密度大,具備的通透性差,必然會促使病蟲害頻繁產生。
3.3 氣候要素引發的病蟲害
隨著溫度的不斷升高,加速了蟲害的生長發育。在高溫條件下,害蟲的天敵逐漸減少,害蟲的死亡率不斷降低,其繁殖能力日益增強,必然會引發大面積蟲害的產生。
3.4 防治策略存在的偏差
在對病蟲害進行預防期間,要本著預防為本和綜合治理的原則進行。
4 毛竹病蟲害的防治對策
為了在根本上對毛竹病蟲害進行預防,需要基于一定的預防原則,對其進行科學防控,以保證能對其開展積極有效的治理。這樣一來,不僅能對毛竹病蟲害合理控制,還能促進毛竹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4.1 加大執法力度
加大力度對其進行防治和檢疫,能促進毛竹病蟲害依法管理水平的穩定提升。由于當前的防治法規不完善,執行力度不足,所以,要加大執行力度,保證法律法規的完善性,并在此期間對其開展積極宣傳,提升人們的科學防治意識,保證能對毛竹病蟲害進行及時有效的防控。在執行工作中,當病蟲害大面積暴發時,應根據《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責令竹林受益者強制防控,進行聯防聯治,實現毛竹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法制化。
4.2 完善測報網絡,準確預測預報毛竹病蟲害發生
毛竹病蟲的發生和危害是長期和復雜的,為了全面掌握病蟲情,保證監測預報數據的真實性、時效性、準確性、指導性,為防治工作提供科學依據,應建立縣、鄉、村3級測報網絡體系,設立毛竹病蟲監測路線、監測點,使監測覆蓋率達100%。根據監測結果進行綜合分析,提高災害測報準確率,預測毛竹病蟲的適期和制定有效防治方案,并及時發布病蟲害發生預報。
4.3 營林技術措施
在對毛竹病蟲害進行防治期間,營林技術為其中的主要措施。為了能達到有效的病蟲害防治目的,在實際工作執行期間,要基于適合原則,盡量禁止在立地條件較差的環境下進行造林。為了促進毛竹的穩定生長,降低病蟲害對其產生的危害,還要加大力度營造混交林,實現櫟類、椎類等闊葉樹種的混合種植,促進立竹密度的合理性。這樣在合理密度下,不僅能獲得更高的經營效益,還能杜絕病蟲害的產生。
4.3.1 實現科學規劃
實現科學規劃,適度發展。在一些地區發展種植毛竹期間,還未對其進行科學規劃。在整體執行期間,盲目擴展發展規模,形成集中的純毛竹林。單一的毛竹林比混合林的生態效益低,會給病蟲害的產生造成很大危害。針對這種情況,需要進行確實分析,綜合評估造林地的立地條件,制訂科學、合理的毛竹規劃方案。還要遵循混交林發展原則,確定出毛竹的發展面積,保證在一定程度上對毛竹病蟲害進行預防[2]。
4.3.2 科學經營管理
在對毛竹進行經營管理期間,需要對墾覆的時間進行調整。一般是在春夏季和秋季對毛竹進行墾覆。但是,在該階段執行期間,病蟲害一旦產生,將無法起到高效的殺滅效果,反而會成為大面積毛竹病蟲害產生的溫床。所以,針對一些越冬的害蟲,不僅要在春夏和秋季對竹林地進行墾覆,也要對林下進行清理。這樣不僅能增加土壤營養供給,也能降低害蟲的數量,避免加深其危害程度。需要對毛竹進行撫育管理,為其提供適合的肥料,保證毛竹能夠獲得充足的營養,在毛竹積極生長的前提下增強其抵抗病蟲害的能力 [3]。
5 總結
由于毛竹病蟲害的種類復雜多樣,基于其發生特點的分析得出:使用合理措施對積極解決毛竹病蟲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對毛竹的管理工作中,相關部門要建立毛竹病蟲害的預警機制,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并在相互合作下,抓住最佳機會,保證其科學控制,避免毛竹病蟲害產生的不良影響。
參考文獻
[1]楊海紅.毛竹病蟲害發生特點、成因及防治對策[J].吉林農業,2014(2):84-85.
[2]陳新明.毛竹病蟲害發生特點與防控對策[J].農技服務,2015,
32(9):135-136.
[3]申耀永.桂林市永福縣毛竹主要病蟲害及其防治技術[J].廣西林業科學,2012,41(3):276-278.
作者簡介:龔成慶(1976-),男,廣西臨桂,大專,工程師,研究方向:林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