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征
摘 要:工業的發展雖然提升了經濟水平,但也給環境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應對不利影響因素,創建綠色環境,必須做好造林綠化后的林業技術工作,優化林木護理技術,合理開發林業資源,提高林業管理人員的專業素養。本文將簡析造林綠化后的林業技術工作實踐方案,并提出個人見解。
關鍵詞:造林綠化;林業技術;工作實踐;方案
中圖分類號:F316.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532035
做好造林綠化后的林業技術工作有助于提升森林資源管理效果,細化林業重點工作,完善林業保障體系,維護森林生態平衡,創新現代森林文化。本文將簡單分析中國林業管理現狀,并從做好樹體整理工作,改善土壤條件,提升水肥管理質量,防治病蟲害和提高林業管理人員的專業素養等5個方面來淺談造林綠化后的林業技術工作實踐方案。
1 中國林業管理現狀
隨著集約型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我國林業管理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林地面積覆蓋率呈現大幅度增長趨勢,這對維系生物多樣性和保護生態環境起到了重要作用。可是,和發達國家相比,中國林業管理技術還相對落后,林苗成活效率低下,林木品種抗病蟲害能力較弱,大多數林業管理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不能滿足本職工作要求。對此,要全面優化造林綠化后的林業技術工作實踐方案,加強林業建設[1]。
2 造林綠化后的林業技術工作實踐方案
2.1 做好樹體整理工作
造林綠化后的林業技術工作主要是指林苗栽植后的管理工作,當苗木栽種完畢后,要做好樹體的整理工作,依據樹種和不同品種,緊密結合林苗整形干高的要求,為整形帶內保留足夠的飽滿芽,然后剪除多余部分,這樣能夠降低蒸發指數,削弱風害,提高樹苗成活率。一般情況下,高大喬木的定干高度在75~80cm,剪口應距離芽尖50cm以內,這樣能夠集中營養,確保樹苗的正常發育和生長。如果是在春旱地區或者秋季栽種樹苗,就要防止水分流失,為樹苗涂抹一層油膜,不能涂得過厚。對于多風地區,栽完樹苗以后要立好支柱,防止樹苗被大風吹倒。而且,要為秋季栽種的樹苗灌入凍水以防止抽條。在冬季寒冷地區, 幼樹此時很容易抽條,因此,要根據當地溫度做好防寒工作,為樹苗北側進行培高,通常是培高60~70cm的土埂,對于矮小的幼樹,可以將其進行臥倒埋土。在萌芽后,要及時抹除樹苗砧木上的嫩芽[2]。此外,樹木對整形和修剪有不同的要求,修剪不當會導致樹木旺長或者過早衰老。喬木大多會被修剪成主干疏層形,短枝型樹木多為自由紡錘形或者小冠疏層形。主干疏層形中心干非常明顯,干高不能低于60cm,整形結束后,全樹高應在4~5m,由5~6個主枝分層排布,第1層有3個主枝,層內距離應控制在20~40cm;第2層有3個主枝(或者2個),層內距離應控制在80~100cm,而且,第2次主枝的伸展方位應該和第1層主枝插空錯開。自由紡錘形也有非常明顯的中心干,干高不能低于50cm,整形結束后,全樹高應在2.5~3m;小冠疏層形主枝整形結束后,全樹高應在3~3.5m,第1層有3個主枝,層內距離應控制在20~30cm;第2層有2個主枝,層內距離應控制在10~20cm;第3層有1個主枝。
2.2 改善土壤條件
對于春季栽種的樹苗,應該在定干后覆蓋1層地膜,面積不能少于1m2,然后用土壓實四周,這樣可以起到保溫保水的作用。對于秋天栽種的樹苗,應該在澆水后進行封土,等到發芽時立即扒開土壤,從而改善土壤溫度和空氣條件。而且,還需要在樹干周圍設置土盤,這樣有利于蓄水保墑。此外,對于幼樹,要做好草害防治工作,對于有深根性雜草的林地,如果栽種時間相對較晚,雜草已經出土,就需要在修整林地之前全面噴灑除草劑塔隆進行除草。等到1個月之后,開展中耕除草工作,這樣能夠防止雜草重生。樹苗長大以后,要噴灑適量的百草枯以避免樹苗受到雜草的危害,切忌將藥液噴到樹苗上以防樹苗受害。
2.3 提升水肥管理質量
大多數樹木會在春天初展新葉,此時要做好以下工作:應注意及時澆水,每7~10d澆1次水,這樣有助于確保樹木成活,促進其快速生長;要結合澆水追施2次尿素,在早期施入10kg尿素和5kg磷酸二銨,等樹木發芽后,向根外噴灑適量的紅糖水和有機混合液;每年5月份以后,要連續噴灑2~3次300g的葡萄糖酸鈣、1000g的天達能量合劑、1000g的有機硅和500g的牛奶混合液,這樣可以促進樹木枝干充實,確保樹體內有充足的營養物;5月中旬以后,在陰雨天時為地面撒生物菌,施入500~1000g/667m2的生物菌土壤改良劑,摻入5kg細土,均勻地撒在林地內[3]。
2.4 防治病蟲害
對于林業病蟲害,可以通過噴灑農藥和安裝滅蟲燈來降低危害系數,當前的主要蟲害有蚜蟲、刺蛾、紅蜘蛛等,對此可以噴灑1500倍的1059和1605等農藥,也通過飼養益鳥、益獸和配置菌類等方式來控制蟲害。其次,要做好樹苗檢疫和消毒工作,所謂的“樹苗檢疫”是防治林業病蟲害的重要措施之一,屬于國家對林業工程制定的強制政策。樹苗檢疫工作的目標是預防各種被歸納于檢疫對象的病蟲,一般情況下,通過調運樹苗會將病蟲傳播給其他地區,給林業造成更大損失。因此,要在林苗出圃的時候,嚴格執行檢疫工作,確保所有樹苗不帶檢疫的病蟲。對于已經栽植造林的樹木,必須及時挖出,然后集中燒毀。在樹苗出圃外運過程中,植物檢疫機關應該嚴格對所有苗木進行檢驗,為檢驗合格的樹木簽發相關證明。
在栽植樹苗之前,要做好消毒與殺菌工作,為了防止樹苗感染褐斑病,應該及時噴灑波爾多液,這樣能夠提高樹木的抗病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要依據林木的發病規律做好病害防治工作,一旦林木發生病害,就會出現各種病狀特征,如變色、有斑點、腐爛、有粉狀物、枯萎、有霉狀物等。所謂“變色”多體現在花朵、葉子上,會出現褪色、白化與黃化等癥狀;斑點多指葉斑、立枯和葉枯等;腐爛有3種,分別是濕腐、干腐和軟腐;粉狀物多為白粉、銹粉和黑粉;枯萎則是指葉子出現青枯與黃枯;霉狀物主要有青霉、灰霉、霜霉、綠霉和赤霉等。對此,要不斷完善預防體系,可以綜合采用增強樹勢、減少病原、樹體預防和除去病斑等4種方法來降低病害系數。其中,增強樹勢特指要促進樹體健康,提高林木的抗病能力,要從水肥和病蟲害的栽植管理角度入手,為樹苗施入適量的有機肥,控制氮肥的用量,適當增加鉀肥和磷肥,在早春時節,應該及時為林木澆水,到了秋季要控制好灌水量,在初冬季節要做好樹干涂白工作和冬剪工作,這樣能夠維護林業健康成長,減輕樹體負擔;減少病原則需要及時清理樹林內部的病樹,除去帶有病原的表皮和樹枝。在剪除病枝和死枝以及刮除病皮時,要為林地面鋪設塑料薄膜,防止病原在地面上進行擴散。剪除完畢后,要將所有的病枝、死枝和病皮在林外予以銷毀;樹體預防則是指工作人員要為樹干的基部進行涂白,避免在早春解凍之前樹皮受到凍害或者灼傷。而且,要做好樹干的傷口保護工作,在樹木發芽以前,為所有林木噴灑40%的福美砷100倍溶液,在刮除翹皮之后,涂抹20~30倍的滅腐靈或者噴灑50~70倍的腐殖酸鈉;除去病斑則需要把握好時節,在早春或者深秋季節及時刮除樹干上的病斑,然后在被刮除的地方涂抹10~20倍的用腐必清或者滅腐靈。
2.5 提高林業管理人員的專業素養
全面做好植樹造林工作,維護綠色生態環境,離不開高素質人力資源的支撐,因此,林業管理部門要做好林業管理人員的培訓教育工作,引導他們認知造林綠化后的林業技術方案,在日常工作中熟練使用現代林業技術,培養林業管理骨干精英。此外,要加強林業工作考核力度,激發林業管理人員的職業道德意識,發揮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4]。
3 結束語
促進林業發展,加強現代林業建設,必須做好樹體整理工作,依據樹種和不同品種,緊密結合林苗整形干高的要求,為整形帶內保留足夠的飽滿芽,改善土壤條件,提升水肥管理質量,防治病蟲害,并做好林業管理人員的培訓教育工作,提高他們的專業知識水平。
參考文獻
[1]武瓊.大力加強林業綠化養護管理、提升景觀效果的思考[J].中國農業信息,2016(04):1.
[2]吳迪.林業綠化工程施工綠化養護中的關鍵問題分析[J].農業與技術,2017(11):2.
[3]李湘林,買買提·阿不都拉.加快林業發展 改善生態環境 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保證我[J].新疆林業,2015
(10):3.
[4]田志林.拉薩市林業綠化局 扎實抓好綠化美化工程[J].西藏林業,201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