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天永 張護 陳永軍
摘 要:紅河州果園種植面積大,由于果樹的季節性,一般利用水熱生產有機物生產水果產生效益的時間為半年,另一半年的時間占著土地浪費資源。為充分利用資源,挖掘紅河州草牧業的發展潛力,紅河州探索 “果園種草-牧草養畜-畜糞還田”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農業良性循環模式。經實踐,2個產業結合起來水果品質得到改善,促進水果有機品牌效應,同時,原來的廢棄物及污物得到綜合利用,增加收入的同時,還達到環保的目的,實現果畜雙豐收,一舉多得。果園種草養畜是紅河州畜牧業,尤其是草牧業發展新的增長點,也是緩解環保壓力和農村增收脫貧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紅河州;果園種草;種養結合;循環發展
中圖分類號:S157.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532052
1 紅河州基本情況
1.1 地理氣候情況
紅河州位于E10147'~10416'、N2226'~2445'之間,因紅河由西向東橫貫全境腹地而得名。全州轄個舊、開遠、蒙自、建水、石屏、瀘西、彌勒、屏邊、河口、金平、元陽、紅河、綠春等4市9縣,132個鄉鎮,總人口450.1萬人。紅河州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最高點海拔3074m;最低點海拔76.4m。區域內光熱資源充足,降水較為豐沛,年平均降水量1491mm,年平均氣溫14.7~23℃。
1.2 水果種植情況
2016年全州水果種植面積發展到13.95萬hm2,其中:香蕉面積44793hm2、柑橘面積10093hm2、梨面積11393hm2、桃面積8720hm2、楊梅面積0.7萬hm2,全州果園面積超過萬畝的鄉鎮有40個,面積66.67hm2以上的專業村有350個。如此大的果園面積,為果園種草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果園種草養畜變得很必要。
1.3 草食畜牧業發展現狀
2016年全州牛存欄144.12萬頭,其中:存欄黃牛80.85萬頭,能繁母牛24.26萬頭;奶牛存欄1.7萬頭, 能繁母牛0.68萬頭;存欄水牛61.57萬頭,能繁母牛14.50萬頭;出欄肉牛56.39萬頭,出欄率達39.12%;羊存欄128.71萬只,能繁母羊55.4萬只;出欄83.26萬只,出欄率達64.69%;存欄馬驢騾10.38萬匹, 能繁母畜0.71萬匹。
草食畜肉類總產8.03萬t,其中:黃牛肉產量4.03萬t, 占總產的50.5%,水牛肉產量2.49萬t, 占總產的31.24%,山羊肉總產量1.43萬t, 占總產的17.88%,綿羊肉總產量0.084萬t, 占總產的0.5%。
奶類總產8.84萬t,其中牛奶產量5.82萬t,占奶總產的65.84%;羊奶產量3.02萬t,占奶總產的34.16%。
2 技術路線和方法
2.1 總體思路
2.2 技術要點
選好牧草品種(紅河州常選牧草品種有紫花苜蓿、白三葉、鴨茅、多年生黑麥草、一年生黑麥草等);控制草的高度與果樹的高度不超過一定的距離,即樹底下草的長度一般控制在40cm以下;適時刈割,調控好果樹與牧草的生產管理;合理安排牧草的種植時期,避免果樹與牧草的相互影響,如秋季水果收獲之后,再種植一年生黑麥草,待春節果樹開始生長的時候,也是一年生黑麥草退化滅絕的時候;繞開樹根適當距離(一般40~50cm),方便果樹的施肥與澆水。
3 品種試驗
3.1 基本情況
試驗點海拔1796m,年平均氣溫13.5℃,年降水量1000mm,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適宜種植高原梨、桃、李、杏等水果等。
3.2 實驗設計
試驗為2013年10月2日種植的苜蓿WL525HQ、一年生黑麥草(邦德)及鴨茅草(安巴)3個牧草品種,每一品種在100m2內各設置3個測產觀測點,測產面積2m×2m=4m2,內置1m×1m=1m2的內置框作為測產框,參試品種(系)及編號詳見表1。
3.3 種植收獲利用
播種日期、方式、播種量、施肥:選擇在摘果后的上秋前后,精細整地,每667m2施廄肥1500~2000kg/667m2或普鈣及鈣鎂磷復合肥各40kg作基肥,繞開樹根40~50cm,3m開墑,30cm行距,1.5 kg/667m2的播種量,覆土1~
2cm,實行條播,播種時每667m2用規格為500g/包的金通3包以防治地下害蟲。播后適當鎮壓;田間管理及收獲利用,采用人工除雜草,每年2~3次,干旱時,要注意澆水,選擇在初花期至盛花期,留茬1~2cm刈割,紫花苜蓿每次刈割后追施廄肥300kg/667m2或磷、鉀復合肥5~6kg/ 667m2,一年生黑麥草和鴨茅每次刈割后追施廄肥500kg/667m2或尿素8~10kg/ 667m2收獲的牧草,可青飼也可制成青干草。
3.4 測產
3.4.1 收獲方法及數據處理
3.4.2 鮮草重
每次刈割留茬2cm、對測產框中的鮮草全部刈割全株,收獲后立即稱量出測產框中的鮮重產量,折合成每667m2產量。(注:667m2產量按60%的土地利用率折算)。
3.4.3 干重
每次刈割測產后,從每個品種的測產框中隨機取3~5把草樣,將3個重復的草樣混合均勻,取1000g樣品,編號稱重,然后在干燥氣候條件下用布袋裝好,掛置于通風遮雨處晾干至2次稱重之差不超過2.5g。計算各參試品種(系)的干草產量和干鮮比,折合成每667m2產量。
3.4.4 觀測記載項目
按附錄A的要求進行田間觀察,并記載當日所做的田間工作,整理填寫入表。
3.4.5 數據整理
將試驗數據表上傳紅河州畜牧技術推廣站對其試驗點內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并用新復極差法對干草產量進行多重比較。
4 試驗結果
第1年產量測定結果見表2。
4.1 產量
4.1.1 鮮產量
從圖2可看出,3個觀測品種產量最高的是一年生黑麥草邦德,達5999.7kg/hm2,然后是苜蓿品種WL525HQ,達2453.6kg/hm2,最低的是多年生鴨茅安巴,達2412.6kg/hm2,后2個品種差異不顯著,但與前一個品種差異顯著(P<0.05)。
4.1.2 干產量
從圖2可看出,3個觀測品種產量最高的是仍然是一年生黑麥草邦德,達1475.93kg/hm2,然后是苜蓿品種WL525HQ,達633.03kg/ha,最低的是多年生鴨茅安巴,達610.39kg/hm2,后2個品種差異不顯著,但與前一個品種差異顯著(P<0.05)。
4.1.3 干鮮比
從圖2還可看出各觀測品種,干鮮比依次為25.8%、24.6%和25.3%,差異不顯著(P>0.05)。
第2年產量測定結果見表3。
4.2 產量
4.2.1 鮮產量
從圖3可看出,3個觀測品種產量最高的是一年生黑麥草邦德,達6006.8kg/ha,然后是苜蓿品種WL525HQ,達5362.6kg/ha,最低的是多年生鴨茅安巴,達5296.4kg/ha,后2個品種差異不顯著,但與前一個品種差異較顯著(P<0.05)。
4.2.2 干產量
從圖3可看出,3個觀測品種產量最高的是仍然是一年生黑麥草邦德,達1489.7kg/ha,然后是苜蓿品種WL525HQ,達1362.1kg/ha,最低的是多年生鴨茅安巴,達1340.0kg/ha,后2個品種差異不顯著,但與前一個品種差異顯著(P<0.05)。
4.2.3 干鮮比
從圖3還可看出各觀測品種,干鮮比依次為25.4%、24.8%和25.3%,差異不顯著(P>0.05)。
5 問題與分析
5.1 問題
果園種植多年生牧草,第1年度的產量與大田一樣,產量均較一年生牧草低下。
5.2 分析
果園種植多年生牧草與大田一樣,第1年分蘗較弱是導致產量低下的主要原因。第2年開始,在水肥一致的情況下,由于分蘗迅速,因而產量隨之大幅提升,并達均衡。
5.3 結果
綜合生長速度、鮮干產量、干鮮比綜合分析研究,果園種植一年生黑麥草(邦德)、多年生紫花苜蓿(WL525HQ)及鴨茅(安巴)草表現均好,適合在果園推廣種植應用。
6 小結
開展果園種草養畜,形成“果園種草—牧草養畜—畜糞還田—田肥果豐”的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農業良性循環模式,實現種、養產業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健康、協調發展。開展果園種草養畜,可以取得以下效果。種草果園土壤有機質含量和土壤肥力顯著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顯著提高。從而使土壤速效養分含量顯著增加,減少了肥料施用量;種草果園土壤容重減少、孔隙度增大,使土壤蓄肥保水能力增強,同時疏松的土壤能加快營養物質的運轉和吸收,提高了土壤空氣含量,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動和營養物質的分解轉化,促進了樹體的健壯生長;種草果園可以有效調節土壤溫度,提高果樹抗御不良氣候因素的影響;種草改變了果園的生態環境,不僅瓢蟲、草蛉、撲食螨等克敵(害蟲)的數量增加,而且果樹抗性增強,施用的農藥大大減少,更重要的是改變了果園的小氣候,下雨時不至于澇,干旱時不至于太干;果園種草養畜可充分利用土地資源,通過提高土地的綜合生產能力;可減緩雨水徑流,防止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貧瘠;可實現循環發展,果園種的牧草可以養畜,牲畜的排泄物經過發酵利用,成為果園生產不可缺少的有機肥,很好實現了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達到良性循環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帥.果園種草養畜好[J].農村養殖技術,2006(3):12.
[2]涂旭川.云南德宏山區果園種草養畜模式初探[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1,32(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