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睿華 朱君鳳 何淑琦
摘 要:釀酒葡萄是青銅峽市的支柱產業,種植面積不斷擴大,但病蟲害發病率高、品質影響明顯、產量不穩定,在影響產量的諸多因素中,氣象條件是釀酒葡萄病蟲害發生最關鍵也是最活躍的因素。文章分析了釀酒葡萄與日照、溫度、降水等氣象條件和釀酒葡萄發生病蟲害后對產量的影響分析,提出了應對防御病蟲害的對策,對提高青銅峽釀酒葡萄產量和品質有參考作用。
關鍵詞:釀酒葡萄;病蟲害;氣象條件;對策
中圖分類號:S663.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532062
引言
青銅峽市釀酒葡萄栽培歷史悠久,自1989年開始規模種植,2016年種植面積8400hm2,產量達1.2萬余t,露地栽培的平均純利達1000元/667m2,種植效益非常可觀。主要分布在青銅峽西部賀蘭山產業帶,但在實際的種植過程中,受種植方法與種植環境影響,導致葡萄成熟果實的色澤難以達到要求的品質,并且產量波動較大,影響最終的經濟效益。
1 氣象條件與釀酒葡萄生產的關系分析
1.1 青銅峽市釀酒葡萄現階段主栽品種
早、中、晚熟搭配體系逐漸完善,并趨于穩定狀態,主要種植品種有: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黑皮諾(Pinot Noir)、霞多麗(Chardonnay)、品麗珠(Cabernet Franc)等。
1.2 釀酒葡萄對日照、氣溫、降水的要求
1.2.1 日照因素
受釀酒葡萄自身的性質影響,其自身對于光照要求較為嚴格,屬于喜光性植物,充足合理的日照時間與強度,可以有效地促使釀酒葡萄自身的葉片濃厚茂密,利用較濃的綠色進行高效的光合作用,進而提升葡萄的最終品質與產量。例如,據相關的數據顯示,在釀酒葡萄植株生長過程中,其自身的含糖量與實際的日照時間呈現出正相關,而相對來說,如果在生長過程中未能獲取充足的光照,將導致其植株的果穗較小,并且花朵與果實非常容易脫落,直接影響產量,并且其品質不高。通過合理的日照,可以促使果實內的各種營養物質含量顯著提升,尤其是影響釀酒品質的含糖量、含酸量等因素,具有明顯的影響。通常情況下,釀酒葡萄的生長旺季處于春季與夏季交替時間內,主要在4—8月,日照時間通常在1400h以上。以青銅峽市為例,該地區的4—8月的總日照時長約為1570h,光照相對充足,可以從根本上提升釀酒葡萄的產量與質量。同時,長時間的日照還有利于植株花芽的分化,進而滿足實際的品質要求。
1.2.2 溫度因素
在春季來臨時,當氣溫達到7~10℃范圍內時,釀酒葡萄植株逐漸開始生長,由根系首先活動,當氣溫達到12℃時,開始迅速萌發,隨著溫度的身高,萌發速度越快。在釀酒葡萄的開花時期,其氣溫的范圍應在25~30℃范圍內最佳,當氣溫遠遠低于該溫度范圍時,則導致植株的授精過程受到影響,并造成花果大量的脫落。實際上,影響釀酒葡萄果實的含糖量的因素是氣溫,應保證有效的積溫大于等于10℃,只有保證其因素在合理的范圍內,才能促進果實的含酸量降低與含糖量增加,滿足釀酒的需求。
1.2.2.1 低溫
低溫對釀酒葡萄的傷害是釀酒葡萄栽培中常常遇到的問題,也是病蟲害發生幾率較高的時段。釀酒葡萄的根系抗寒能力較弱,例如,幼葉與嫩梢在-3℃則會受凍,0℃時花序受凍。同時,早霜導致病蟲害發生幾率較高,這時氣溫一般下降到5℃受害。
1.2.2.2 高溫因素
高溫將促使萌芽速度過快,影響花序分化,并導致其開花時間提前,花期時間減少,影響結果,降低品質。
1.2.3 降水因素
植株生長過程中降水過多根系吸收不利,田間相對濕度增大,病蟲害發生和蔓延幾率偏高,生長受影響。青銅峽釀酒葡萄種植區釀酒葡萄從萌芽到果實膨大轉色期(4—9月中旬)降水總量150.6m,總體是青銅峽西部賀蘭山地區降水偏少,田間水分主要靠揚水灌溉,降水量對釀酒葡萄病蟲害的發生影響在個別年份。因此,發展釀酒葡萄生產沒有制約因素。
2 常見的幾種病蟲害對釀酒葡萄生長影響
2.1 霜霉病
主要危害葉片,侵染新梢、幼果等幼嫩組織。主要發生在6—8月,開始于花期階段,主要由連續的陰雨導致。與此同時,種植區域的地勢、種植密度以及通風等因素也是發病的原因之一。如:2009年、2011年、2012年,7—8月降水明顯偏多,陰雨天氣也較多,雖然生長期內≥10℃有效活動積溫都在3400℃以上,由于陰天較多,風速較小,田間相對濕度持續偏大,釀酒葡萄大面積遭受霜霉病侵害,采摘期普遍推遲15d左右。再如2009年釀酒葡萄大面積減產在30%左右,2011年釀酒葡萄大面積減產在50%左右,2010年6—8月氣溫、降水、光照都適中,但9月連陰雨天氣多,降水量大,光照不足,田間濕度過大,釀酒葡萄果實病害發生較快,出現大面積裂果、壞果,收獲時落果,釀酒葡萄在收獲期每667m2產損失明顯,減產15%左右,2012年減產在80%左右,個別田塊幾乎絕產,還有20%左右的釀酒葡萄枝條死亡。
2.2 白粉病
主要危害葉、果、蔓等,但以幼嫩組織最易感病。發病時間主要在6—7月中旬逐漸擴散,8月下旬葉片滿布塵埃狀白粉,病狀嚴重。
2.3 毛氈病
發病初期,主要產生蒼白色斑點;葉表突起;葉背密生毛氈狀絨毛,最初為白色,逐漸變為褐色,嚴重時全株葉片受害;并擴展到花序和幼果上,進而直接影響葉片的光合作用;降低果實的產量。一般以成蟲在芽鱗片下或枝蔓粗皮下越冬;翌春隨著芽的萌動;爬出轉移到幼葉背絨毛下以刺吸口器吸取汁液;秋后成蟲陸續潛入芽內越冬;整個生長季節均可發病;但以6—7月發病最重。
3 釀酒葡萄常見病蟲害的防治措施
3.1 改善栽培環境條件,消除病源生物侵染
除了外界環境不適應其正常生育造成生理功能失調產生的釀酒葡萄生理病害外,還有環境中滋生大量病源生物侵襲釀酒葡萄器官直接導致侵染性病源的發生,所以通過遮雨栽培,可以消除或減輕病源生物的侵染,從而消除釀酒葡萄侵染性病害的發生。
3.2 加強栽培管理技術,提高樹體抗病能力
要培育和選擇抗病砧木和品種是葡萄栽培成功的關鍵;要適地適樹栽培,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和土壤條件,選擇品種和制定適宜的栽培技術措施;選擇合理的株行距和架式,整形修剪技術,在生產期要嚴格執行各項枝蔓和花果管理技術,使架面通風透光良好;注意合理施肥,增施肥料;雨后注意做好排水、除草松土工作,降低田間濕度。
3.3 徹底消除病源
于秋季果實采收后,搞好清掃工作,收集地面枯枝落葉及病果,剪除病蟲危害枝蔓,摘除掛在樹上的僵果,將這些病殘組織集中送走深埋或燒毀,以降低病源菌基數。發病季節,應經常檢查病情,及時摘凈樹上的病果、病葉和剪除病稍,集中燒毀,可控制病害的擴展。如能持之以恒,定能大量消滅病源菌,減輕發病。
3.4 休眠期噴布鏟除劑
春季釀酒葡萄樹液流動時,仔細刮凈枯死翹皮,消滅隱藏翹皮下的介殼蟲等,搞好樹體衛生,燒毀清除物。然后,在發芽前對植株噴布石硫合劑,進一步鏟除殘留在樹體上的病源菌。
3.5 生產期噴藥保護
于生長季節,在病菌侵入樹體之前適時噴藥,使枝、葉、花、果的表面覆蓋一層藥膜,當病菌掉落其上可立即殺死,以保護樹體免遭病菌侵染。
3.6 發病期噴藥滅殺
根據病害種類以及危害程度,選擇藥劑種類和濃度進行滅殺。
3.7 霜霉病
秋季冬剪后徹底清園,集中燒毀或深埋,生長期適時灌水,注意園內排水,合理修剪,適當稀植,多施有機肥磷、鉀肥料。化學藥劑防治主要在釀酒葡萄出土后萌芽前開展。
3.8 白粉病
秋季徹底清園,合理密植,避免過于蔭蔽,夏季及時摘心綁蔓,剪副梢,保持架而通風透光,保證田間供排水通暢。化學防治在釀酒葡萄發芽前防治,同時鏟除病源。
3.9 毛氈病
秋季冬剪后清潔田園;集中燒毀。化學防治主要采用石硫合劑等特效藥。
參考文獻
[1]徐德源,李星華,工素娟,等.新疆釀酒葡萄糖酸量含量與氣象條件關系的研究[J].十旱區資源與環境,2003.
[2]工華,李記明,陶士衡,等.有效積溫與降水量的比值與釀酒葡萄成熟度關系的研究[J].釀酒葡萄栽培與釀酒,1994.
[3]嚴大義,趙常青,才淑英.葡萄生產關鍵技術百問百答[M].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