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剛
摘 要:生態林建設主要是指人們按照生態發展規律要求,運用現代造林技術和生態學理論知識,結合地區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開展人工造林,逐漸恢復被人類破壞的森林系統,為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以及生活環境改善奠定堅實基礎。在生態園林建設過程中不僅要提高生態園林的經濟效益,而且還要進一步促進生態園林自身生態調節等綜合能力提升,從而營造一個健康可持續的生態環境。本文主要結合實際情況,就生態園林建設中林業技術推廣進行分析,希望通過本次研究對同行有所幫助。
關鍵詞:生態園林;林業;技術推廣
中圖分類號:S7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532069
近年來,我國逐漸摒棄過去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粗放式經濟發展模式,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人們的環保理念逐漸提高。人類社會各項經濟文化發展均離不開生態文明建設,尤其是以森林或林業為主的生態林業建設。城市化發展進程中,生態園林在維護城市生態環境,改善居民生活質量,推動地區實現可持續發展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人類文明不斷前進,工業經濟迅猛發展,在推動人類進步的同時,也給自然環境造成了不少影響。通過大力開展生態園林建設,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工業發展過程中對環境造成的危害的問題。為此,我國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將植樹造林列為國策。并在生態園林建設過程中,積極推廣應用各種先進的林業生產技術,生態園林面積進一步擴大,生態環境進一步好轉。
1 生態園林中林業技術推廣應用的重要意義分析
林業技術在生態林業建設中推廣應用有著重大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強化林業技術推廣應用,是生態園林建設發展的根本追求
不同地區在開展生態園林建設過程中,由于受到經濟因素、自然條件、地理因素等影響,需要借助先進的林業科學技術實現對生態園林體系科學有效地調整,將各個地區的林業資源、影響因素進行有效協調,只有做到這樣,才能確保生態園林建設質量,真正發揮生態園林應有的生態效益。而要想實現這一點,就要求在生態園林建設過程中積極推廣應用先進的林業生產技術。從另外一個方面講,通過推廣應用林業技術,能夠進一步加強對林區林農的技術指導和培訓,幫助廣大林農改變傳統營林造林和造林模式,實現林業發展以科技為主導。通過在與生態園林建設過程中,能夠進一步對林業經營規模、交易成本、融資渠道、抵御風險和增加收入等方面進行指導和完善,從而進一步提高林農經濟效益,促進生態園林建設發展方式順利轉變[1]。
1.2 生態園林建設中林業技術推廣應用有利于科技成果進一步轉化
先進的科研成果,只有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才能切實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而在生態園林建設過程中,加強林業技術推廣應用能夠實現科研成果高效轉化,保障生態園林建設質量。近些年,隨著各個地區生態園林建設不斷向前推進,林業生態系統呈現多樣化發展,傳統營林造林技術已經不能適應現代造林發展要求,只有將先進的林業生產技術應用到生態園林建設中,才能進一步轉變營林造林理念,提升生態園林建設質量,改進生態園林建設模式,優化林業結構,為生態園林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技術保障[2]。
2 林業技術在生態園林植被準備方面的推廣應用
2.1 科學確定生態園林,植被規格
要結合生態園林設計方案,施工要求,按照適地適樹的原則科學選擇植被品種。植被規格在選擇過程中,要根據林木高矮、長勢、樹冠大小等方面科學選擇。在不同區域選擇林木品種時,要切忌盲目追求過高過大的林木,而忽視林木品種的生長要求。要經過全面論證之后才能確定林木品種和林木規格,確保所選擇的林木品種和林木規格在生態園林建設成本可承受范圍內。在移栽之前要做好各個方面的準備工作。
2.2 生態園林綠化工作規劃
在開展生態園林建設過程中,如果只是簡單的種植林木,不對各個林木品種進行科學規劃,不但會造成林木成活率低下,而且在種植之后后續將會面臨很多施工難題。因此,在生態園林工程建設之前,要做好園林綠化規劃工作。應該對整個園林工程中的林木種植結構進行明確規劃,確保規劃方案科學合理,然后才能開展施工。例如在園林綠化工程開始之前要配置完善的施工設備,確保支撐設備、吊車、伏地膜、不同時期的肥料供給充足。只有事先做好各個方面的規劃工作,才能確保生態園林綠化工程高效開展。規劃完成之后,就能夠按照規劃要求分步驟的開展綠化種植[3]。
2.3 確定合理的林木運輸路線
影響林木成活率的因素除了栽植方法之外,還包括運輸過程。林木運輸線路不合理,是導致林木成活率低下的一個主要因素。在運輸中只有充分節約時間,縮短運輸距離才能確保林木體內水分不至于過量散失。因此在林木運輸之前要制定完善的運輸路線,同時還要確保車輛的承載能力和運輸道路安全。只有切實做好運輸規劃工作,強化和相關部門有效聯系,才能確保林木運輸過程中的安全,以及林木移栽后的成活率。
3 大型植物移栽技術應用推廣
3.1 選擇最佳的移栽時期
生態園林建設過程中,如果林木移栽時期選擇不合理,將會大大影響到林木成活率,同時還會延遲整個工程施工進度,造成極大的成本浪費。因此,要結合本地區氣候環境和林木生長規律,科學選擇移栽日期。通常情況下,春季是最適合林木移栽的季節,即便是落葉喬木進行春季移栽成活率也十分可觀。針對大型植物移栽要確保帶土坨移栽,這樣能夠確保根系水分供給,對提高大型林木成活率有很大幫助。在移栽之前,還要對大型林木進行修剪,將過多的枝葉全部剔除,保留主干部分。這樣能夠確保林木在運輸過程中不會因為枝葉過多水分散失而導致成活率下降[4]。
3.2 移栽處理
大型林木進入生態園林定植以后,還需要做好后續處理工作。針對林木樹冠覆蓋面積要開展第2次修剪,這樣能夠大大提高成活率。在林木移栽定植過程中,樹冠越大對根部造成的損害也就越大。移栽定植之后,還要對大型林木周圍進行加固處理,及時清除周圍的大土塊和砂石,用支撐做好防倒伏加固處理,移栽后要及時灌溉透水,避免林木強光照射。
4 林木養護技術推廣應用
林木移栽定植后就需要配置完備的養護人員對林木進行精心養護,不然移栽后的林木很難成活,就算能夠成活,其后期生長發育將會受到嚴重。
4.1 定植后的林木養護
林木定植之后,應該對樹木根系進行有效鞏固,出現大風吹倒林木現象。養護人員要每間隔一段時間對林木根系進行加固處理,確保根部在土壤中穩定,不會遭受到外界環境過多影響。當林木成活后,要做好培土工作,高培土有利于林木根系向縱深方向生長發育。通常情況下,林木定植后要持續1a左右的維護周期。如果林木成活后生長發育不良需要持續更長的養護周期。
4.2 做好林木水肥管理工作
林木定植到成活,為確保林木健康生長,需要結合林木生長規律及時施肥灌溉。一般每年在春季林木萌發之前和秋季林木落葉前進行2次施肥。同時還要結合外界氣候環境,當林木遇到干旱時,要及時灌溉。施肥要堅持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的施肥原則,通過增施有機肥,對土壤進行有效改良,以此來確保聯盟獲得更多營養。
生態園林建設過程中積極推廣應用林業技術能夠有效提高工程建設質量。對提高林木成活率有很大幫助。在今后生態園林建設過程中,需要結合實際情況,積極推廣應用更為先進的林業生產技術,從而在最大程度發揮林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羅朝勝.林業技術推廣在生態林業建設中的應用[J].福建農業,2015(03):160.
[2]段軍光.林業技術推廣在生態林業建設中的應用[J].北京農業,2014(36):112.
[3]馮淑芝.做好林業技術推廣工作的對策思考[J].種子科技,2017,35(12):30,33.
[4]曹冬梅.推進林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的若干對策探究[J].農技服務,2017,34(17):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