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家赟
摘 要:在當前,我國現代化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工業化對機械性性能和穩健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對于機械產業本身而言,結構穩定、性能健暢也是一項重要指標。本文從界定機械結構、機械結構性能穩定的概念出發,對優化機械結構穩定性必要性出發,對當前機械結構性能穩健影響因素做出分析,并構想相關建議,旨在為提高機械運作效率做出貢獻。
關鍵詞:機械結構 機械性能 結構穩健
中圖分類號:TH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11(a)-00-02
目前,隨著神經網絡系統、深度機器學習等高新技術的發展,使得機械產業發展空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放大。當然,為了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提高企業競爭力,不僅需要保證結構穩健,還需確保性能優化,以適應機械制造業的時代發展趨勢。在本研究中,筆者對機械的結構穩健性以及性能優化做出探討,旨在為促進現代機械制造業發展做出貢獻。
1 機械結構性能穩健簡介
1.1 機械結構
機械最早起源于古希臘時期,圓柱齒輪是機械的雛形之一。根據股息老機械學家亞歷山大里亞·希羅的表述,機械結構主要可以范圍輪軸、滑車、螺旋等若干部分。在《機構學原理》中,英國機械學家威利斯將機械定義為些許構件發生組合運動的系統。根據該表述,可以將機械結構分為零件和零件構件這兩部分:一方面,零件是指在機械系統中完成某一單獨任務的物件,如電機、風扇等;另一方面,零件構件是指將各部分零件整合為一個系統的物件,比如說導線、輪軸、底座等。
1.2 機械結構性能穩定
在人類社會早期,機械動力主要源于人體內能轉變而來的機械能。隨著時代進步,目前機械運作依賴于電能。然而,無論是何種機械,其結構穩定和性能穩定都是最為重要的兩個方面:一方面,結構穩定。在機械高速、反復運作之中,各個零件以及零件構件存在摩擦,不僅表面形成磨損,而且容易導致脫落、散架等嚴重后果。比如說,在汽車鋼珠式卷收器中,鋼珠與齒輪、頂針、管道之間存在一定摩擦。若零件間距計量不準確,將會導致滾輪轉動遲緩,影響安全帶收緊速度;另一方面,性能穩定。機械運作主要目的在于代替人力,節省企業開支,以及提高管理效率。因而,其性能穩健與否是決定機械價值高低的重要標準。以污水處理泵為例,其性能穩健主要體現在風機轉速、水泵揚程、電功效率等若干方面,需要通過強化風機抗腐蝕抗摩擦,提高水泵電機轉速等來實現。
2 機械結構性能穩健必要性
首先,機械結構性能穩健是實現機械制造效果的要求。在現代化發展中,納入機械是提高企業工業化生產效率,減少人為因子對管理負面影響的重要途徑。而為了達到這一目的,需要確保機械運行時不會出現結構故障,并且保持高效性能,為生產提供強勁動力。比如說,為了增大麻將娛樂的趣味性,全自動麻將機不僅需要實現高速碼牌,而且還需保證沒有遺漏,全部隨機。
其次,機械結構性能穩健是促進當代機械制造業發展的要求。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催生了當代生活的日新月異。其中,科技創新來源于廢舊革新,即挖掘當前機械結構性能不足之處,提供穩健優化的思路。以早期工業化時期的代表性機械——蒸汽機為例,雖然說該機械最早出現于1679年,被法國物理學家丹尼斯范明。隨著時代的演進,有識之人將其不斷改造,不僅衍生出分離式冷凝器、行星式齒輪等重要器械,而且也催發出了蒸汽提水機、大氣式蒸汽機、高壓蒸汽機等新型蒸汽機的發明。
最后,機械結構性能穩健是提高人類機械制造認知水平的要求。為了促進現代制造業發展,有必要對目前機械制造業狀況進行深思,進一步優化結構性能穩定[1]。比如說,19世紀之前,大多數機械動力來源于機械能,運作成本巨大,并且管理存在難度,不僅無法保證運作效率,而且機械結構本身容易損壞。為此,歐洲學術界展開深入探究,并于1820年成功提出了電流磁效應。在1年之后,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電動機,將機械制造業引入了一個嶄新的紀元。于1873年,大功率電動機在比利時問世了。由此看來,在不斷強化機械結構性能穩健的過程中,人們對于機械制造業的認知不斷提高,有助于衍生出新型機械。
3 機械結構性能穩健因素分析
首先,鋼制零件材料性能。當前,大多數機械由鋼制材料打造,是實現抗震防摔的基礎。在運作中,機械內部存在摩擦、攪動等運動,因而鋼制材料自身性能成為影響機械系統結構功能的重要因素。在鋼材性能方面,影響要素有:第一,化學成分。在鋼制機械中,鐵元素所占比例高達99%,并且隨著鋼材含碳量的提高,鋼材強度增大,但可塑性、韌性降低,硫、氮、磷等元素對于鋼材質地也會造成影響;第二,溫度。在不同溫度條件之下,鋼材的強度和塑性在不斷改變,并且改變速率在不同溫度區間不一致。倘若在不適宜的溫度環境之下運作機械,容易降低鋼材性能,甚至出現冷脆,瞬間降低機械整體運作效率。
其次,機械零件構件布局。在現代機械業中,為確保實現“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整體運作效果,機械零件構件被設計成多個表面,確保能與其他部件接觸,將多個零件運動集成,實現整體化運作。比如說,在機械傳動系統中,齒輪是經常使用的傳遞裝置。為了確保裝置A與裝置B之間能夠實現精準運作對接,齒輪a與齒輪b的輪齒個數、齒槽大小、模數數值、齒厚齒線都需要滿足一定數學關系,整體上要吻合轉速比。
最后,特殊情況性能結構運作。在實際運作中,機械設計需要考慮摔落、高溫、低溫、震動等特殊情況。這不僅有利于保證特殊情形下機械運作效率,而且對于迅速恢復機械結構和性能具備重要意義。比如說,在低溫條件之下,機械電機轉動阻力由于機油粘度增大而增大,發動機啟動困難;倘若從高處摔落,需要保證機械內部零件構成不會受到較大破壞;在多塵土環境,機械內部散熱器容易出現阻塞;在地面多石地區,履帶機械容易出現斷裂、損壞等問題,此時需要備份履帶,檢查履帶完整程度。
4 優化機械結構性能穩健的建議
首先,準確監測機械性能參數。機械性能參數包括電壓、電流、磁場強度等電磁倉鼠,相位、速度和加速度等振動參數,壓力和位移等力學參數,溫度、壓力等液壓參數等,這些參數對于準確把握機械性能意義顯著。在精準測定這些參數之后,能夠判斷機械運行狀態,便于檢測運行問題,保證機械處于最佳運作。
其次,定期對機械實行維護。零件磨損、構件故障等是機械運作常見故障,是機械管理需要避免的問題。在這一方面,相關人員需要落實定期維護工作,對機械機構以及性能機械主動維護。要點在于:其一,為減少意外停機,需要替換出于損耗周期之外的零件;其二,借助以往的結構維修以及性能優化經驗,對機械系統進行定義檢查,排查結構故障以及性能問題[2];其三,在長時間運轉之后,機械內部零件以及構建因摩擦過多而產生損耗,需要涂抹潤滑油,并且做好密封,減少水分滲入[3]。
5 結語
在提倡高度機械化的今天,我們需要對機械結構性能穩健予以重視,不僅需要掌握相關影響因素,而且要從監測參數、定期維護以及日常管理等方面出發提高機械結構性能穩健程度。
參考文獻
[1] 陳志霞.試論如何優化機械結構動態設計[J].山東工業技術,2016(4):33.
[2] 房燦.機械結構優化設計應用與趨勢研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6(18):137.
[3] 殷春雷.機械機構優化設計應用與趨勢研究[J].科學中國人,2016(21):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