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 鹿
2016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凈額1961.5億美元,同比增長34.7%,蟬聯全球第二位,其中以獲取技術、人才等戰略性資源為動機、面向美國、歐洲等技術密集區域的對外投資出現了爆發式增長,年投資額增長幅度超過70%。在理論層面,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企業向發達國家的逆向對外投資引起了學界的廣泛關注。在實踐層面,天津、江蘇等省市開展了科技企業“走出去”、海外研發中心建設等工作,但均處于起步階段。報告通過梳理技術尋求型對外直接投資與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技術升級的作用條件與異同、技術尋求型對外直接投資帶來的技術逆向轉移與溢出對區域創新發展的作用等,為天津的科技企業“走出去”提供決策支撐。
技術尋求型對外直接投資 (Technology Sourcing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以下簡稱“技術尋求型OFDI”)是我國企業主動學習和吸收國外先進科技創新知識的一種手段,它指投資國有企業以獲取東道國的智力要素、研發機構、技術信息等R&D資源為目標,以新建或并購海外R&D機構為手段,以提升企業技術競爭力為宗旨的跨境資本輸出行為。技術尋求型OFDI的核心目標是實現逆向技術轉移,最終實現技術創新與追趕升級。技術尋求型OFDI的模式包括收購或參股海外技術型企業,獨資新建海外研發機構,與國外技術開發機構開展實質性技術開發、人才培養等合作,加入全球范圍內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等。
傳統的對外投資理論一直認為,跨國公司OFDI都是以技術、品牌優勢等所有權優勢為前提條件,借助這種壟斷優勢獲取超額利潤,同時也實現了技術在國家間的梯度轉移。然而,在技術、品牌方面明顯處于弱勢地位的發展中國家企業向發達國家的OFDI逐漸增多,同時涌現出了韓國等新興經濟體通過向發達國家投資成功實現技術追趕的案例。所有權優勢不再是企業開展對外投資的必要條件;市場、自然資源、效率和戰略性資源的尋求都成為了發展中國家對外投資的潛在動因,技術尋求型OFDI即是戰略性資產尋求動機的具體化表現形式。此外,技術外溢的空間約束特性,決定了尋求新技術的企業需要通過向技術資源密集區域跨國投資的形式加以獲得,因此,新興經濟體企業將國際擴張作為獲取關鍵資源的跳板,不斷縮小與發達國家企業的差距,最終實現技術追趕。
當今顛覆性技術不斷涌現,技術迭代周期不斷縮短,我國科技發展從全面跟蹤轉變為“領跑、并跑、跟跑并存”的形勢下,主要依靠“外商投資、技術外溢”的模式不再適用。首先,這一路徑只能引進標準化、成熟型技術,適用于工業化初中期階段和國際產業分工明確的傳統產業;其次,技術先進國家對于涉及國家安全等核心領域的先進技術的技術貿易和許可,通常會限制或禁止;三是吸引外資實現技術轉移無法徹底解決我國產業在全球產業鏈條中低端鎖定的問題。
面向發達國家的技術尋求型OFDI克服了以上問題,同時增強了企業在高附加值環節持續創新的能力。一是,技術資源全球分布的不均衡性決定了在世界上形成了若干個關鍵性的創新性資源市場。高技術企業進行技術創新過程中具有較高的知識保密性,這也決定了技術知識的溢出只可能發生在產業集群的小范圍內,而技術的先進性又是動態的,技術更新速度加快,這些都決定了獲取先進技術的最好方法即是嵌入技術研發密集區域的集群網絡獲取本地化的知識資源。二是,我國企業通過技術尋求型OFDI,接觸當地的信息渠道而享用集群內產生的技術溢出,盡早感知新技術發展方向,通過購買技術、聯合研發、并購創業企業等多種途徑獲取關鍵技術,同時眾多競爭企業地理上的聚集與競爭壓力將不斷促進內部研發投入,提高研發水平;三是,獲得技術通過團隊合作、知識分享、觀察模仿等多途徑實現海外子機構向國內母公司的逆向溢出,并引發國內競爭企業模仿創新,帶動相關聯上下游產業技術變動,通過一系列技術創新擴散,實現區域內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20世紀80年代的韓國通過在美國等地集中投資于研發密集型產業的模式,快速獲取核心技術并通過逆向技術外溢實現技術追趕。
自2003年中國有關部門權威發布年度數據以來,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實現14年連續增長,2016年流量是2002年的73倍,年均增長速度高達35.8%,對外直接投資流量自2015年后第二次位列全球各國家(地區)第2位,我國對外投資步入資本凈輸出階段。其中,制造業290.5億美元,同比增長45.3%;信息傳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186.7億美元,同比增長173.9%;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42.4億美元,同比增長26.7%。這三類具有明顯技術尋求特征的領域投資大幅增長,2016年技術尋求型OFDI流量達到519.6億美元,同比增長72.3%。2016年,天津位居各省市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的第3位,同比增長609.9%。

表2 2002-2016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變化

表3 2016年地方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前十位的省市

表4 我國技術尋求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變化情況
國家層面出臺的戰略規劃以及核準、管理類文件體現了我國對外投資政策從限制對外投資向“走出去”的轉變過程。2000年以前,我國對外投資政策以鼓勵吸引外商投資、限制對外投資為特征;2000年以后,我國將“走出去”戰略作為國家戰略,從逐步放松對外投資管制到鼓勵對外投資轉變。而利用技術尋求型OFDI實現技術進步正是實施“走出去”戰略帶動出口、獲得資源和技術進步三大目標之一。但是在戰略層面并未將引導企業面向海外開展包括技術尋求、品牌建立和市場拓展為主的價值鏈延伸型OFDI作為重點。未來相當長時間內,我國企業,特別是已經在終端生產環節獲得了充分發展的制造業領域企業,將產生強烈的開展技術尋求型OFDI、向海外上游價值增值活動進行投資的戰略需求。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以尋求技術為目標進行的OFDI對企業來說在短期內不會產生效益,但通過海外子公司—國內母公司技術逆向轉移和向上下游關聯企業的技術溢出,將會改善區域整體的產業創新生態,因此政府在制定引導企業“走出去”政策時,應當對技術尋求型等價值鏈延伸型OFDI給予支持。
在地方層面,對外投資存量較大的幾個區域政府多在戰略層面對技術尋求型OFDI給予引導,其中,天津專門出臺了 《關于支持天津市科技小巨人企業設立海外研發機構的管理辦法(試行)》,并對認定的海外研發機構,給予100萬元至200萬元的財政資金支持,用于海外研發機構的建設及能力提升;北京中關村、上海張江等全國創新高地在實踐層面開始推動技術尋求型OFDI發展。

表5 國家層面技術尋求型OFDI政策演變

表6 地方層面技術尋求型OFDI發展情況
2015年12月,天津提出到“十三五”末,并購100家海外企業,建立100家海外研發機構的任務目標。隨后,在頂層設計方面,出臺了《關于深入開展國際科技合作的意見》、《天津市科技型企業 “走出去”戰略實施方案》、《天津市推進 “一帶一路”建設科技創新合作專項規劃》、《關于支持科技型企業設立海外研發機構的管理辦法》等系列文件,引導科技型企業“走出去”面向發達國家,開展以技術尋求為目標、面向欠發達國家,開展以本地優勢技術輸出為目標的政策導向逐步清晰。在工作推動層面,設立了“一帶一路”專項經費、開展海外研發機構認定、多部門聯動搭建“走出去”綜合服務平臺。
據不完全統計,天津已認定海外研發機構23家,華韻樂器、致恒裝備、天海集團等近40家企業完成了對海外優質技術資源的并購。但是,相對于天津市十一次黨代會提出的 “加快建設開放包容的現代化天津”的定位,自貿區建設等戰略機遇疊加形成的重要歷史性窗口期,天津科技型企業開展技術尋求型OFDI仍存在較大探索空間。
一是技術創新周期越來越短,70年代需要五六年,80年代需要四五年,90年代需要一年半到兩年……,企業僅僅依靠內部資源進行高成本的創新活動,已經難以適應快速發展的市場需求以及日益激烈的企業競爭。二是“以市場換技術”引進外商投資推動技術進步的政策已不再適用;發達國家對核心領域先進技術的貿易與許可,通常采取限制或禁止措施。主動走出去,在世界上已經形成的若干個關鍵創新資源性市場尋求技術,為企業開放式創新提供了新思路。天津擁有雄厚的工業基礎和成果轉化產業化能力,技術尋求型OFDI為企業走出去并占據產業鏈條高端位置提供了機遇。
天津企業可以通過跨國并購、新建研發機構、參與或組建跨國技術戰略聯盟等多種途徑獲取海外先進技術資源,并通過“吸收技術—逆向轉移技術”兩階段模式實現技術尋求的目的。首先,企業通過嵌入技術密集區域接收該區域的知識外溢、開展研發資源合作共享、追蹤識別前沿技術信息、并購人才技術資源、加大R&D投入,實現“技術吸收”;隨后,海外子機構與國內母公司通過內部的聯合研發、人員互訪、觀察模仿、有意識的知識分享實現公司內部的 “逆向技術轉移”;最后通過母公司向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技術擴散,帶動關聯行業的技術進步。
2016年,天津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生產總值比重超過3.1%,綜合科技進步水平位居全國第三,科技進步環境指數全國第一,高新技術產業化指數全國第一,天津具有利用外源性技術的技術吸收能力。在開放創新的大環境下,天津推動科技型企業開展技術尋求型OFDI,將充分發揮技術逆向轉移對本區域創新能力提升的促進、互補效應。
技術尋求型OFDI對于區域產業技術創新能力與創新生態的建立具有積極效應,而技術尋求型OFDI需要抵消跨國界和文化經營的成本,在短期內很難實現利潤最大化,因此需要政府在企業“走出去”的最初階段給予政策支持。
一是考慮到跨國開展技術尋求型OFDI初始成本相對較高,可適時建立海外投資風險基金。借鑒中關村斯坦福新興技術創業投資基金運作模式,重點關注目前天津優質制造業企業開展業務轉型、建立從事技術轉移與投資服務專業機構的趨勢,積極吸引這批既熟悉天津產業發展情況又具有從事開展跨國技術轉移經驗的專業類公司參與基金建設,將技術與資本密切結合。
二是建設完善天津科技型企業走出去綜合服務平臺。進一步完善由市科委主導建設 “天津市科技型企業走出去綜合服務平臺”,形成覆蓋全市范圍的服務網絡、鏈接國際科技合作的資源要素。考慮到現階段天津開展技術尋求型OFDI的企業數量規模情況,在平臺建設時可采用點面結合的服務模式。“面”主要通過平臺進行技術資源數據庫、相關政府機構審批報備通道、中介服務機構與專業工作團隊等資源的集聚與整合配置,為所有“潛在”的走出去企業提供各類資源對接的網絡渠道。“點”主要指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聘請知名投資服務機構、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的專業咨詢人員,組建“專家咨詢團”,聚焦重點企業、重點項目開展“一對一”專家服務。

圖1 天津市企業開展技術尋求型OFDI面臨形勢與實現路徑
三是同步推進信息統計與有效監管。政府部門在大力支持企業 “走出去”的同時,還需要加強對企業技術尋求型OFDI進行監督管理,建立年度申報、檢查制度,掌握企業海外技術尋求與資產配置的動態,支持企業面向全球尋找、配置創新資源,同時防范企業利用跨境機構進行利潤、資金轉移,為天津開放式創新生態建設營造良好的環境。
注:目前并未嚴格將對外直接投資按動因的不同分別加以統計,技術尋求型對外直接投資在區位分布上體現為集中在發達國家,在行業結構上體現為主要集中在制造業、信息傳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以及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本文對相應數據加以處理,作為這一類型對外直接投資的現狀和發展趨勢的大致反映。
參考文獻:
[1]中國商務部.2016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R].2017(10).
[2]江小娟.我國對外投資的戰略意義與政策建議[J].中國外匯管理,2000(11):67-72.
[3]郭娟.R&D、技術溢出與無技術優勢企業對外投資[J].湘潭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 (6):86-90.
[4]閻大穎,葛順奇.中國企業技術獲取型國際化發展戰略[J].國際經濟合作,2012(9):11-16.
[5]張一馳,歐怡.企業國際化的市場進入模式研究述評 [J].經濟科學,2001(4):11-19.
[6]黃速建,劉建麗.中國企業海外市場進入模式選擇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09(1):108-117.
[7]鄭霄鵬.中國企業技術尋求型OFDI戰略與績效研究[M].南開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