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秦桂英
自中央做出支持新疆發展紡織服裝產業帶動就業的戰略決策以來,在援疆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借助政策、資源、電價、供地、稅收和援疆等優勢大力發展紡織服裝企業,紡織服裝產業已成為促進喀什經濟發展,助力脫貧攻堅的支柱產業。喀什地區計劃到2020年紡織服裝實現產能服裝3億件、針織襪5億雙,手套1.05億雙,床上用品1000萬套。實現就業11.18萬人,喀什紡織服裝產業正迎來大發展機遇。
喀什地處中國的西端與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五國接壤,與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和哈薩克斯坦接近。有卡拉蘇、紅其拉甫、吐爾尕特、伊爾克什坦和喀什空港這5個口岸。在“一帶一路”指引下,喀什逐漸成為輻射中亞、西亞和俄羅斯等地的中西部服裝生產基地和集散中心。
喀什地區已建成喀什、巴楚兩個自治區級紡織服裝產業園,莎車、岳普湖、英吉沙3個地區級重點紡織服裝產業園。截至目前,喀什地區已經注冊紡織服裝企業363家,紡紗企業39家。其中喀什經濟開發區服裝產業園服裝生產企業有46家,紡紗企業2家。喀什紡織服裝行業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呈現出勃勃生機。
為了及時掌握紡織服裝企業的基本狀況、生產需求、市場銷售等情況,2017年7月,喀什地區纖維檢驗所調研走訪了喀什經濟開發區深圳服裝產業園紡織服裝企業14家,企業主要生產校服、床上用品、軍用服裝、外貿服裝、職業裝等,有自檢能力4家,通過ISO9000質量管理認證的有3家。
1.部分紡織服裝生產企業監控意識淡薄,企業內部質量管理水平不高,沒有建立起有效的原料驗貨制度,對原料(面料)的采購缺乏有效的控制機制和手段不具備必要的檢驗檢測能力,缺乏檢驗檢測人員和設備。
2.紡織服裝企業缺乏紡織專業人員和熟練的技術工人。部分紡織服裝企業雖然購置了先進生產設備,機器自動化程度高,對勞動人員技術水平要求嚴。然而,喀什地區服裝企業員工均為少數民族人員,文化層次低,生產交流方面存在很大的障礙,工人難以滿足企業的工作要求。嚴重地制約了企業的生產、管理、經營,以及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與創新能力。
3.喀什地區紡織服裝產業鏈不完整,未形成從“紡紗—織造—設計—加工— 成品 —銷售”一條龍產業鏈。當地企業始終處于產業鏈的底端,只有紡織與服裝企業,織造企業數量很少,而且全地區沒有一家染整企業,所有染整方面的產品均由內地廠家提供。
4.喀什地區的多數紡織服生產校服、床上用品、軍用服裝、外貿服裝、職業裝等,服裝企業都以來料加工和訂單生產為主,消耗的人力資源成本高收益低,無廣告、無品牌、無設計,靠訂單進行經營的模式,未形成當地獨有的品牌。

1.建立紡織配套產業鏈。加快喀什從棉花資源大區向紡織強區轉化的考慮,必須發展紡織產業集聚,選擇現有棉紡企業相對集中,具備一定條件的地區發展棉紡織及與之相關行業,形成緊密的產業鏈,使有限的資源要素集中起來,實現從最原始的生產資料——棉花,經過紡織園區內的相關鏈條企業進行紡織、印染、加工,最終將生產出終端產品——衣服,經物流運送進入國內、國際服裝市場。
2.加快紡織服裝人才隊伍建設。政府職能部門加大紡織服裝職業培訓力度,依托企業、職業學校和各類職業培訓機構,劃撥人才培養專項經費,與國內知名紡織服裝大學開展聯合培養在職研究生工作,提升現有技術人員整體素質;積極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或大型企業引進或聘用高層次專業人才,擔任本所的技術顧問、學科帶頭人,加大企業的技術創新、產品研發,打造尖端產品,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
3.積極發揮各職能部門的作用。各職能部門發揮自身管理和技術優勢,深入企業調研摸底,大力宣傳國家各項扶持政策及相關的法律法規,為我區紡織服裝企業的發展提供服務保障。了解喀什地區紡織服裝企業的最新現狀,適時把握最新動態,知其所需,援其所需,穩步提升紡織服裝產品質量。
總體來看,在實施新疆發展服裝產業帶動就業“無形之手”的同時,用好政府“有形之手”,大力培育和推進紡織服裝產業,促進紡織服裝企業健康持續發展,在紡織服裝產業帶動就業、改善民生、發展喀什經濟上發揮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