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敏華 楊鹔
隨著國家對再生資源行業的日益重視,我國的廢舊紡織品回收利用產業化近年來取得了一定成效:2016 年我國廢舊紡織品回收量約已達 270 萬噸,廢舊紡織品回收、分揀和綜合利用產業鏈已經啟動建設[1];純滌類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實現產業化應用[2];建成年利用5 萬噸廢舊紡織品生產汽車內飾和空調外殼生產線;浙江蒼南地區、無錫江陰等地已經建成了紡織廢料回收基地和廢舊毛紡織品的綜合利用集聚區[3]。廢舊紡織品回收利用的產業化正在到來。但與此同時,資源循環利用產業標準化滯后,缺乏產品技術標準、質量分類標準和檢測標準等, 尤其是廢舊紡織品等行業存在標準嚴重缺失的情況[1]。
廢舊紡織品回收利用產業涉及回收、分類、加工處理和銷售等環節。目前我國存在回收渠道少、加工技術落后、未形成產業鏈、再加工品價值低,回收利用率低等問題,建立廢舊紡織品回收再利用標準化體系,促進產業標準化,對于規范行業發展,加速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有助于產業化發展廢舊紡織品回收利用。產業化實際是指產業走專業化、規模化、市場化發展之路,而標準化就是市場化、產業化的前提。通過制定并實施一系列具有內在有機聯系的標準,使產業中的各方采用統一的技術標準和管理標準,指導并規范行業的全部活動, 使生產模式由家庭作坊式向專業化分工合作的方式轉變, 建立上下游產業鏈,進而產生集聚效應,擴大產業規模,形成產業基地,達到產業化發展的目的。
(二)有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廢舊紡織品回收利用標準化可以促使廢舊紡織品回收利用產業按照預定的方向發展。通過標準化,科學地設置回收渠道、回收網點,保證產業原料供應;提高分類技術、再加工技術;開發再加工品利用渠道、加強銷售管理等,形成高效的生產、協作和管理方式,從而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廢棄物排放,提高產品質量,提升再加工品附加值,實現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德國、法國都在廢舊產品領域制定了標準。美國的廢舊產品回收利用標準體系可分為廢棄物收集標準(報廢、分類、測試等)、廢棄物處理標準(包括設備、技術和管理等方面)和廢舊產品再生利用標準;歐盟成員國英國、德國、法國在廢舊產品回收利用領域針對廢棄物的回收處理過程制定了一些標準;日本在廢棄物再生利用方面制定了一些標準。這些標準對于規范行業發展、加強管理、協調貿易等發揮了巨大的作用[4]。如德國的廢舊紡織品回收體系有慈善回收、商業回收和生產者自愿回收。歐洲各國設置了專門的回收箱;分揀技術采用手工分揀和自動分揀兩種形式:手工分揀能分揀出350 多個品種。自動分揀,采用紅外線、自動化控制和聲控技術設備,能分揀出純棉、純毛、純滌等廢舊紡織品[5]。
(三)有助于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目前我國廢舊紡織品回收利用產業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工藝技術、裝備水平等都在不斷地摸索改進中。通過標準化,可以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產業技術和管理標準,使科技成果快速地轉化為實際生產力,推動行業的技術進步,從而加快行業的發展進程。
(四)有助于樹立行業形象。在我國廢舊紡織品的回收利用社會接受程度不高,很多人把廢舊紡織品當成是“黑心棉”,而災民對捐贈的二手服裝也不一定愿意接受,產生此現象的原因有多種,缺少標準是主要原因之一,我們缺少清潔消毒方法、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方法及監督管理等系列標準,因而無法說明廢舊紡織品再加工制品與黑心棉的區別,無法證明產品安全衛生,性能良好,生產過程符合國家規范要求。要改變行業目前的形象,必須依靠標準化。只有在廢舊紡織品回收利用全過程建立了標準化體系,才能拿出有說服力的檢測數據,使檢測有了依據,產品才會有合格證明,工作也會更規范;才能比出先進,樹立品牌;才能有法可依,打假治劣,從而規范市場,優化發展環境;才能告訴消費者,這個行業、這種產品在有效監管中。
廢舊紡織品產業標準化體系應從以下方面考慮建設:
(一)以產品的生命周期為范圍
廢舊紡織品回收利用標準體系建設應從產品的回收利用角度考慮,通過對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的分析,針對產品的設計、回收、分揀、加工處理、流通等各個階段,制定一系列相應的技術規定與約束要求,從而指導并規范廢舊紡織品回收利用活動[6]。
(二)以系統化分析為基礎
廢舊紡織品回收利用標準體系建設以實現資源的綜合利用為目的,系統分析廢舊紡織品回收利用技術活動范圍、經濟利益分析、管理要求、環境保護等各個方面,力求做到完整配套,充分體現體系的整體性。另外,這些標準之間存在著相互銜接、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內在聯系,應協調一致,互相配套,構成一個完整、全面、一體和均衡的標準體系[6]。
(一)基礎及綜合管理標準
廢舊紡織品回收利用產業基礎標準及綜合管理方面的標準應包括術語、分類、檢驗檢測方法、回收利用綜合評價及回收利用產業管理等方面的標準。
國外開展廢舊紡織品回收利用時間較早,標準比較先進,制定部分基礎及管理的標準時可以參照國外先進標準。如美國的纖維制品標簽法規,對一些回收再利用纖維制品標簽標識有具體要求,當紡織產品全部或部分由下腳料、加工副產品、二手材料、其他未知或無法測定纖維含量的紡織廢料制成時,標簽上應標明這種信息,不需要說明具體的纖維含量,例如“由不確定纖維含量的下腳料制成”等[7],對于可能含再生羊毛或化學纖維的羊毛制品,也有非常詳盡細致的規定,而我國GB/T 29862—2013《紡織品 纖維含量的標識》則沒有針對再加工纖維制品規定成分標簽要求;又如英國2005 年生效的《廢棄物分類條例》,按照廢棄物編碼向廢棄物生產、運輸、處理部門發放經營許可證,同時確保廢棄物生產、運輸、處理部門在廢棄物的存放、處理、保存和丟棄的合法性、合理性、安全和衛生[8]。
(二)設計生產階段標準
為了使產品在生命后期能被回收利用,產品在生產時不能采用影響回收利用的材料和加工工藝。為此應推薦可用的工藝規范,制定材料回收利用率的評價及環境生態安全評價等標準。規定不能采用的工藝方法,不能使用的物質及限量;規范配件、裝飾物的使用;明確材料的回收利用價值和可以采用的材料組成;規定在產品上標記回收信息等。
(三)回收階段標準
廢舊紡織品的回收階段應規定回收網點、回收渠道的設置及回收流程等要求;制定回收設備、回收物品運輸儲存、回收過程管理等方面的標準;也可以規定捐贈產品的質量條件。
廢舊紡織品來源廣,種類多,需建立廣泛的回收網點及渠道。可根據不同的來源或不同種類,采用分類回收的方法,規定回收方法及回收流程,提高回收利用率。
捐贈產品的質量要求應包括清潔衛生、外觀、包裝、檢測等方面。
(四)分揀階段標準
廢舊紡織品的分揀階段應制定分揀流程與分揀質量控制、回收率評價及對分揀企業的管理等標準。
廢舊紡織品種類繁多,纖維成分組成復雜,來源廣泛,污染程度、損傷程度不一。必須將它們細致地區分開來,以便合理地分配其用途,使它們的價值得到盡可能的利用。故此必須制定并執行嚴格的分類標準,規范分揀流程,控制分揀質量。對分揀企業要進行質量考核,進行嚴格管理,避免資源浪費。
(五)再加工階段標準
目前紡織廢棄物的回收主要有3種方法:物理回收、化學回收和能量回收[9]。對不同的再加工方法,應分別制定再加工處理工藝技術、設備、環境要求、生產管理及對加工過程的評價等標準。
對于利用物理法回收材料的生產,應規定清潔、消毒等方法,對金屬輔料的處理進行規范,防止粉塵等污染環境,同時盡可能降低回收利用過程中的能源消耗;針對利用化學法回收材料的生產,應對生產過程進行規范,使其符合環保規定,保證產品質量,降低能源消耗;對于用能量法回收材料,應對回收方法進行規范,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能量,減少焚燒時產生有害物質。
對于沒有利用價值的廢棄物,應對最終填埋或焚燒等處置方式進行規范,以減輕對環境的污染[10]。
(六)再利用階段標準
GB/T 32479—2016《再加工纖維基本安全技術要求》是廢舊紡織品回收利用領域唯一的國家標準。該標準規范了再加工纖維及制品的安全性能,它不是產品標準,沒有包含使用性能。
應分別制定再加工纖維、紗線、面料及各類制品的產品標準,還應規定再加工制品標簽表示方法,包括再加工纖維含量的標識。
由于再加工纖維及制品存在纖維短、纖維細度偏差大、強力小、易脫毛等缺點,制定標準時應重點關注。廢舊紡織品再加工制品不同于普通的新紡織品,應規定在標簽上注明再加工產品。
(七)舊貨流通及管理標準
針對可直接使用的用于流通或捐贈的二手服裝,應規定清洗、消毒方法,制定產品技術標準和安全衛生標準,規范產品質量、安全衛生、包裝、標識及運輸儲存等內容,以確保二次使用的安全。應針對舊貨銷售制定相應的與時代發展相適應的管理規定。
(八)標準的形式
根據國務院明確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12項重點任務及分工(2017-2018)中指出的發展壯大團體標準、放開搞活企業標準,優化標準供給結構,促進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加快成長的要求,對于處于快速發展階段的廢舊紡織品加工利用工藝技術、裝備水平等產品技術標準,建議采用團體標準或企業標準的形式制定,便于隨技術進步后及時更新。
廢舊服裝的二次使用,是資源和價值最大化的利用方式。歐洲各國廢舊紡織品的主要利用途徑是作為二手服裝銷售及捐贈,其利用量超過總利用量的50%以上[11]。而我國基本沒有二手服裝銷售市場。國家應盡快加強舊衣物流通的理論研究及管理制度建設,完善標準化體系,培育發展我國舊衣物流通市場。
參考文獻:
[1]商務部.中國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發展報告[R].2017.
[2]顧明明.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再生資源與循環經濟,2014,7(4):28-30.
[3]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年度報告[R].2014.
[4]林翎.廢舊產品回收利用標準化發展[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 2010.
[5]王巖,張松,王舟.發展舊貨業規范舊衣物流通管理需要新思路[J].再生資源與循環經濟,2016,9(4):24-27.
[6]林翎,高東峰.淺析我國廢舊產品回收利用標準體系框架[J].世界標準化與質量,2007,11(11):12-16.
[7]徐小方,吳雄英.回收再利用纖維制品成分標簽標注問題探討[J].中國纖檢,2012年 7月(上):28-31 .
[8]郭燕.我國廢舊紡織品回收管理制度建設探究[J].毛紡科技,2015,43(6):69-73.
[9]張帆,楊術莉,杜平凡.廢舊紡織品回收再利用綜述[J].現代紡織技術 ,2015(6):56-62.
[10]成嫣.紡織廢棄物的循環再利用與其標準化體系[C].中國標準化論壇, 2012.
[11]顧明明,趙凱,賀燕麗.歐洲廢舊紡織品回收利用現狀及啟示[J].再生資源與循環經濟,2016,9(5):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