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碩 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學院音樂舞蹈學院

視唱練耳是音樂專業中一門重要的基礎性課程,通過學習這門課程,學生可對音樂聽覺能力進行良好鍛煉。在視唱練耳教學中,和弦聽覺訓練具有重要作用,其不但是從單聲部的聽覺訓練走向多聲部聽覺訓練的必經之路,同時也是形成多聲部音樂聽覺思維的關鍵所在。因此,在視唱練耳教學中做好學生的和弦聽覺訓練,對其音樂能力的提高及音樂素養的培養尤為關鍵。
作為音樂學習基礎的視唱練耳課程,不但是和聲、復調、曲式、作曲等課程的基礎,同時也是高校音樂專業及音樂院校必考的科目,受到了音樂學習者的高度關注。視唱練耳教學主要包含視唱訓練與聽覺訓練兩個部分。其中,視唱訓練指的是看譜即唱,不但可對學生的看譜能力、樂感、準確的音準感以及表達能力等進行良好鍛煉與培養,同時還是音樂素材的積累以及感性知識獲得的重要來源。練耳訓練則主要對學生單音、音程、和弦、旋律以及節奏等的記憶、聽寫能力進行培養,也就人們所說的“聽覺”。聽覺訓練在視唱練耳教學中占據了較大的比例,且對學生而言,存在一定的難度[1]。
視唱練耳教學中的聽覺訓練主要分為單音聽寫、音程聽寫、和弦聽寫、旋律聽寫以及節奏聽寫五個板塊。其中,①單音聽寫是指聽記全音域的單音;②音程聽寫是識別并聽寫同度到八度的所有旋律音程、和聲音程的色彩,以及音程轉位的色彩性質;③和弦聽寫指的是識別聽寫三和弦、七和弦及色彩識別記憶,以及識別聽寫轉位三和弦、七和弦;④旋律聽寫指的是聽寫各種關系大小調,西洋大小調,以及民族調式十六小節內的旋律;⑤節奏聽寫則為聽寫2|4,3|4,4|4,6|8拍子等比較復雜的節奏[2]。
1. 音樂聽覺概述
音樂聽覺指的是高音、音色及動力聽覺等,人們能對音樂中的此起彼伏的高音、多變的節奏以及不同的聲部產生不一樣的知覺,通過將其組織起來,從而進行欣賞與再現,最后通過一定的訓練使人們對不同音樂元素中的高音、和聲、節奏等敏銳地做出反應。
從心理學角度進行分析,音樂聽覺實際指的是人的心理反應。人們聽到音樂作品時,對此作品做出的反應,大腦的記憶及想象,以及音樂感知等,均為音樂聽覺。音樂聽覺主要對學習者的音樂技能、音樂欣賞、音樂表現力進行培養。
2. 音樂聽覺中的心理研究
隨著人們與周圍事物產生一定關系,進而產生了心理過程。音樂學習者的不斷認知過程即為聽覺能力的發展過程,在視唱練耳教學過程中,感知、記憶及思維均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引申出了音樂心理。在我們學習的音樂美學、音樂教育學、音樂社會學以及民族音樂學等理論課程中,均與心理學存在著一定的聯系,而作為一門理論教學,視唱練耳同樣包含其中,對音樂心理學進行研究與了解,可對學生視唱練耳中的聽覺產生一定的幫助。因為學生在訓練以及考試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因心理原因而產生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從而對訓練及考試造成不良影響,難以將真實水平充分發揮出來。由此得知,調整好心態對視唱練耳教學中的聽覺訓練尤為重要[3]。
3. 內心音樂聽覺訓練操作
內心音樂指的是人們內心對某段音樂或某受音樂作品的感知。內心音樂聽覺訓練主要包含高音、音程、和弦、節奏、旋律等要素的訓練,以及其綜合表現的訓練。作為一個由量變朝質變轉化過程的內心聽覺訓練,其最為可靠與直接的訓練方法即為多聽與多唱。學生積累的內心音樂聽覺越多,那么他們對音樂作品便會產生更為深刻的領悟,同時具備更強的音樂記憶力。內心音樂聽覺訓練的具體步驟為:首先,選擇色彩鮮明、旋律感強的通俗音樂作為訓練的材料,比如李叔同的《送別》等,可將幾個小節合為一句進行小聲哼鳴;其次,由幾句合并成為一段進行哼鳴;最后,待唱熟練后將哼鳴改為默唱。
和弦指的是三個及三個以上高度不同的樂音,根據一定的音程關系進行結合。和弦聽覺訓練即為將腦海中聽到的記憶為基礎,進而對和弦及和聲功能等進行判別、分析。系統的聽覺訓練目標便是讓學生對和弦結構進行熟練掌握,并將和弦的性質、色彩及和聲功能等快速聽出,從而使得學生在不斷訓練過程中得到逐漸的進步與提升。

譜例1 原位三和弦

譜例2 三和弦的原位與轉位
1. 和弦聽覺的教學策略
在練耳訓練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視學生和聲聽辯思維的教學,將學生的多角度思維方法充分開發出來。在聽音時,外部傳遞的音響信號會做出正確選擇,在聆聽及傳遞的過程中,聽覺器官分析可分為兩種,一是以音樂理論為主導的推理判斷,二是完全靠本能音感的判斷[4]。
完全依靠本能音感進行的判斷必須具有較好的固定音高概念,一般情況下,從小學習樂器的人,由于長時期受到固定音高音響的影響及訓練,因而在頭腦中逐步形成了固定音高的記憶,然而,此種記憶的存在形式時無形的,在實際聽音過程中,這種記憶便會形成條件反射,因而在判斷唱名、音名的判斷方面通常不會存在太大的問題。但由于每個人具備不同的接收知識能力,因而有的學習樂器的人并不能達到此種程度。此外,對于專業的音樂學習者及工作者而言,具備這些先天性的音樂聽覺能力還是不夠的,如果僅能對和弦的唱名進行判斷,但對和弦的具體性質、功能以及作用不清楚的話,那么就無法將其準確應用在實際的音樂活動中。因此,基本樂理的學習在和弦聽覺訓練中意義重大。況且,只有非常少的高校學生具有此類先天條件,因此,教師應將聽辨思維的實施作為教育學生的重點。為讓音樂專業學生對和聲聽辨思維活動的基本規律進行逐步認識,教師就需要對其思維能力進行不斷訓練,將學生有意識地引導至各種大腦思維活動的參與過程中去,從而將其聽辯思維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因此,和聲聽辨的過程主要是通過將以音樂理論作為指導進行判斷、推理,從而實現辨明的目的。
例如,學生在對一組C大調的一級到五級六到一級,再到四級四六到一級的和弦連接進行聽辨時,其經常思考的便是如何把聽出這組和弦各音的固定音高,然后通過將固定音高聽出后,對和弦結構進行認識,最后便以此來對該和弦的功能進行及調性進行判明。此種聽辨方式由于未能注意到調式內的和弦形態,因而無法對學習者的調式感進行充分增強。
2. 和弦聽覺的訓練
筆者以三和弦為實例,就和弦聽覺訓練展開探究,其他和弦聽覺訓練則可進行舉一反三。
(1)有關三和弦的基本知識
三個音按照三度關系疊置起來的和弦即為三和弦。三和弦主要包括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增三和弦以及減三和弦四種類型,具體如譜例1所示。
這四種三和弦類型的具體意義如下:
大三和弦:根音到三音是大三度,三音到五音是小三度,根音到五音是純五度;

表1 三和弦原位與轉位結構表
小三和弦:根音到三音是小三度,三音到五音是大三度,根音到五音是純五度;
增三和弦:根音到三音是大三度,三音到五音也是大三度,根音到五音是增五度;
減三和弦:根音到三音是小三度,三音到五音也是小三度,根音到五音是減五度。
(2)三和弦的性質
在色彩感覺方面,音程的性質與三和弦性質存在一定的相似之處。大三和弦色彩明亮,具有大調特征;小三和弦則具有柔和色彩的色彩,具有小調的特征;增三和弦的音響尖銳,具有擴張感,不協和;減三和弦的音響緊張,具有收縮感,同樣不協和[5]。
(3)三和弦的原位與轉位
原位三和弦指的是以根音為低音的三和弦。原位三和弦具有比較簡單的構成,根音向上到三音,三音向上到五音均為三度,學生只需記住和弦的音程結構就可直接構成。用根音以外的和弦音作為低音即為轉位三和弦。其中,存在兩種轉位,一是以三音作低音,為第一轉位;二是以五音為低音,為是第二轉位。具體如譜例2所示。
第一轉位指的是低音與五音為三度,低音與根音為六度,因而稱為六和弦;第二轉位指的是低音與根音、低音與三音分別是四度和六度關系,因而稱為四六和弦。三和弦原位和轉位的結構如表1所示。
以表1為依據,快速聽出三和弦就是找到和弦中間每兩個音音程性質的感覺,只要將和弦中任何一個音聽出,便可推出其它兩個音。
(4)訓練步驟
首先,了解原位及第一第二轉位和弦的性質;其次,進行相應的練習,以鋼琴上任何一個音向上或向下模唱和弦;最后,在完成第二步以后,再去聽和弦的固定音高,并聽出和弦。
綜上所述,聽覺訓練是構成視唱練耳課程的一項核心內容之一,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的和弦聽覺訓練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學習,只有打好基礎才能更好的學習和弦聽辨。因此,高校音樂教師應加強學生和弦訓練力度,在增強其音樂能力訓練的同時,從而達到視唱練耳的教學目的,將視唱練耳的自身價值充分發揮出來。
參考文獻:
[1]楊子,視唱練耳聽覺訓練方法與技巧[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0,17(12):147-149.
[2]張放,探討目前高校視唱練耳教學模式的改革[J],大眾文藝,2012,8(22):216-218.
[3]王琳琳,三和弦聽覺訓練中需要把握的幾個方面[J],教育探索,2013,19(06):95-97.
[4]陳曉瑜,.視唱練耳教學中聽覺培養模式的研究[J],內蒙古電大學刊,2010,16(03):93-95.
[5]楊白雪,高師視唱練耳教學中的和聲聽覺訓練[J],教育探索,2011,26(07):22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