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昭平
【摘要】目的觀察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深靜脈留置導管的常見并發證,總結護理對策,減輕病人痛苦。對于我科50例深靜脈置管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患者的嚴密觀察,發現導管在使用過程中出現感染,出血,導致功能障礙,導管脫落等。并總結經驗,給予精心細致的護理,降低并發證的發生,延長導管的使用壽命,保證血液透析的順利進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血液透析;深靜脈留置管;并發證護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6..02
深靜脈留置管因患者痛苦較小,血流量大,適應證廣并發證少,相對安全等,而成為血液透析的常用血管通路。深靜脈留置管分為帶滌綸套(長期導管)的和不帶滌綸管(臨時導管)兩種。近年來,這兩種留置導管,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問題。
1 資 料
我科自2014年3月開科至2017年12月有50位病人是深靜脈留置管,長期管27,臨時管23,其中男性29人,女性21人,均為單針雙腔管,留置時間最短3天,最長(長期管)4年,股靜脈17例,頸內靜脈33例,透析次數565次。導管并發證發生于透析2-3次以后,總共發生42次,占7.4%,其中血流量不足5例,出血1例,導管栓塞27例,導管感染8例,導管脫落1例。導管并發證主要表現為導管引出的血流量明顯減少,低于200 ml/min,達不到透析基本要求[1],留置導管處滲血,出現感染征象,表現為發熱,局部紅腫,滲液或有膿性分泌物,血象升高,透析中出現寒顫、高熱等證狀,導管栓塞不能使用。
2 原因及護理對策
2.1 導管感染
感染是深靜脈留置管最主要和常見的并發證,腹股溝插管因解剖部位特殊,局部比較潮濕,加之插管時間長,病人缺乏個人衛生常識,容易引起感染。其一般分為導管出口感染,隧道感染和血液擴散性感染[1]。5例出口感染,局部滲液多,有膿性分泌物,先行血培養和膿性分泌物培養,給予局部定時消毒,更換敷料,口服抗菌藥物后炎證消退。3例隧道感染,隧道表面皮膚紅、腫、熱、痛,并有膿性分泌物溢出,透析開始1小時左右出現畏寒、寒戰,即抽血作血培養及藥敏,膿性分泌培養,并用有效抗素2周后癥狀改善。1例感染嚴重,最后拔管。
2.2 出血
患者凝血功能異常,血小板減少,肝功能障礙,使用抗凝藥物,局部活動頻繁影響結痂脫落出血,給予局部壓迫止血,囑患者臥床休息,避免劇烈運動,一般指壓20~30 min都能達到止血效果,封管時肝素用量注意個體差異,提倡用藥個體化。
2.3 導管功能障礙
(1)血流量不足,首先檢查導管位置是否正確,導管貼壁、導管打析或固定太緊等,可以通過調整導管的方向或位置,調整病人的體位等,即可緩解。
(2)導管栓塞,留置導管因使用時間長,患者高凝狀態,肝素用量不足或管路受壓扭曲,容易引起血栓形成。我們可用尿激酶溶栓法即10萬u尿激酶加生理鹽水4 mL分別注入留置導管動靜脈腔內,保留30 min回抽出被溶解的纖維蛋白或血凝塊,一次無效可重復進行,使90%~95%的血栓得以溶解。透析結束后,根據個體差異正確使用肝素封管,有的病人血液呈高凝狀態,可予以純肝素封管。
2.4 導管脫落
導管保留時間長,縫線易斷裂或因人體皮膚對縫線的排斥作用,使縫線脫落或糖尿病人導管隧道感染后,致使導管滑出。導管部分滑出后一般應拔除并局部壓迫止血。如果導管脫出部分很短,可在嚴格消毒下重新固定導管,繼續使用;導管完全脫出時應立即壓迫止血,并報告醫生。
健康指導:留置導管的病人應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保持局部干燥、清潔,如需淋浴患者一定要將留置導管及皮膚出口處用3M膠布密封,以免淋濕后感染,如局部一旦出現紅、腫、熱、痛等現象,應立即就珍[1]除股靜脈留置導管不宜過多起床活動外,其余活動均不受限制,但也不宜劇烈運動,以防留置導管滑脫[3],告知患者一旦滑脫,應得持鎮靜,立即局部止血并馬上就醫,血液透析患者深靜脈留置導管,一般不作抽血、輸液等用。
3 討 論
深靜脈留置導管的并發證是不可避免的,它影響導管的使用期限,但只是要我們護理得當,尚可延長導管的使用期限。嚴格無菌操作、正確使用肝素封管,健康宣教到位,告知病人自我保護導管意識增強,這些并發證的發生是可以預防,可以控制的。
護理方面護理人員應積極協助醫生,降低穿刺并發癥的產生,深靜脈在穿刺過程中如果出現不順利情況,則容易導致氣胸、血腫等并發癥的產生,若是明顯損傷患者,則壓迫止血時間為5~10 min,此外對動脈損傷過粗患者、血壓較高患者和凝血功能損傷患者來說,壓迫時間應根據患者具體病情適當延長;若穿刺過程中吸出大量氣泡,則應懷疑患者的胸膜遭到損傷,如果動脈也遭到損傷,則應對血氣胸并發癥提高警惕。除此之外,在取下注射器、穿刺針進入血管后,應觀察是否有空氣栓塞的情況發生,同時導引鋼絲置入后應時常查看患者的血壓、呼吸、心電圖等指標的變化,查看患者有無心率失常的情況發生。在中心靜脈導管護理的過程中,三通、輸液接頭處和中心靜脈導管的連接應緊密,在輸液前務必查看血管的深度,若導管尖端有脫出現象,則應時常查看是否在患者血管內部,若血管內部仍有很長導管,則應重新對導管進行固定,而不應該繼續進行置管操作。
參考文獻
[1] 徐友平,姜 南,王京慶,等.深靜脈插管在血液凈化中的應用(附76例臨床體會)[J].骨科,2001,25(6):338.
[2] 林惠鳳.實用血液凈化護理[J].2005.9.3.
[3] 王質剛.血液凈化學-第3版[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