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凡舒
[摘 要]趨利性是企業的天性,但公司為了追求利益,通過財務報表舞弊的方式來獲得賬目資產、利潤等,在很大程度上擾亂了市場經濟秩序,不利于市場經濟的穩定發展。本文分析了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舞弊手段,并從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健全會計準則、強化信息披露、加強道德自律和誠信文化建設等方面,闡述了治理公司財務報表舞弊的策略。
[關鍵詞]財務報表;舞弊;動因;治理策略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06.011
[中圖分類號]F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8)06-00-02
在新的市場經濟體制環境中,激烈的市場競爭要求企業應不斷提高核心競爭力,構建可持續發展的良好格局。但一些公司為了追求利益,通過財務報表舞弊的方式,對財務數據進行粉飾,以獲得不法利益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損害了投資者的經濟利益,也不利于維護良好的市場經濟秩序。為此,加強公司財務報表舞弊行為治理,是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在筆者看來,一方面,要強化證監部門的監管力度,整頓市場經濟環境,為企業良性競爭營造良好的市場經濟環境;另一方面,提高企業自律,推進誠信建設,從思想行為上規避財務報表舞弊行為。本文對財務報表舞弊進行研究,就如何治理公司財務報表舞弊行為進行了分析。
1 財務報告舞弊的手段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財務報告舞弊行為時有發生,其是基于利益價值的追求,對市場經濟秩序的影響較大。從實際來看,企業財務報告舞弊的手段很多,但以虛構經濟業務、隱瞞重大事項等為主,目的是規避執法檢查,獲得不當的經濟利益。因此,具體而言,財務舞弊手段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1 虛構經濟業務
虛構經濟業務是公司財務報告中最為常見的舞弊手段,其通過虛構收入、虛減費用等方式,達到財務報告舞弊的目的。其中,虛構收入是一種難以審查的舞弊手段,往往可以達到較好的舞弊效果,是財務報告舞弊的重要方式。
1.1.1 虛構收入
在財務報告的舞弊行徑中,虛構收入最為常見,也是最難以審查的舞弊手段。企業通過對原始發票及賬單進行造假,以達到虛構收入的目的。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要求,企業應確保營業收入的準確性,但一些企業為了虛增利潤,會對經濟收入結構進行虛構。例如,財務人員通過修改銷售合同金額、編造原始票據等方式,達到虛構經濟業務的目的。對于企業虛構收入的行徑,注冊會計師可以在函證審計中識別。但由于審計會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導致審計的獨立性、客觀性欠缺,這也為虛構經濟業務的舞弊行為提供了條件。
1.1.2 虛構費用
公司為了提高利潤,往往會通過虛減費用的方式,實現虛增利潤的目的。相比于虛構收入,虛減費用的隱蔽性更強,會給審計帶來較大困難。對于企業內部而言,記賬依據往往來自公司填制的單據,這就導致成本類賬戶的種類多,對成本歸類處理往往模糊不清。與此同時,對應當計入本期的費用人為計入下期,對應該計提的費用不計提或是少計費用,這些舞弊行為隱蔽性強,在審計時難以發現,為財務舞弊提供了較大空間。
1.1.3 虛構資產
對于不存在的資產,一些公司會通過非法或非正規的程序,獲得賬面所需的資產值。這種通過虛構資產的舞弊行為,對財務報表進行粉飾,雖然能夠提升公司的實力,但也增加了投資者的投資風險。因此,對企業的長遠發展而言,其會形成不利影響,影響戰略性發展的有力推進。
1.2 隱瞞重大事項
公司在發生了對公司發展影響較大,且可能對投資者造成較大損失的重大事項時,需要主動向證監會等部門提交報告,對事件進行披露。但從實際來看,一些公司擔心披露重大不利消息會影響企業的經營活動,也會導致監管部門的審查,因此,對重大事項瞞而不報,并通過財務舞弊行為進行粉飾,如隱瞞關聯交易;公司在與關聯方的經濟交易活動中,對不良資產承包、劣質資產置換和轉移等交易,未能及時公開報告;資金募集后的用途發生改變,用于投資高風險項目。
1.3 利用政策舞弊
1.3.1 存貨計價方法變更
不同的存貨計價方法,會對公司年末的利潤產生影響。期末存貨計價過高,就會減少當期成本,增加當期利潤。從實際來看,公司存貨計價方法的變更手段比較隱蔽,故成為一些公司最常用的舞弊手段,例如,將加權平均法違規改為先進先出法,從而達到虛增公司利潤的目的。
1.3.2 固定資產折舊法變更
公司在折舊政策的應用中,通過延長折舊年限,以實現降低本期折舊費用的目的。這樣一來,公司本期的成本支出會相應減少,而本期的賬面利潤會增加,這種舞弊手段隱蔽,也具有直觀的舞弊效果。特別是對工業制造企業而言,固定資產占公司總資產的比重較高,折舊方法的變更,會給公司的當期利潤造成較大影響,以達到虛增賬面利潤的效果。
2 財務報告舞弊的治理對策
面對日益復雜的市場環境,企業財務報告舞弊的形成因素也逐漸多樣化,在治理的過程中,應強化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制度的健全,以及職業道德建設的推進,規范企業財務管理,以更好地維護正常有序的經濟市場環境。在筆者看來,財務報告的舞弊治理,應切實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2.1 完善公司治理結構
2.1.1 強化監事會職能,落實內部監控管理
目前,上市公司以內部監事為主,但公司監事制度尚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監事會的監督職能。因此,一是要夯實監事會的重要地位,強化在重點投資決策中的監管效力,確保公司戰略性發展的持續性推進;二是公司應提高監事會在公司治理中的權力,確保其知情權,這是監事會發揮職能的基礎,也是提供決策依據的信息來源;三是監事會應明確職責,并提高業務能力。在知識時代,公司監事會應建立知識型監事會,為發揮監事會的職能提供專業保障;四是監事會應自我認識,在公司治理中積極發揮監管職能,將其作為股東大會的直屬部門,而不是被董事會所控制。
2.1.2 建立健全激勵機制,構建“命運共同體”
家族式、裙帶式內控管理關系,是中國企業最為常見的內控模式,會對公司經營管理發展產生較大影響。公司應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在長遠發展目標的構建中,與企業職工成為“命運共同體”,更好地開創雙方互利共贏的局面。公司對核心技術人員、高管,應實行股票期權制度,給他們一定數額的股票期權,讓其成為公司股東,這樣可以在行為上規避高管財務舞弊行為,從而更加注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在互利共贏中確保雙方利益的最大化。
2.2 健全會計準則和強化信息披露
2.2.1 完善企業會計準則
財務舞弊的有效規避,關鍵在于會計準則的約束。為此,公司不僅要確保會計準則的完備性,還要提高準則的透明度。因此,完善會計準則應把握以下三點。一是會計準則應該清晰、易懂、準確,能夠為會計信息的披露及監管提供制度體系保障;二是會計準則具有約束引導作用,需要企業高度遵守,這是明確準則作用效力的前提;三是會計的透明度,公司應及時對外提供準確的信息,便于外界了解其經營狀況、財務水平及現金流量。
2.2.2 健全會計信息披露制度
在公司財務舞弊的手段中,定期報告的延期、重大事項的隱瞞最為常見。為了更好地治理財務舞弊,公司應建立完善的會計信息披露制度,以更好地堵住漏洞,防控財務被操縱。目前,一些上市公司利用披露制度存在的漏洞,應付式地披露一些基本數據,帶有明顯的形式化色彩。為此,在筆者看來,完善財務信息披露制度應做好以下幾方面。一是披露時間。當前,我國會計準則對定期報告的披露時間有明確規定,但在執行中,仍有很多上市公司出現延期的問題,弱化了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時效性。為此,在財務信息披露的時點約束中,應確保定期報告披露的時效性,嚴格處罰延期披露的行為。二是關聯方披露。早在2007年,我國基于現代企業發展的需求,修訂了企業會計準則,但并未有效解決關聯方披露問題。于是,一些公司在附注中,會對重大關聯方的交易行為進行隱瞞。所以,應該完善會計信息披露制度,以加大對企業行為的監督力度。
2.3 加強道德自律,落實職業道德建設
2.3.1 強化財務人員的道德教育
財務報表舞弊的發生,與財務人員的職業道德有著直接關系。企業財務人員思想觀念錯誤,在公司高層的操縱下,對財務報表數據進行變更、造假。因此,一是要強化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從思想行為上進行規范,嚴格履行會計職責,落實企業會計準則。二是強化教育培訓力度,提高會計人員的專業能力,能夠對舞弊情況進行識別和防范,從源頭控制財務報表舞弊。
2.3.2 強化注冊會計師的職業道德建設
注冊會計師是財務審計的重要力量,也是識別公司財務舞弊的重要參與者。為此,注冊會計師要形成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堅持公正、客觀的審計要求,對公司財務進行審計。首先,逐步改善注冊會計師客觀的執業環境,消除外部不良因素的影響,確保執業過程的客觀、公正性。其次,強化職業道德建設,提高注冊會計師的職業素養,發揮好職能的作用,強化對公司財務報表舞弊行為的有效治理。最后,企業應該樹立正確的發展觀,積極弘揚誠信文化,以在合法正規的發展途徑中獲得經濟效益,構建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格局。
主要參考文獻
[1]劉樹磊,李強.財務報告舞弊的識別研究——基于制造業上市公司經驗數據[J].財會通訊,2011(3).
[2]高金花.財務報表的舞弊行為特征及預警信號分析[J].時代金融,2015(18).
[3]蔡寧,梁麗珍.公司治理與財務舞弊關系的經驗分析[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3(6).
[4]劉靜.企業財務舞弊的成因分析及治理策略研究[J].生產力研究,2012(11).
[5]胡文瀚.我國上市公司財務舞弊問題及治理對策探究[J].中國市場,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