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濤輝
[摘 要]勞動定額管理與精益研發具有密切的關系。本文分析了企業精益研發的現狀,通過剖析精益研發與勞動定額管理的關系,指出勞動定額管理在企業精益研發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希望能夠為相關研究人員提供借鑒。
[關鍵詞]勞動定額;管理;精益研發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06.034
[中圖分類號]F273;F24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8)06-00-02
1 企業精益研發現狀
精益研發在提升產品研發能力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著不足。第一,產品研發過程中對勞動定額管理的邊緣化,削弱了精益研發中勞動定額基礎數據的科學性、合理性。這主要表現在基層單位對勞動定額管理在精益研發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沒有將精益研發與勞動定額管理結合起來,導致制訂的研發計劃缺乏科學的數據支撐。第二,科研試制中精益研發與勞動定額的脫節,限制了勞動定額管理在精益研發中對生產資源的合理配置及成本的有效控制。科研試制中的精益研發僅僅停留在現場定置管理、現場環境優化和提出合理化建議上,效率意識、成本意識淡薄。生產現場沒有完全按照勞動定額標準提供的基礎數據合理配置人力資源,也沒有依據定額標準真實測算設備的生產能力,造成設備忙閑不均,人力資源浪費,無形之中增加了研制成本,削弱了企業的研發效率和產品競爭優勢,不利于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2 勞動定額管理與精益研發的關系
勞動定額是指,在一定的生產技術和組織條件下,為勞動者生產一定量的合格品,或完成一定量的工作所預先規定的勞動消耗量的標準。企業精益研發的精髓可以高度概括為:“一個目標、一個基礎、兩個支撐點”。一個目標,是指低成本、高效率以及高質量研制;一個基礎,是指消除浪費、持續改善;兩個支撐點,則是“準時化”和“自動化”。勞動定額管理從研究作業系統運行方式入手,重點研究生產作業流程和具體操作方法是否先進合理,對不合理的生產組織和操作方法提出改進措施,按改進后的生產組織和操作方法制定勞動定額、貫徹實施勞動定額、進行勞動定額的統計分析和修訂。這4個基本環節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相互作用,從而促進企業人、財、物各種生產資源的有效利用,降低單位產品成本,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因此,勞動定額管理是企業精益研發的有機組成部分,是企業開展精益研發的基礎管理環節。
勞動定額管理為企業開展精益研發提供重要的基礎支撐。這是因為從精益研發中標準作業的三要素,即節拍時間、標準作業順序和標準在制品來看,標準作業是對作業時間間隔和作業時間順序等做出規定。鏈接各要素的主線是時間標準化,所包含的主題內容與勞動定額管理基本一致。如“節拍時間就是指當天的實際作業時間與當天生產產品的必要數的比值”,其實就是勞動定額管理中工時定額的表現形式;精益研發中的“改善”需要以作業標準做比對,而勞動定額管理又以生產作業系統為研究對象進行管理。所以只有做好勞動定額管理工作,才能建立最基本的標準,而后在此標準上建立上層標準,尋找待改善項目,開展改善活動。對于精益研發中的準時化、看板管理、均衡化、標準作業等內容相互聯系,并以標準作業做支撐,這是顯而易見的。如果沒有標準作業,“看板管理”就缺乏依據,就不可能推行準時化、均衡化生產,也就無法奢談零庫存。尤其對于精益研發中的“改善”,更需要有勞動定額管理提供的標準做對比,有對比才會發現浪費,進而減少和消除浪費,最終做到“精益求精”。豐田生產方式的創始人大野耐一在制定和研究標準作業、開創豐田模式的整個過程中,堅持進行勞動定額管理,運用勞動定額標準與生產現場作對比,發現生產中一切不增值的活動,包括因操作者動作不規范或效率低下造成的“隱形”浪費,通過降低成本、持續改善,最終能夠實現“盡善盡美”。所以說,精益研發離不開勞動定額管理,勞動定額管理是精益研發的重要基礎支撐。
3 勞動定額管理在精益研發中的作用
3.1 勞動定額管理在精益研發中是推行標準作業的基礎
在精益研發中,推行標準作業是準確制定研制周期、控制研制成本的保障。一個產品的研制過程要實現標準作業,首先要將作業系統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各工序的作業分析、作業研究,這與勞動定額管理的研究對象不謀而合。通過分析、研究,確定產品研制的生產節拍,并通過諸如U型布局、一人多機、工序分流等多種方式,控制其生產節拍。
對于多品種、單件、小批量生產模式,更需要在項目到達試制環節之初,完成上述這些工作。這些工作的基礎是要掌握各工序環節的作業時間,這是因為如果通過現場實測的方式確定作業時間,很有可能在確定作業時間的同時,這輪試制工作已經結束。而如果依據勞動定額管理提供的時間標準,在編制產品試制工藝的同時,就對試制過程各個環節的作業時間進行科學核算,那么編制周密、詳盡的研制網絡圖和研制計劃,能為推行標準作業提供重要的基礎數據,從而保障產品能順利進行精益研發。
3.2 勞動定額管理在精益研發中是實現均衡化的保證
產品研發的內部具有非常細致的勞動分工,需要由多個專業研發部門、生產部門和職能部門通力協作,才能順利完成產品研發。而在精益研發中,人是最主要、最活躍的因素。如果人的效率不高,再好的生產元素也無法創造出高價值。強調人的作用,充分發揮人的潛能,從而合理配置作業人數,最大限度發揮人的積極性,是實現精益研發的重要途徑。研制一個項目和完成一定量的工作任務,都需要配置合理的科研人員和試制人員,如何合理配置這些作業人數,就需要有一個科學的測算依據,而勞動定額管理中的時間標準就是科學測算的依據之一。通過運用勞動定額標準中的時間標準,預先測算出產品研制過程中所必須的設計量和試制工作量,合理配置所需要的科研人員和作業人員,實現大項目多配置作業人員,小項目少配置作業人員,從而優化勞動結構,減少人力資源浪費和作業人員負荷不均現象,實現研發過程生產均衡化。
運用勞動定額管理提供的基礎數據,預先測算出研發過程中各環節的必要勞動消耗量,以及生產線各工位、設備的生產能力,進而科學配置生產設備,合理確定其分工協作關系。同時,研發部門通過制訂周密而統一的研制計劃來指導、控制研究和試制,從而消除不平均現象的均衡化,保證產品整個研制過程成為一個有機協調的整體,實現均衡、高效、有節奏研發。
如果離開勞動定額管理,研發部門就很難發現研發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工作量超出人員或機器設備負荷及可能出現的工作量嚴重不足等生產不均衡現象,更難發現科研試制中生產線各工位和設備生產能力不平衡、能力不匹配的現象。這些不均衡將會造成人員、設備的浪費,影響產品研發效率,提高研發成本。勞動定額管理為杜絕浪費、消除負荷過重、實現生產能力匹配和實行精益研發,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保障。
3.3 勞動定額管理在精益研發中為核算研發成本發揮重要作用
精益研發的核心是以最小的資源投入,包括人力、設備、資金、材料、時間和空間,消除一切浪費和損失,精簡掉一切不增值的活動,創造出盡可能多的價值,從而追求利潤最大化。而要實現以最小的資源投入獲得最大的產出,就要進行研發過程資源投入量的經濟核算,對研發成本和研發成果進行分析、計算和比較,力爭以更少的投入獲得更大的產出。
目前,研發成本主要由項目研發過程中所耗用的人力資源成本、原材料消耗成本、能源動力消耗成本和各項費用成本等組成。根據勞動定額的性質和作用,其中人力資源成本和各項費用成本應以單位產品勞動定額時間進行分攤。企業要實現低成本、高效率的精益研發,就應遵循科學管理規律,依靠勞動定額對人力資源成本和各項費用成本進行準確、真實的分攤、核算。如果拋開勞動定額,就會對投入研發過程中的人力資源量心中無數,就難以判斷這種投入量是多還是少,是節約還是浪費,也就無法進行人力資源成本的經濟核算。如果離開勞動定額就對研發過程中各項費用的分攤進行核算,也就談不上合理分攤各項費用。還有,以勞動定額為尺度,對產品研發過程中的實際消耗勞動量和實際獲得勞動成果的多少進行比較、分析,剔除不增值的勞動投入,從而使企業在研發過程中以盡可能少的勞動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勞動成果。所以說,精益研發離不開勞動定額管理,勞動定額管理在準確核算研發成本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4 結 語
通過前面的討論可以知道,企業實行精益研發離不開勞動定額管理,勞動定額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精益研發水平的高低。發揮勞動定額管理在精益研發中的作用,是企業實行精益研發、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做好勞動定額管理工作,充分發揮勞動定額在標準作業、均衡化生產以及成本核算方面的作用,發現不增值活動,消除浪費和損失,持續開展改善活動,則是企業實現低成本、高效率生產,實現經營利潤最大化的根基。
主要參考文獻
[1]安鴻章.現代勞動定額學[M].北京: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96.
[2]齊二石.精益生產的本質[J].新材料產業,2006(11).
[3]莊世欣.社會轉型時期的林業企業改進勞動定額管理工作建議
[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6(2).
[4]孫淑芝.勞動生產率和勞動效率并舉 提高基層站段勞動定額管理水平[J].民營科技,2014(8).
[5]王淑華.淺談勞動定額管理在鐵路裝卸工作中的意義及其優化設計[J].中外企業家,2009(18).
[6]王蘊.勞動定額管理的實例分析及對策——對165廠勞動定額管理工作的調查[J].桂林航天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