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錦榮 龍朝陽
[摘 要]建設高校機構知識庫聯盟對高校資源共享、學術交流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首先分析了在國內建設高校機構知識庫聯盟的重要意義,然后分析了目前國內建設高校知識庫聯盟存在的問題,最后立足本國國情,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策略。
[關鍵詞]機構知識庫;聯盟;資源;共享;學術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06.092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8)06-0-02
當前,關于機構知識庫(Institutional Repository,IR)的理論與實踐研究方興未艾,機構知識庫聯盟(IR Alliance)建設更是得到各國的日益重視。西方發達國家已經建立起較為成熟的IR聯盟,在某一區域甚至整個國家范圍內進行知識成果的集中管理,提供相應的知識服務。代表性的國外IR聯盟構建模式有兩種:國家層面的IR聯盟和區域性IR聯盟,前者有法國HAL、日本JAIRO、德國OA-Network、英國JISC RepositoryNet和美國的ALADIN聯盟等,后者則有歐盟DRIVER、科羅拉多數字知識庫聯盟、德州數字知識庫聯盟等。
在中國,相比內地,香港和臺灣地區已建立起規模化的機構知識庫聯盟,典型代表有臺灣學術機構典藏(Taiwan Academic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TAIR)和香港機構知識庫整合系統(HongKong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HKIR)。臺灣學術機構典藏是臺灣大學圖書館接受臺灣教育部門委托建設的臺灣學術成果網站,以達到長久保存學術資源及提供便利使用的目的,也讓臺灣整體學術研究成果產出更容易在國際上被發現與使用,進而與世界學術研究接軌。香港HKIR系統則整合了香港8所大學的機構知識庫,目前該系統擁有超過30萬條的學術資源量。
比較而言,國內的機構知識庫聯盟建設不盡如人意。本文嘗試在分析國內建設高校機構知識庫聯盟的現實意義的基礎上,探討當期國內建設高校知識庫聯盟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策略。
1 中國建設高校IR聯盟的現實意義
機構知識庫(IR)是知識密集型機構的知識管理與知識傳播服務,也是助力開放獲取政策實施的一種機制。2002年Raym Crow首次提出IR,自此IR得到了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IR通過對科研成果進行收集、處理和揭示,有效防止學術資產(如論文、著作、灰色文獻等)的流失。同時IR通過集中展示本機構的科研成果,克服傳統學術交流模式的弊端,打破學術資源的壟斷,實現了文獻資源的傳播和交流。
IR聯盟通過資源的共建共享實現多方利益共贏,是知識服務發展的必然趨勢。2016年第四屆中國機構知識庫學術研討會宣布了中國高校IR聯盟的成立,這對我國IR聯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構建高校IR聯盟可增加各高校、研究機構、研究個體之間學術研究的可見性,創造學術交流平臺,能為讀者提供一流服務。具體表現在高校的科研、教學和區域文化建設三個方面。①科研方面。幫助收集各種文獻資料,并將信息進行整理分類,有助于提高效率,方便知識發現和利用。②教學方面。高校的專業課程注重實踐,很多實踐經驗無法從書本中輕易獲取,IR聯盟收錄的教學視頻和工程方案便于學生從網站上獲取視頻和專業技能。③區域文化建設方面。區域高校一般代表著區域文化研究的最高水平。IR聯盟能夠收納當地資源和展示區域文化成果,從而更好地為區域文化建設服務。
2 中國高校建設IR聯盟中存在的問題
資源整合是當前最為重要的一項社會任務,尤其高校的資源,其資源量巨大的,利用IR的形式進行整合是當前最為重要的,但是我國的IR發展遠落后于世界水平,效率較低,沒有制定機構知識庫建設的相關政策,在我國并沒有取得實質性的進展。主要表現如下。
2.1 構建模式相對單一
目前,國內高校IR聯盟普遍采用分布式構建模式,類型比較單一。在分布式模式中,知識庫成員可以自行建立、運營和維護自身的機構知識庫,雖然使得成員擁有較高自主權,但單一的分布式IR聯盟也存在一些缺點:①成員機構需要專門投入多方資金,使得投入成本增加,對于中小規模的學術機構知識庫成員不利;②成員機構知識庫具有不一致性,如軟件系統、元數據標準應用、政策管理等方面均有差異。因此分布式的IR聯盟不利于在資源共享的情況下實現社會總成本最低的目標。
2.2 相關部門重視的程度不夠
我國高校研究者對開放存取的認識度比較低,科研工作者對建立IR聯盟呼吁并不是很高,這就需要相關的部門能夠利用一定的手段讓這些科研工作者心甘情愿地將資料奉獻出來。在存儲內容上,大部分為期刊論文,其次為學位論文和會議論文,其他形式的內容如研究成果、演示報告、文集等比例較低。另外,從網站訪問量和下載量來看,我國IR聯盟的發展趨勢基本一致:2011年到2013年呈上升趨勢,而2014年則呈下降趨勢 ,因此需要更加重視我國IR聯盟的建設。
2.3 資金來源沒有保障
在資金來源上,我國IR聯盟的支持基金主要來源于國家項目基金,來源比較單一,而且項目基金多屬于啟動資金,后續維護和運行資金得不到良好保障,繼而有可能造成我國IR聯盟的發展緩慢甚至停滯的局面。建設IR聯盟是一項涉及人力、物力、財力的長期而艱巨的工程,建設IR聯盟必須明確資金支持計劃,以保證IR聯盟的正常運行。資金來源充足的重點大學能快速加入IR聯盟,但一般院校往往經費短缺,沒有足夠的經費保障,IR的建設和運行很難正常開展。
2.4 資源收集和利用率不暢
在IR聯盟的建設中,高校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可以說,大部分有價值的科研文獻都儲存在這些高校之中。但是人們一般很難看到。這主要是因為高校一般建校的時間較早,許多的學校,其教師和領導都是老教授,思想傳統。很多人認為自己的學術研究那是自己寶貴的財物,是根本不可能進行公開的。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敝帚自珍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高校之中的文獻幾乎就不可能進行IR聯盟的建設。而且還存在一個問題就是高校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例如上海復旦和上海交大,兩個學校的許多科研項目都是以打擂臺的方式進行,看誰的學校實力強大。實力強大的學校就能夠獲得更好的生源。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將自身的資源庫公開,那么就是讓自己失去了一把有力的武器。許多的高校當然不可能這么做。能夠快速貢獻出來的資料,幾乎都是一些三本或者專科學校的資源庫,因為其本身就沒有太大的價值,所以公開與不公開問題不大,還能夠從IR聯盟中獲得一些新的資料,何樂而不為。同時,正因為加入IR的大多數是一些不夠專業的學校,就算專業的資料到了這些學校的手中,這些學校也很難進行利用,其對于社會的貢獻并不大。
3 高校區域機構知識庫聯盟建設問題的解決策略
對于上述問題,筆者認為可采取如下方式予以解決。
3.1 采取分布式與集中式并行的聯盟模式
分布式與集中式的聯盟模式各有其優缺點,并行利用,能取長補短,適合我國國情。首先,利于中小成員構建知識儲備及其運行與維護。統一對中小成員機構進行知識庫構建、運行及維護。其次,有一些具備條件的國內高校還可以建立自己的知識儲備庫,具備自己的特色,IR聯盟則成為這些機構展示與利用成員機構間的學術研究成果的紐帶與窗口。
3.2 平衡各IR聯盟成員的發展
通過促進成員機構間的交流,減小成員機構的發展差異。制定完善的資源管理政策,如質量控制、資源聚合、訪問政策等,使得成員機構的元數據多樣化。此外,可以制定激勵政策激發成員機構參與的積極性。
3.3 健全資金保障機制
為了有效保障我國IR聯盟資金的來源充足,相關部門在發揮成員主觀能動性的基礎上,應利用多方渠道籌集資金。可以借鑒國外IR聯盟籌集資金的經驗,制訂長期的激勵政策和計劃,形成專門的機構知識庫運作基金運營體系,并配有一套較成熟的管理模式,保障基金透明有效地運行。
4 結 語
構建IR聯盟符合當前我國國情,有利于高校最優化實現資源共享的目標。高等院校有責任積極參與機構知識庫聯盟的建設,促進信息與知識資源的共享。我國高校及圖書館相關組織應該以樂觀積極的姿態參與機構知識庫聯盟的建設,大力宣傳IR聯盟的必要性與效益。只有這樣,才能讓IR聯盟的建設不斷加快,真正的為我國的建設作出貢獻。
主要參考文獻
[1]黃筱瑾,黃扶敏,王倩.我國機構知識庫聯盟發展現狀及比較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4(12).
[2]劉子輝,陳袓琴,向李娟.高校機構知識庫聯盟建設模式研究——以重慶區域高校機構知識庫建設為例[J].圖書館學刊,2017(8).
[3]王智剛.高職高專院校機構知識庫聯盟建設策略研究[J].情報探索,2015(3).
[4]司莉,莊曉喆.我國高校科研數據機構庫聯盟的建設需求調查與分析[J].圖書館,2017(7).
[5]陳美華,劉文云,畢煜,等.美國機構知識庫聯盟的建設研究及對我國的啟示[J].圖書館,2015(11).
[6]李強.中美高校圖書館機構知識庫資源建設比較及啟示[J].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