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久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獲得了高速的發展,而經濟的高速發展是以“犧牲生態”所換取的,生態環境的破壞已經影響到了人們的生產、生活。前幾年肆虐北方的“沙塵暴”和近幾年席卷半個中國的“霧霾”問題都是生態環境惡化的直接表現,改善生態環境時不我待。為做好生態環境的保護實現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應當積極做好環境監測技術的發展和應用,通過積極做好環境監測技術的應用實現對于生態環境多層次、全方位的監控,并以所監測的數據為生態環境保護執法提供數據引導和支持,實現我國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生態環境;環境監測技術;可持續發展;環境執法
中圖分類號:X321 文獻標志碼:A
0 前言
生態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改革開放后的很長一段時間為了促進我國的經濟發展不得不忍痛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從而導致我國出現了一系列較為嚴重的生態災難?,F今人們已經充分意識到生態環境的重要性,通過發展和應用環境監測技術加強了對于生態環境的動態監控,并以此為基礎引導和指引相關部門加強對違規企事業單位的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切實保護了生態安全。為保障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應當積極做好環境監測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不斷完善生態環境監控網絡,構建多層次、全方位的生態環境監控體系。
1 生態環境監測中應用較為廣泛的環境監測技術
環境監測技術是指應用地理、物理、化學以及生物學等技術對生態環境中的生物、化學以及物理污染等因素進行持續或是斷點獲取,并以所測定的數據來對生態環境進行客觀的評價。現今應用于生態環境監測的環境監測技術主要有以下幾種。
1.1 光譜技術。光譜技術能夠在水資源生態環境監測中取得較為良好的應用效果。光譜技術主要是利用某一物質所特有的特征光譜的特性來實現的,通過對生態環境中水資源的樣本使用原子吸收光譜、原子發射光譜以及熒光光譜等的檢測方法對進行定性和定量測量,用以對水資源中的有害物質進行測定,環境執法部門可以依據所測定的數據對相關違規、違法部門進行處罰。我國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先后建立和完善了近百種水中污染物光譜測定技術的規范和標準。這對于做好水資源的監測保護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1.2 色譜技術。在對水資源進行監測檢驗的技術中除了光譜技術外,色譜技術也是一項極為重要的環境監測技術,色譜技術常用于對水樣本中的有機物進行檢測分析。在我國所建立的水資源的檢測分析中不但建立和完善了對于水資源中的多環芳烴類物質的檢測,同時也形成了對于空氣中的醛酮類化合物的色譜法測定的相關標準和規范,極大地推動了我國環境監測事業的發展。
1.3 3S技術(GPS、GIS、RS)能夠在生態環境監測中取得良好的應用效果,利用物體對電磁波的輻射和反射特性,將3S技術與遙感技術進行有機地結合用以監測生態環境的變化,3S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將極大地提高生態環境監測的效率和效果。
2 我國生態環境監測中的問題
我國的生態環境監測與生態可持續發展并未進行良好的結合?,F今我國對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已經有了足夠的認識,但是對于生態環境監測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并未引起足夠的重視。
2.1 相對于國外在生態環境監測設備的發展上我國的生態環境監測設備起步較晚,因此在生態環境監測設備的精確性和多樣性等方面與國外生態環境監測設備仍有著一定的差距。生態環境監測設備的缺失將成為我國生態環境監測事業發展的一道阻礙。
2.2 在生態環境監測方面需要專業化的人才,但是在現今的生態環境監測中缺乏足夠的人才投入到生態可持續發展中。人才的缺失成為了制約我國生態環境監測發展的另一個阻礙。因此,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應當堅持在生態環境監測設備的研發和人才培訓方面增加投入。在提高生態環境監測設備先進性的同時培養一批高素質的生態環境監測工作人員。只有如此才能夠保障我國生態環境監測的可靠性、準確性和時效性。
2.3做好生態環境監測是一項復雜而系統性的工程,生態環境監測應當積極借助現今高速發展的信息化技術,通過構建生態環境監測網絡來保障我國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但是現今在我國的生態環境監測中對于信息化技術和網絡技術的應用仍有著較大的不足,與國外發達國家所建立的完善、高效、多樣性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仍有著較大的差距。國外所建立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不但多樣且覆蓋面廣,通過高精度、自動化生態環境監測設備的應用實現了對于國內生態環境的高效、全方位的覆蓋,同時生態環境監測設備所具有的在線功能使得生態環境監測的時效性和準確性都大為提高。為實現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我國應當積極做好生態環境監測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3 積極進取發展生態環境監測技術保障和促進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積極發展生態環境監測技術將能夠極大地提升我國在生態環境監測的效率和成效。如今我國的生態環境監測技術相對于以往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不論是在生態環境監測設備的精度和效率方面都有著較大的發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生態環境監測技術的發展沒有盡頭、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沒有盡頭。應當持續加強對于生態環境監測技術的投入力度,構建多層次、全方位的生態環境監測體系,保障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應當建立健全生態環境監測技術體系,改變以往的生態環境監測技術架構框架,用新思路、新方法來激發生態環境監測的新活力、新動力,保障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做好生態環境監測技術的發展和應用離不開國家的大力支持,國家應當積極加強相關部門在軟硬件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斷加強對于生態環境監測技術的投入力度,開發新型、高精度的生態環境監測設備,立足于自主開發掌握核心科技,從而推動我國生態環境監測技術的不斷升級、進步,只有通過這一途徑才能夠持續不斷地推動我國生態環境監測產業的發展進步,逐步追趕國際先進技術并最終實現趕超。做好生態環境監測技術的發展應用實現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生態環境監測人才隊伍的建設,應當持續投入培養一批具有高素質、專業化的生態環境監測團隊,從而充分發揮生態環境監測技術在生態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生態環境監測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對于完善生態環境預警監控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積極形成規范的監測制度和標準,從而為生態環境監測提供技術指導。生態環境保護是一項長遠的任務,做好生態保護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借助于生態環境監測技術的力量做好環境監督、監測,從源頭入手控制好環境污染,減少污染排放和并做好環境綜合治理。
結語
生態環境監測技術對于保護環境實現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應當積極做好生態環境監測技術的研究和應用,以生態環境監測技術促進生態保護,通過生態環境監測技術用以構建系統、完善的生態環境監測管理體系,切實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同時生態環境監測技術所反饋的數據能夠有助于人們科學的預測某地生態環境質量變化的情況,形成環境檢測技術體系協調統一好生態環境監測技術和生態可持續發展之間的關系。
參考文獻
[1]岳海萍.環境檢測技術的研究和生態可持續發展的分析[J].科技創新導報,2013 (22):53.
[2]蘭春.淺談環境監測技術分析以及生態可持續發展[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5(2):141.
[3].李憲春.環境檢測技術研究和生態可持續發展分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 (25):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