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今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為中職計算機專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同時也對我們的教育教學模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中職學校計算機課程教學的現狀,闡述了對計算機教學模式實踐方面的新探索。
關鍵詞: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方法
一﹑中職計算機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中等職業學校的計算機專業教學既要適應當下的科技發展和社會需求,又要考慮現今中職學生的個性特點。由于信息社會對計算機專業人才的需求在不斷增加,而中職學校培養出的計算機人才市場卻有結構性供不應求的現象,主要原因是中職學校在計算機教學方面有脫離實際需要的問題。
1、教學內容與就業目標脫節。信息社會計算機技術迅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需求旺盛,各行業對計算機實用型人才要求越來越高。而當前的中職教育,計算機教學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培養目標不準確,導致教學目標不明確,進而造成與市場、社會發展需求相脫節。在傳統教學模式下,采用陳舊的教學內容,勢必導致培養出的學生無法適應就業的技術層面的新標準,無法實現與工作崗位的有效對接。
2、教師教學方式單一。隨著信息技術手段在現代教育中的普遍應用,教師過分依賴多媒體技術,盲目地運用信息技術。有些教師將所有教學資料全部復制到幻燈片中,照本宣科,紙上談兵,甚至內容經年不變。這種教學模式既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也不能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使高科技設備成為放映工具,浪費資源。
3、中職生動手操作強,理論知識閱讀理解能力較差。計算機課程的學習,絕大多數學生都認為就是操作計算機,他們的動手操作欲望強,操作能力較好,但是普通的學生存在對知識的閱讀理解較差,缺乏耐心和探究的精神。
二、中職計算機教學的幾種常用教法
教學模式是圍繞培養目標來設計的,針對上述教學現狀分析,為適應新形勢下市場對計算機人才的需求變化,中職計算機教學應定位在以就業為導向、培養實用型人才的目標上,教學模式改革創新迫在眉睫。
1、項目教學法。
項目教學法,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美國項目管理專家約翰賓認為:“項目是要在一定時間里,在預算規定范圍內需達到預定質量水平的一項一次性任務。”一個項目是計劃好的有固定的開始和結束時間的工作。原則上項目結束后應有一件可以看到的產品。下面以“畢業生自薦書設計制作”為例。
(1)學情、課程的分析:?學生情況:已通過辦公自動化考核、計算機中級操作員考試、學習了常用辦公設備的使用及word、excel的高級使用,網頁制作及圖形圖像處理軟件還未學習。?課程:office綜合。在學生已具備word、excel、powerpoint基本理論及技能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如參加計算機中級操作員考試、了解常用辦公設備的使用等。
(2)項目教學的目的:office?套件中word、excel、powerpoint及常用辦公設備(復印機、打印機等)的綜合使用。
(3)確定項目任務:設計畢業生自薦書,其中用powerpoint設計封面,用word設計自薦信或個人簡歷,用excel進行成績表的設計制作,紙張統一用a4紙,最后用彩色噴墨打印機打印出來,并裝訂成冊。
(4)制定計劃:由教師提供項目設計任務書及項目評價標準,學生根據任務書及評價標準來制定項目工作計劃,確定工作步驟和程序,并最終得到教師的認可。
(5)實施計劃:學生確定小組成員合作的形式以及各自在小組的分工,之后按照已確定的工作步驟和程序開展工作。如上網瀏覽、參考封面的設計(包括布局、圖片、色彩、內容等,再使用相關的軟件進行修改),收集自薦書的模板、格式等,說明所設計項目的。
(6)學生成果展示,教師點評。學生完成項目后,對自己制作的作品進行展示,對存在原則性問題的項目,教師進行點評。
2、雙元制教學模式。
所謂“雙元制”,其中“一元”指學校,另“一元”?指企業。即學校和企業有機合作,共同完成對學生的知識傳授和技能培訓的教學目標。學生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更好地融入工作崗位。首先,學校可以邀請企業相關工作人員來學校進行短期的實踐教學,如,設置模擬實習課程,企業工作人員指導教師,創設工作環境,制造一些實際的工作事件,讓學生自己動手處理。其次,組織學生到企業頂崗操作,免費為企業服務,給學生爭取一個實踐機會,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最后,在企業指導下,有條件、有步驟地逐漸更新學校計算機教學的軟、硬件設備,盡量讓學生掌握先進的有用的計算機知識,在一定的教學環境下,教學資源在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有利于教學系統的相互協調,產生良好的教學效益。
通過校企合作,緊跟市場需求,及時調整思路,開設訂單式計算機課程,實施定向培養。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與方向,抓住學習重點,在日常教學中接觸工作崗位所需要的技能,培養學生的工作自信心和責任感。同時還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利于學生畢業后快速適應崗位角色,從而實現校企雙贏,并最大限度地避免盲目培養和學無所用。
3、 任務驅動法。
指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緊緊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活動中心,在強烈的問題動機的驅動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并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引導學生產生一種學習實踐活動。基于中職計算機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強的特點,可設置任務驅動教學法,讓學生小組合作去完成任務,任務驅動的教與學的方式,能為學生提供體驗實踐的情境和感悟問題的情境,圍繞任務展開學習,以任務的完成結果檢驗和總結學習過程等,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使學生主動建構探究、實踐、思考、運用、解決、高智慧的學習體系。任務驅動法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最根本的特點是“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
結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面對問題,轉變觀念,樹立以就業為導向的實用型教學模式,提高計算機教學方法的適應性和整體教學效果,從而使學生的計算機能力更加符合企業要求,?為促進學生更好的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蕾蕾.淺談職校計算機基礎的教學方法.《電腦知識與技術》2012
[2]宋云生.職校計算機基礎的教學方法研究探討《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4
[3]高娟.職校計算機教學方法淺析.《西北職教》2012
作者信息:黃一曦,性別:男,籍貫:廣西南寧,學歷:本科,職稱:中級講師,單位: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校,方向:計算機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