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文兵 張勇輝
摘要:遙感監測技術作為現代全球化發展中,科技深入方的監測技術,在環境監測領域的應用,對其精度的提升和可靠數據的提供,對我國的環境保護工作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從環境遙感技術的宏觀領域出發,到現代宏觀環境生態監測方面的技術進步,在新的遙感技術之于水、土壤及其氣和生態環境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關鍵詞:遙感技術;環境監測;運用
遙感技術是探測技術的一種非接觸和遠距離的探測技術,在國民經濟發展的各個領域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和滲透力。在現有的GIS、GPS發展中,協同遙感技術的優勢發揮,在環境監測領域中,遙感技術是近年來一種比較有效的環境檢測手段,具有多種優點,對嚴重污染的監測技術應用,有其突出的技術研究價值[1]。對資源利用率提高和全天候、不同波段的成像功能及其優越性特點發揮中,以與航天領域的結合滲透和成本效益提升,具有光明的發展前景。
一、 遙感監測技術在環境監測中的應用實證
(一)黑臭水體水環境污染監測
遙感監測技術在監測區域的研究中,以其近期的高分辨率衛星影像數據對主要水域進行遙感提取,在監控分析中,利用遙感手段獲得黑臭水體總長度和污染總面積及其相關水體污染程度。在指示下一輪指標中,以擬治理河段的樹立和區域,經由傳感影像數據的分析結果得到實證。
從監測成效來看,對河段水量及其攔截壩及其水體運行不暢原因進行分析后,證實遙感技術的出現及其在環境監測各個領域當中的應用,為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據[2]。對其影響環境容量,引發污染物擴散進程加快的因素,進行深度剖析。通過遙感監測發現,黑臭河段大多位于城鄉接合部地帶,以環境監控力度薄弱為基礎特征,而后因政府部分缺乏香案的人力和物理導致監測巡查的基礎情況整治成老大難。而在指標監控體系中,遙感技術的應用,在水體泥沙濁度、葉綠素水平、水體溫度中的監控和相關污染指標的監控,在直接程度范圍內,有其應用上的意義價值。
(二)大氣環境污染監測
應用于環境污染的遙感監測技術,以可見光、紅外、熱紅外、高光譜、微波等應用,在大氣環境污染監測應用領域中凸顯了其應用優勢。 大氣監測工作可以保證相關部門實時對環境污染狀況、環境變化等指標進行掌握,進而可以進一步采取相應環境治理手段;遙感技術的應用,對提升環境監測工作精準性,確保監測工作的高使用效率[3]。
在大氣臭氧監測中,以衛星遙感技術中TOR、TOMS、OMI等對臭氧特征遴選及其季節性和臭氧濃特征監測,在大氣空氣治療研究中,提供了重要的參數指示。尤其是平流層臭氧分布規律和特性及其對氣候環境的影響作用。
利用CALIPSO星載激光雷達等遙感技術,在空氣污染指數中,用于監測自然過程和人為活動對大氣氣溶膠監測的影響,在季節性監測中,以對地面的PM2.5及其相關數據和環境保護、監測和預測提供可行性借鑒。
(三) 礦區植被生態環境的遙感監測
在礦產資源開采技術日益豐富的今天,以資源的有效利用和科學開發,在環境問題重要性因素剖析中,應用遙感技術的監測特性,以視野廣泛、信息量大且快速、實時動態監測的礦區宏觀視角把握中,為礦區生態制備保護及其生產決策和經久發展提供信息化和技術方面的開發應用優勢。生態環境的監測與管理中,采用遙感技術以衛星、航空遙感技術為基礎,全面監測生態環境[4]。從遙感技術對制備污染信息的提取和開采范圍及其植被污染程度和污染狀況及其開采難度影響上的植被生態環境系統建設的基礎狀況中,要確保消除土壤干擾信息的植被,并盡可能的保護礦區生態平衡,做到合理開采。
(四)土壤監測利用
遙感技術應用于土壤監測,從廣義來講,對墑情、土地違法行為、水土保持、土地復墾、鹽漬化動態監測 、水分含量監測、土地污染等土地動態變化,在應用領域中,對土壤環境的監測應用價值與其實際覆蓋范圍和覆蓋力度乃至傳感波動等都息息相關。農業部以遙感技術的圖文圖像處理技術和相軟件開發,在監控區域的相關土壤治療及其惡化程度演變信息的掌握中,對土壤保護起了積極的作用。
(五) 城市熱島效應及其土地利用工作
在高密度城市用地、中低密度城市用地、農田、果園、灌草地、林地、水體、濕地和裸地的分類中,以遙感技術的灰階信息、圖斑矢量邊界坐標等統計數據,對相關紋理和形態特征的決策樹和決策層創新發展土地利用分類體系的基礎研究,獲得了新思路和新創新 體系的理論架構,并在直接程度應用中,以其多元化監測工作,越來越多的為城市服務。
二、前景預期
基于衛星遙感技術的優勢和上述針對環境監測的細則化管理分項內容中,以其監測優勢、輻射范圍及其動態監測優勢,在實地勘測技術領域,對基礎環境狀況及其相關軌跡探尋,具有指示性效果[5]。
人類從外層空間觀測地球的序幕中,依賴遙感監測技術的應用優勢,在環境監測領域內,對環境變化、自然災害及其相關新技術和新途徑的觀測應用范圍和自然資源利用程度的整體契合性研究中,對環境生態及其環境污染和現狀技術改革,具有監測技術上的突出優勢。
遙感信息技術是未來發展方向中,融合現代物理學、空間技術、數學方法、計算機技術和地球科學理論等新興基礎學科,在實際的數據特征反應中,以傳輸、變換和處理技術優勢,在環境監測應用領域中,獲得了突飛猛進的進步[6]。與GIS、GPS技術的協同發展中,以遙感技術的監測精湛化和精度水平及其廣闊的應用前景,在環境技術及其人力資源建設中,以其團隊優勢和發展,在環境監測技術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空間遙感信息的應用,在完成環境監測領域內相關技術優勢,并以其系統的靈活性特征及其快速、經濟、環保價值,在國內研究實踐中獲得了廣泛的應用,且在環境生態可持續建設中,獲得了長遠發展;無人機在遙感領域的應用理論發展以及在氣象監測、資源調查、農情監測和災害預報監測等方面的應用價值凸顯[7-8]。
結束語:
遙感技術在環境監測技術應用領域中,其對環境的回報,在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前景中,具備長期高投資的新技術應用優勢。在應用可行性分析中,遙感技術以其監測范圍廣、速度快、成本低、便于進行長期動態監測的優勢,在快讀定位污染源、核定闃然范圍快及其對污染大氣水體分布的擴散監控動態分析及其對環境污染事故的及時跟蹤監測,具有突出化和便捷化應用優勢。
參考文獻:
[1]李曉雪.基于遙感技術的環境監測應用分析[J].自動化與儀器儀表,2015,(4):112-113,115
[2]任源, 楊曉晶.遙感技術在現代環境監測與環境保護中的應用[J].環境保護科學,2007,(3):81-84
[3]王輝.遙感技術在大氣環境監測中的利用[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7,(9):36,38
[4]溫中力.遙感技術在生態環境監測應用中的探討[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7,(32):149,151
[5]李靜.遙感技術在環境監測中的實踐與發展[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7,(23):972-972
[6]康樹靜.遙感技術及其在環境監測方面的應用[J].化工設計通訊,2017,(2):154-155
[7]謝濤, 劉銳, 胡秋紅, 等.基于無人機遙感技術的環境監測研究進展[J].環境科技,2013,(4):55-60,64
[8]姚婉玲.基于無人機遙感技術的環境監測研究進展[J].環境與發展,2017,(5):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