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曉晶
摘要: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采集和管理系統是高職院校評估工作的重要依據。高職院校的師資隊伍建設是學校發展和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關鍵,本文通過“采集系統”對師資隊伍建設數據進行的全方面采集、分析和對比,研究如何將其應用到高校師資隊伍建設中,旨在利用“采集系統”優化教師隊伍結構,強化教師技能培養,幫助建立一支優秀的高職院校師資隊伍,進而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綜合性人才。
關鍵詞:高職院校;狀態數據;師資隊伍建設;應用
一、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采集的意義
2011年4月,教育部下發《關于印發<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11]5號)文[1],公布了新的高職院校評估方案。方案中要求全國獨立設置的高職院校每年填報“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采集平臺”。2013年,高職狀態數據中心創立,實現了多層級數十億數據全部共享,標志著高職狀態數據進入“準大數據”應用的全新階段。2015年開始,“采集平臺”擴展為“采集與管理系統”,預示著平臺從過去單一的采集擴展為集“數據結構”、“數據采集”、“數據應用”三大體系為一體的完整的信息系統。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采集與管理系統中的狀態數據可以實現源頭上、即時的采集,并從多個方位、多個維度采集和分析,而且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幾乎每一條數據都能實現縱向和橫向的對比,對于數據的應用也在不斷完善,并向縱深拓展,其最終目的在于以“診改”促進職業院校信息化建設步伐,將網絡信息技術融入教學與管理,轉變傳統的教學與管理模式。
二、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采集與管理系統的數據分析功能
以2017年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采集與管理系統(網絡版)為例,涉及超過80張表,上百次關聯,逾萬條數據,“采集系統”對這些數據進行了及時的整合與分析,反映出以下11個方面,包括:學校概況、基本辦學條件、經費收支、辦學目標與定位、領導作用、師資隊伍、專業與課程建設、校企合作、教學管理、社會評價、適應社會需求能力,并將大量的數據采用餅狀圖直觀的展示出來,同時將本校數據同全省、全國中位數等進行細致的對比。
通過對數據的整合,學校概況分析主要包括教職工、學生情況以及接受評估情況;基本辦學條件反映了辦學軟硬件設施,包括師生比、師資力量、建筑面積、教學條件和實踐基地;經費收支反映學院收入構成和各項支出比例;辦學目標與定位主要反映在校生情況、專業設置情況;師資隊伍主要反映學院師資結構、教師授課情況及專業職務水平;專業與課程建設主要反映專業建設與課程設置是否合理;社會評價主要反映學院招生與學生就業結構等等,“采集系統”對數據分析輸出的這11個方面,幾乎囊括了職業院校辦學的所有軟硬件條件,并通過對比很容易了解到本校在全國同等職業學院中的優劣勢。
三、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采集與管理系統在師資隊伍建設中的應用
高職院校應努力建設一支“政治堅定、思想過硬、知識淵博、業務精湛、品格高尚、勤于育人”的高素質師資隊伍,為促進高校教育事業發展提供有力的保證,本文著重研究狀態數據在師資隊伍建設中的應用。
(一)優化教師隊伍結構
高職院校狀態數據采集與管理系統中對于教師的年齡結構、學歷學位結構、專業技術職務結構等都有系統的分析和對比,各結構占比都通過一張餅狀圖一目了然,有利于我們進一步優化教師隊伍結構,在積極吸納青年教師加入高職教育事業中來的同時,應努力創造軟硬件條件,鼓勵教師提升自我、敢于創新,提高教師專業技術水平,再充分發揮老年教師在科研課題研究中的作用,努力構建一支數量足夠、結構合理、相對穩定的教師隊伍。
(二)穩定骨干教師隊伍
加強專業教師隊伍建設已成為了高職院校提升專業水平和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環節,優秀的專業帶頭人是骨干教師隊伍的中堅力量。在狀態數據采集與管理系統中,對專業帶頭人有細致的采集和統計,并在教師基本情況表和授課情況表中體現出對骨干教師隊伍的建設。積極培養專業帶頭人在高職院校專業建設中的模范作用,能有效的帶領骨干教師不斷提升自我專業水平,穩定骨干教師隊伍,促進各教師和學院共同發展。
(三)優化“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何為“雙師型”教師?簡單的理解就是專職教師不止具有職稱,還擁有中級(或以上)的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例如會計師、工程師等);或者具有兩年以上在企業從事專業實際工作的經歷?!半p師型”教師是教學能力和職業技能兼備的復合型人才,而高職院校的教育目的在于為社會培養應用型綜合性人才,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兩者不謀而合。
在狀態數據采集與管理系統中,對教師職業資格證書、專業技能證書有充分的統計和分析,并反映出專任教師中具有雙師素質教師的比例。通過這些數據的分析與對比,高職院??梢赃m時的調整師資培養方案,并鼓勵教師學習、考取第二專業執業資格,努力深化專業知識底蘊,拓展專業知識寬度,進一步壯大“雙師型”教師隊伍。
(四)加強兼職教師隊伍建設
兼職教師隊伍是高職院校師資隊伍中的后備力量,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高職院校師生比的壓力,同時,兼職教師也會給專業教師隊伍帶來新的活力、新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術。狀態數據采集與管理系統對兼職教師的比例和授課情況也做了詳細的分析,通過與全省、全國中位數的比對,很好的反映了高職院校在師生比中的優劣,并結合招生情況表,為學院下一年師資隊伍的結構建設做出了方向性的指示。
高職院校的兼職教師一般聘請的是在專業技術領域擁有較好實踐操作能力者,主要負責學生的實踐課程,充分發揮兼職教師的專長,有利于合理調整授課結構。利用“采集系統”構建兼職教師人才庫,建立一支業務能力高、專業知識扎實、實踐教學能力強的兼職教師隊伍,優化師生比,將進一步加強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
(五)強化業務培訓,提升教師水平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狀態數據采集與管理系統中的教師基本情況統計表,細致的采集了教師的學歷學位、專業領域及特長、企業一線工作時間、專業技術職務及職業資格證書取得情況等等,對于教師是否屬于“雙師型”教師一目了然,以及是否存在專業領域或學歷學位提升空間。
高職院校的師資水平是學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利用“采集系統”建立專任教師檔案庫,積極組織、聯系校內外專業知識培訓及講座,鼓勵教師拓展專業知識寬度和深度,建立健全的學歷提升制度,激勵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學習能動性,努力提升自身學歷,并提供良好的科研環境,鼓勵教師積極投身專業領域的科學研究,激發教師的創新創造能力,進一步強化專業水平,為師資隊伍建設打下夯實的專業業務基礎。
四、結語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采集工作已成為每年的常規工作,將“采集系統”作為高職院校發展的重要平臺,把單純的數據采集轉變為數據應用。組建專門的狀態數據采集系統管理團隊,實時更新數據,及時發現問題。充分利用“采集系統”中的師資隊伍數據分析及對比,有利于高職院??辞遄陨韮灹?,進一步優化教師隊伍結構,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教師業務水平,為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提供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李壽冰.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狀態數據采集平臺在專業建設中的應用. 濰坊高等職業教育,2011,01
[2]游海麗.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狀態數據采集平臺建設探析.新疆職業大學學報,2010,18(6):12-14.
[3]宋婷,王彥飛. 基于人才培養狀態數據平臺的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個案分析.職業技術教育,2015(20):6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