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成
摘 要:現如今,林業想要走可持續發展的路線,那么就要借助科學技術,逐步將先前傳統化的經營理念、技術內涵以及管理方式,依據實際情況予以有效的改善,才可以促使林區生態環境逐步恢復,從而達到生物多樣性的目的,充分將林業自身的優勢發揮出來,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更上一層樓。在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生態文明建設實質上就是在具體林業生產時,站在長遠發展的角度上,防護林內生物堅守自身的職責,并積極投身到恢復林區環境中來,最終達到恢復生態環境的目標。鑒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以林業可持續發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關鍵詞:林業;可持續發展;生態文明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333145
1 林業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關系
1.1 林業可持續發展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林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時是要促使林業逐步恢復林區之內的生態平衡,并且要有組織、有計劃地針對林區實施沉積、更新以及開發。林區之中的一切活動都是建立在生態環境恢復之上的,利用相應的措施來保障林業應該獲取的社會經濟效益,逐步將林區之內各類生態環境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對于任何一個林區而言,想要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就要逐步的恢復其中每一個小生態環境,也就是說,在全國范圍之內的林區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那么勢必會發生質變,也會獲取到很好的恢復效果。
1.2 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
人類生態文明建設發展的過程中,始終無法離開林業的支持。生態環境最為關鍵的1項就是森林覆蓋面積。林業實現可持續發展,主要就是利用人為保護林區的方式來實現,促使人類經濟活動和生物多樣性齊頭并進。人類的活動已經不是建立在犧牲其他生物之上了,林區之內全部動植物和彼此之間存在食物鏈關系都得受到人類的保護,從而形成一個小環境的生態恢復,所以,在生態文明的大背景下,林業可持續發展是其中最為有效的方式。
2 當前我國實施林業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困難
2.1 不穩定森林資源的基礎支撐能力
目前,可以采集到的資源已經開始出枯竭的局面,木材關系供求關系逐步出現緊張的形勢,甚至是供不應求。那么在這種背景下,要逐步強化進口的范圍與力度,但是時間長了就會出現過度依賴進口的情況。如今,我國的林業發展已經步入艱難的瓶頸期,林業資源緊張使得基礎支撐逐步削減,導致生態環境受到了損壞,牽扯的范圍也在逐步加大,全國范圍內生態環境的形勢不容樂觀,使得林業產業發展停滯。
2.2 粗放的林業發展方式
我國大部分林業資源都分布在經濟不發達的丘陵與山區,這些地區在沒有合理管制的情況下,大多數都僅僅只看重經濟方面的利益,而忽略了生態效益。林業產業科技水平低和該種發展模式之間是一種因果關系,林業技術創新的能力不足,相應的利用新設備與新技術的程度偏低。
3 如何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3.1 改革提高林業基礎支撐能力
要想從根本上提升林業基礎支撐的作用,最為關鍵的就是要積極發展木材的代替品,并應用合理化的手段來予以節約,貫徹落實“節約木材和綠化并舉”的政策,要大量運用切削加工的殘留物,沙生灌木與廢木材來作為代替原木材料,生產人造板材2231萬m3,這也就意味著其每年會節約將近6693萬m3的木材,這樣一來,就可以直接起到森林資源防護的目的,推動其走向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依據國家林區建設的規劃布局來進行分析,整體在自然條件之上所具備的優勢十分顯著,像是華東、中南以及華北區域,應用高密度、高強度的集約管理方式,來實施定向培養以及大量生產的途徑來進一步促進森林木材種植基地建設的腳步,可以很好地實現自然森林保護的目標。
3.2 科學配套林業結構
林業結構,其主要涵蓋林區企業結構以及林區內林分結構。針對后者來進行分析,林業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就是要高產高效地實施樹種之間的多層次搭配,并依據具體的地形空間結構來進行統籌兼顧,從而達到叢灌搭配、高低層次,集約化林產品生產經營的目的。充分將樹種自身的生態優勢發揮處理,并引用科學技術手段來予以協助,將優勢樹種的消耗與再生及時的予以有效解決。在優化企業結構的過程中,要依據生產力將其中與生態文明相悖的企業淘汰,實施資源合理化應用,推動其走向和諧、文明的道路。
3.3 尋求更科學的生態及經濟建設結合途徑
要積極改變先前被動、簡單化保護森林的模式,使其可以更好地予以防護。在該過程中,不僅僅要防護自然保護區之內的,還要積極運用可持續發展與經營的方式有效實現經營與應用,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有效加大從事林業防護工作職員的薪資,還可以進一步強化森林資源抗病與抗災的技術水平。
要充分保障森林資源的優良性,要不斷加大森林自身的蓄積能力,特別是要提高生林品質。從某種程度上進行分析,森林覆蓋的面積雖然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是事實上造林的質量不盡如人意,所以還要積極投身到改造低效林行業中,提升這些低效林的品質。
要很好地將林業生產和群眾生活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解決,那么就得逐步優化樹種的選擇,加大管理的效率。將生態系統中的各項功能發揮出來,加大復合林自身的經營水平。
3.4 強化森林經營,形成發達的林業產業鏈
如今,林業發展過程中投入資金的方式較為單一化,林業發展也較為單一,所以產業鏈也簡單,最終所產生的經濟效益不好。所以必須進一步豐富林業自身的內涵,進一步發展并積極拓寬原本單一的產業鏈。因為改變了當前的經濟環境,森林對于生態環境產生的效益也很難達標。所以就要全方位促進綠色稅收制度的實施,促進森林資源的有償轉讓。
3.5 完善林業法制建設的意見
必須要認證森林的生態作用功能,之后再依據森林生態功能與經濟效益對于社會的供應需求影響,嚴格依照各類功能來找準自身利用的具體方向,可以有效將森林劃分成為生態公益林以及森林5類森林資源,在《森林法》中規定將薪炭林、經濟林、用材林劃分成特種用途林、防護林以及商品林,這些實質上就是生態公益林;要逐步強化保護生態環境的力度與范圍,為了實現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像是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以及國有林場不能任意進行合并或取消,假使合并或取消都要統一匯報給上級并批準之后才可以。
4 結語
目前,在生態文明建設的進程中,林業的作用不容忽視,在十八大的會上提出了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實施林業可持續發展是十分的關鍵。但是存在著的諸多問題阻礙了林業的可持續發展,這些都使得林業的可持續發展腳步受阻。因此,本文的研究也就顯得十分的有意義。
參考文獻
[1]劉明濤,孫垚,張淑華.中國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思考[J].中國林副特產,2017(4):97-98.
[2]劉宏軍.林業可持續發展視角下的營林管理措施分析[J].山西農經,2016(16):36.
[3]董大法.林業建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N].中國綠色時報,2015-04-07(A01).
[4]黃鳳嬌.林業生態背景下林業生產可持續發展策略探析[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4(20):140.
[5]周稚評.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4,13(15):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