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紅
摘 要:柳樹的生態多樣性,遺傳多樣性十分豐富,不僅適應性、抗逆性強,在保持水土,防風固沙,改良鹽堿土發揮著巨大作用。本試驗引進80多個品種、品系和雜種,在苗期試驗的基礎上營造了標本園和對比試驗林,進行優良品種選育。
關鍵詞:柳樹;品種;對比;選育
中圖分類號:S7-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333164
柳樹物種和遺傳多樣性豐富,適應性廣,抗逆性強,對SO2、土壤中氯、汞和鉛等有害元素具有較強的吸收能力[1]。全世界有520多種柳樹,我國約有256個種,63個變種,18個變型,其中灌木189個種,喬木60個種。新疆柳樹資源也十分豐富,約有50多個種。目前在伊犁地區栽培用的本地品種僅有白柳1種,其他均為引進品種。這些品種在周期性極值低溫的影響下,經常出現凍梢和樹干凍裂現象,特別是生長在立地條件較差的地區,凍害更為嚴重。為豐富本區喬木柳樹種質資源,選擇培育生長快、材質好,抗性強的優良品種。新疆伊犁州林木良種繁育試驗中心先后從山西、遼寧、江蘇等地引進80多個品種、品系和雜種,基本收集了國內外喬木柳樹的種質資源。為了對柳樹品種進行深入研究,在苗期試驗的基礎上營造了標本園和對比試驗林。
1 試驗地概況
試驗林位于1林班3小班,面積9.8hm2,自然條件優越,距伊寧市7km,省道313線橫穿林區。E8109,N4345,地勢平坦,海拔660m,屬北溫帶大陸性半干旱氣候,熱量豐富,光照充足,年日照時數2800h,日照率59%,太陽輻射量136.8kcal/cm2,平均氣溫6.7~9.9 ℃,1月均溫-12.2℃,7月均溫22.7℃,極端低溫度-35℃,極端最高溫度38 ℃,氣溫日較差15.6℃,≥10℃有效積溫3684℃,無霜期162d,主要災害性天氣為凍害、霜凍、大風,年相對濕度60%,年蒸發量1425mm,地下水位1~1.5m,由于伊犁河支流橫貫其中,水源充沛。此地土壤類型為沙壤土地和鹽化潮土,pH值8~8.9,肥力中上等,土壤有機質含量為1.99%,含磷830PPm,含氮量800PPm,速效鉀150PPm,年降水量203mm。
2 試驗內容材料及方法
2.1 試驗品種
參試品種是先后從山西、遼寧、江蘇引進的柳樹品種品系及雜種84個,經2a苗期對比試驗,從中篩選出表現較好40個品種、品系營造對比試驗林40000m2。
2.2 試驗方法
試驗田間設計采取隨機區組排列,將試驗地按4個重復劃為土壤肥力基本均勻,面積相等的4個地塊作為區組,每個小區的品種株數為9株,造林密度為5m×5m,四周設保護行一行。試驗觀測項目:主要觀測每個品種樹皮顏色、光滑、開裂程度、冠幅、分枝角度、葉大小、通直度、枝下高。抗性測定:主要測定各品種的病害率、蟲害率、凍害率。統計分析:主要采用F值檢驗,對試驗區對比林所調查的數據進行檢驗、分析。
3 試驗結果與分析
3.1 試驗林生長性狀調查結果與分析
經過調查,五年生高生長較好的為(旱×占)×旱238、旱×占194、垂×旱273、旱×白606等品種,其樹干干形通直或較直,枝葉茂盛,葉形大,分枝角度較小,在20~45°之間,枝下高在1.7~2.05m之間,胸徑生長較好地為蘇柳172,旱×白605、垂×垂211-1等品種,其樹干干形較彎,分枝角度較大,在60~80°之間,冠幅較寬,一般在5~6m之間。
3.2 抗性觀測及分析
自試驗以來,參試柳樹品種主要病蟲害有:腐爛病、蘭葉甲等病蟲害;在低端低溫氣候下,引進的柳樹品種與本地白柳都有不同程度的樹干凍害,凍害率大部分都達到50%,凍害較輕的有本地白柳,無凍害的只有旱×白606、蒙×旱330兩個品種;參試品種蟲害率達到100%,蟲害發生較輕的只有31這一個品種,蟲害發生率為19.23%。
3.3 方差分析
因為品種(旱×白)77-7在試驗區內全部死亡,在此只對39個品種進行方差分析。根據房車分析表明,各樹種間林木樹高生長差異極顯著,胸徑生長差異不顯著。
4 結論
多年試驗表明,引進的相當一部分品種,無論從生長量、質量性狀方面,還是在抗性方面,均未等到理想的效果,引進的少部分品種中,雖在生長量方面超過本地白柳,但在質量性狀方面,次于本地白柳,而且在抗性方面表現出極大地不適應。因此,建議對于少數適應本區環境條件的品種可以繼續繁衍保存,其它品種凍害嚴重,沒有保存價值應予以淘汰。
引進的柳樹品種(蒙×旱)330,生長量大,而且干形直,主干明顯,并且無凍害現象,建議進一步推廣。
引進的柳樹品種(旱×白)606,雖生長量中等,但其干形直,主干明顯,而且抗性均超過本地白柳,基本無凍害,可以考慮在本區及類似氣候的地區進行推廣。該品種為雌性,可與本地白柳進行雜交,進一步選育出新的優良品種。
參考文獻
[1]施士爭,李進鎖,丁友全,等.國外引進柳樹初選無性系的苗期生長測定[J].江蘇林業科技,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