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杰
摘要:交往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技能,有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我們才能互相了解。3—6歲幼兒,是交往能力培養的重要時期,它能促進幼兒更好的適應社會,因此,關注每一個孩子交往能力的發展,著實重要。在我的班級中,有一位小女孩引起了我的注意,她的名字叫天天。她的父母平時工作特別忙,很少照顧孩子,都是由奶奶照顧,由于老人家年紀大了,很少帶她出門與其他人接觸,因此她特別的內向,幾乎不與人交流,時常都是低頭不語。即便是老師小朋友主動與她打招呼,她也只是用點頭搖頭來代替語言。
關鍵詞:內向幼兒;社會交往
人的一生中,大部分時間在與人交往中度過,可見有效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安安總是喜歡自言自語,不停的擺弄自己的手指,或者盤弄頭發。她的內心及其缺乏安全感。這樣一個沉默寡言的女孩,我們應該如何引導她呢?為此,我和家長積極交流溝通,全班小朋友都向這位家庭成員伸出了友誼之手,希望她能變得開朗一些。
一、明確目標,了解該年齡段幼兒性格特點。
“綱要”中指出:4—5歲幼兒的社會認知能力明顯提高,有意行為開始發展,懂得更多的社會規則,行為規則。能關心他人的情感反應,出現最初步的關心、同情反應,友好、助人,合作行為明顯增多。在自我意識方面,他們開始能體驗到自己的內在心理活動、情緒情感和行為反應,能以他人的要求控制自己的行為,自制能力開始發展。
二、細致觀察,了解幼兒性格找出不足之處。
通過對天天的長期觀察及與家長的交流,我了解到她在家中,喜歡一個人看電視、看各種書籍,很少與家人交流。最近,天天的家里又多了一位小妹妹,天天雖然嘴上不說,但他經常一個人躲在角落哭泣,偶爾會大聲的叫嚷:“你們都不愛我了,你們只愛妹妹,能來個人管管我嗎?”可見在家中,天天的生活較單一無味,有時他會感到很不開心。
在園時,細致觀察:
事件1:入園已有2個月了,天天整天在位置上,低著頭一言不發,從來不和旁邊的小朋友交流。老師小朋友與她交流特別困難,往往換來的是沉默不語,得不到任何回應。集體活動時,她總是漠然的呆在一邊,從來不會主動參與,“今天我們來玩找朋友的游戲好嗎?誰愿意跟著音樂找一找你的好朋友。”天天坐在位子上沒有任何反應。我邀請了幾位孩子后對她說:“你愿意和大家一起找好朋友嗎?”天天不說話。我又繼續問道:“你愿意嗎?”我連續問了四五次,仍舊沒有得到她的答復,換來的只是她將小腦袋扭轉到了另一邊。
事件2:孩子們排隊洗手時,天天總是站在一邊不動,必須要老師走過去手把手的拉,“天天,你可以自己洗手嗎?你是聰明的孩子,你看其他小朋友都自己洗手,你也試試看好嗎?”可她站在那一動不動,待其他小朋友都洗好了,她仍舊在那站著。老師只好幫助她把手洗干凈,告訴她毛巾在哪,如何擦手,一步一步手把手的引導她。
不管是什么活動,安安總是這樣一副表情,一個動作。讓老師們即心疼又著急。不知如何來引導她,讓她變得稍微開朗些。
三、家園共育,從生活點滴鼓勵幼兒與人交往。
一個人的交往能力,雖然先天遺傳的成分,但后天的培養更為重要。
隨著社會的發展,情商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幼兒期正處于情緒情感發展的關鍵時期,應在發展孩子智商的同時,也關心孩子的情商的培養,學會與人交往。
在家庭中:
1、父母要為孩子作出表率
《幼兒心理學》認為幼兒的主要特點是善于模仿。要想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必須善于抓住幼兒的模仿特點,在社會交往中,為幼兒的模仿提供平臺,讓幼兒去模仿,去學會社會交往。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應作出表率,如主動邀請幼兒的伙伴來家里玩,家長熱情招待,倒水、遞水果或飲料等,還可以通過與幼兒們進行交談、游戲促進幼兒之間的溝通,在小客人走時,要禮貌的送行,歡迎下次再來。
2、選擇合理的家教方式,培養孩子堅強自主的性格品質
要提高孩子的情商,就必須選擇合理的家教方式,既不溺愛孩子,又不壓抑孩子內心發展的欲望,要注意培養孩子堅強自主的性格品質。
3、鼓勵孩子多與同伴交往,在交往活動中提高孩子的情商。
多帶幼兒去戶外玩耍,在家長的陪伴下與其他幼兒進行交流、游戲,讓幼兒有安全感,在幼兒遇到問題時,家長給予適當的引導,逐步積累交往經驗。
在幼兒園中:
1、根據幼兒特點培養社會交往能力。
創設情境來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可以讓年齡和發展水平相近的幼兒進行交流,促進他們獨立思考,有助于他們聽取、比較、思考不同的意見,有助于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和鍛煉,對幼兒智力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
2、游戲教學,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
游戲是適應幼兒特點的活動,也是能夠促進幼兒交往的最好方式。它不僅使幼兒在玩中學,也使幼兒在玩中與同伴接觸、與同伴交往。在活動中,給幼兒提出適應的問題或參與要求,多設置一些與社會交往有關的游戲,使幼兒大膽與別人交談,積極參加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同時也使幼兒產生社會交往的欲望和興趣。
3、學會合作,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
教師平時可多開展合作類游戲。如:兩人三足、搭拱橋、丟手絹等多人或集體游戲,增加幼兒交流的機會,在輕松的氛圍中和同伴共同感受游戲帶來的快樂。
4、發揮長處、為班級幼兒服務。
該幼兒認識很多字,教師可利用這一點,在課余時間請他為班級小朋友讀故事,增加在集體面前的表現機會,增強自信心。
5、社會活動,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
為幼兒創造機會,幫助幼兒感知和理解他人的情感、愿望。如在游玩時,教師可以讓幼兒去接觸殘疾人,由幼兒去幫助他們做一點小事,如帶過馬路等,培養孩子的同情心和愛必,使幼兒能支持和關愛這個世界,通過一些活動去矯正幼兒自私性的行為,幫助幼兒與同伴之間消除隔閡,讓孩子與不同對象交流,可有效地促進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
同伴交往是幼兒社會化的重要途徑,幼兒只有在能與同伴友好交往的基礎上,才能發揮個體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因此。我們不但要重視幼兒的智商發展,更重要的是重視幼兒情商發展,良好人格的建立。使幼兒更好的認識自己、評價自己。為以后的學習生活打下更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2]《如何培養幼兒交往能力》?????中國幼教網
(作者單位:江寧區麒麟丹霞路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