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紀禹
摘要:在當前環境污染問題中,只有加強環境監測,才能全面認識環境問題,從而采取有效的環境治理技術,促進環境的健康發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環境監測是環境治理的基礎,環境治理是環境監測的最終目標。
關鍵詞:環境監測;環境治理;促進
1 環境監測和環境治理的基本認識
根據我國環境保護法的要求,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主持建立環境監測體系,制定監測標準,建立監測網絡,加強對環境監測的管理。環境監測,簡單地說,指的是使用一些技術來監控材料影響環境質量的因素,然后根據監測結果分析,確定該地區的環境質量和這個地區的環境污染的變化,是一種分析和判斷環境污染情況。此外,環境監測還可以通過檢測一些對環境有影響的物質的含量和排放量來預測該地區的環境變化,從而確定該地區的環境質量。這也是對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的科學數據支持。所謂環境治理,就是進行治理各種環境污染的活動。環境監測在環境治理的調查和監督的功能,環境監測可以通過研究發現許多治理環境的需要,也可以根據相應的監測標準監督企業污染排放等問題可以有效防止環境污染形勢進一步擴大,管理對環境有促進作用。
2 環境監測對環境治理的有效促進
2.1 開展科學治理
一方面,環境監測可以發現污染源,并根據不同的污染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環境污染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人為的污染,污染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如食品白色垃圾污染和排放污染,汽車尾氣污染,浪費生命,把污染造成的污染,企業生產,這需要根據不同的污染原因,不同的污染情況,有針對性的選擇不同的污染控制方案進行處理;另一方面,區域特征也會對污染控制產生影響。根據不同的地區,污染情況不一樣,環境治理的方法也不一樣。此外,由于區域差異,環境污染程度也不一樣。在這個時候,應該優先處理污染嚴重的地區和人口相對密集的地區。此外,在進行環境治理后,有必要針對不同的區域重點實施環境污染防治措施,以提高區域環境污染的防治能力,提供科學有效的保護,促進環境治理的順利進行。
2.2 治理工作提供技術支持
首先,環境監測系統的智能化大大提高了環境治理的工作效率。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環境監測技術的不斷完善,目前環境監測系統的智能化開發已經初步實現。本系統實現了對環境監測各個環節的實時監測,促進了環境監測水平的提高。其次,由于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現在環境監測基本實現了自動化,監測過程基本實現了計算機化,監測設備也越來越方便。先進的設備可以提高環境監測的準確性和效率;最后,提高環境監測精度是環境治理的有力技術支撐。監控分析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它采用了多學科知識理論的綜合分析。在這個過程中,首先利用化學分析法對需要檢查的污染因素的實際含量進行監測,從而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其次,在確定分析方法后,選擇樣品進行定量或定性測試,最后直接完成整個測試的數據處理。目前常用的檢測分析方法有很多,其中化學分析方法包括體積分析和色譜分析。最先進的現代檢測技術已應用于水污染檢測。它可以突破水體污染檢測中常見的水深、顏色等條件的限制,直接對其進行高速分析,從而在瞬間獲得權威的檢測結果。這些技術和方法大大提高了檢測的準確性。
2.3 監督作用
環境監測在環境治理過程中,除了對環境污染進行監測和為環境治理提供技術支持外,還發揮著重要的監督作用。通過環境監測,環境問題可以及時和有效地檢測并反饋,也有利于當地環保組織和城市建設人員更好地制定和頒布的環境保護制度和法律規定,以有效地督促環境管理的正常和順利進行。其實,每一次定期的環境監測都是對當地企業的排放、區域環境治理和綠化進行定期檢查,起到監督作用。它將發布同一地區的環境監測數據,實際數據能夠直接反映情況,特別是對一些企業來說,監管壓力很大。首先,可以檢查這些企業是否嚴格遵守國家或地區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法律規定,是否在監測后及時對造成重大污染的環節進行反思處理;這不僅可以有效地避免一些企業忽視環境保護法規,忽視環境污染,盲目追求經濟利益,打擊高污染企業,對那些造成環境污染的人給予相應的懲罰;也是對企業污染控制能力的一種監督,有利于提高企業的污染控制能力和對污染的重視程度;另外,根據監測數據,可以對部分等待審批的企業事業單位進行審批,并根據數據表發放排污許可證。因此,環境監測對污染具有監督作用,對污染情況進行監督管理,有利于促進環境控制工作的順利進行。
總之,環境污染的頻繁發生嚴重影響了經濟的和諧健康發展,阻礙了綠色經濟的發展,構建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因此,要加強環境治理工作。當今,隨著生態文明的發展,環境治理已成為關系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問題。是經濟轉型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重要因素。我國對環境監測與環境治理的研究時間雖短,但環境治理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學習學習,充分發揮環境監測的監督作用,做好環境保護工作,走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王春花,高申芳 . 大氣污染的環境監測及治理措施分析 [J]. 化工設計通訊,2018(3):194.
[2]高堃?. 環境監測對環境治理的促進性探討 [J]. 環境與發展,2017(9):117,121.
[3]何佳,李祥和 . 環境監測實驗室的污染及防治對策研究 [J]. 環境科學與管理,2014(6):67-69.
[4]許彭 . 農村環境污染的原因、防治措施及環境監測方案探討 [J]. 環境與發展,2018(4):91,93.
(作者單位:華瑞聯合水務(大連)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