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國強 常州旅游商貿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引言:在常州市大力發展“智慧城市”建設的旗幟下,我校以“國示范”建設為契機,利用云服務技術同時借鑒互聯網+模式,圍繞教育信息化、智慧化建設,制定了具有教務管理功能的平臺化、移動化的應用系統——常州旅游商貿高職校智慧校園信息管理系統。我校的“智慧校園信息系統”集成了像教務管理系統、學生管理系統、基礎數據維護系統、超星平臺、學生德育管理系統等系統。其中教務管理系統包含:教師課表、授課計劃書、調課管理、教學任務書、學生信息管理、教師信息管理、精品開放課程等多方面內容。

1.1 編寫目的:本系統在設計時考慮了高職校學年學分制、選修課學分制以及中專和大專等不同階段的需求,為學校的教務系統進行統一管理提供一個平臺化、移動化的應用系統,解決學校教務教學管理煩亂的難題。學校所有的任課老師擁有一個可以登錄教務管理系統的帳號,但權限不同。通過此平臺可以了解各位任課老師對學生的印象和學生的學校成績,以便讓家長及時了解學生的在校表現。老師可以通過此平臺和學生及家長及時互動。通過此平臺學校還可以建立學生的管理檔案,方便了對檔案的管理。
1.2 項目背景:按照《教育管理信息化標準》,結合學校在教育管理過程中的實際需求,使用主流程序語言進行編寫。教務系統、信息門戶賬號為學號,新生初始密碼為身份證號碼后8位(如包含字母的為大寫X),教師賬號為規定的工號。系統所采用的信息標準和國家標準、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標準》等信息標準相兼容,學籍管理系統,考試出題系統,教學評估系統,成績管理系統等功能有機集成于一體,與學校原有各應用系統的數據相整合,并逐步地根據學校的確實需求進一步研發出新的模塊并進行系統升級,基本實現了無縫銜接,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的總體效率有所提高。
我校逐年推進學校的信息化程度,經過三年的實踐,已完成了方案中的大部分目標,其中重點進行的是“3721”項目。“3721”其中的3指三大平臺、7指七個空間、2指兩個拓展、1指一個追求。通過建設三大信息化基礎架構平臺,實現有線無線全覆蓋、統一認證、統一數據標準,將涉及到排課、選課、成績管理、評教等諸多方面日趨繁重、復雜的教務管理工作通過有高效、靈活的管理工具支撐,打通在建和已建的各種應用系統,實現數據的共建共享,促進職業資源整合和共建共享,向包括職業院校在內的全社會開放。通過智慧校園教務管理系統的支撐,學校在線制作人才培養方案,設置學分要求、職業技能證書要求和教學任務書。教務管理系統每學期可根據教學任務書自動生成授課計劃,減少教務員排課的工作量,也可直接上傳電子培養方案到網絡平臺,供存檔查詢。不僅方便學生和老師查看,還能在學生畢業時根據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予以自動畢業的許可。
智慧校園教務管理系統提供個性化的學習資源并且與實訓實習系統互動,實現了與企業以及相關國際合作單位的溝通,通過數字化通信,多媒體技術,光影數控平臺等多項國際領先技術為教師教學體驗、學生興趣培育、教學成果分享提升層次,為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提升其綜合素質能力提供支撐。與此同時,智慧校園教務管理系統優化了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通過個人信息終端,實時了解相關休閑區域的使用率,正在討論的話題;可遠程預定座位,定時進入相關場所;能網絡訂購、實現人到即能享用。結合學校的專業特點和學生的實際能力,實現學生參與到服務場所的服務技能提供;實現學校各樓寓場室的電、空調的能耗實時記錄、遠程抄表、可視可控。主要場館、實訓室預約登記、刷卡進入、刷卡出門,實現遠程終端的 App 應用。網上維護報修系統、實現訂單式和可追溯性的服務,并且實現服務指標可量化,可評分化,實現服務全程管控無死角。教職工收入查詢系統、固定資產、倉儲數據查詢系統,實現信息公開和可維護、可追溯。打通學生、教師、課程、管理的綜合學習成長平臺及個人成長空間,通過個人成長空間把老師、學生,家長與學校的教學資源、學習消費、生活休閑及校友情緊密結合在一起。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實施精品課程教育,提高了教學實踐活動的成效。學生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多元化學習,能充分利用網絡數字化資源,學生學習方式和效率有了顯著提高。
智慧校園教務管理系統的研究和實施對提高管理水平、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義,但在實際建設中會遇到以下幾大問題:1. 管理組織問題: 網絡教務管理的協調和溝通是一個新的課題,但我校并沒有建立一個實際的網絡教務管理管理組織。網絡管理和聯絡人員不明確,系部教務員和學校教務員之間沒有很好的銜接,往往會出現彼此扯皮的問題。由于各職能部門信息網絡管理人員各行其是,無法實現教學資源的最優配置,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效率低下。2.技術層面問題: 教務管理系統的數據軟件每年需要不斷地更新,不斷地升級,但學校各部門的網絡管理人員技術水平參差不齊,服務器和軟件資源升級不及時,導致數據備份不完整,數據刪除不及時,形成人為的信息資源障礙,原創以及創新性優質資源匱乏。3. 安全管理問題: 我校目前網絡安全管理和應用系統的用戶管理基本上沒有專人負責,責權人不明確,制度不完整。防火墻和防病毒的技術安全措施不能及時升級。只有完善安全防控體系,建立相關的監控機制并落實安全規章制度,落實校園上網實名登記管理,對網絡安全做到進一步的細化管理,才能防微杜漸,避免發生問題。
作為高職校教學管理工作的中心樞紐,教務管理工作的現代化、智能化、易操作化勢在必行。高職學校要想不斷的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就必須要建立“智慧校園”教務管理系統。它不僅是高職校正常教學秩序,教學計劃實施, 教學質量提高和辦學水平提高的必要保證,而且是學校的形象工程,對學校的品牌提升有著重要的意義。然而,“智慧校園”教務管理系統在實施過程中也會帶來很多的問題,對于“智慧校園”教務管理系統在教育中的發展不能夠急于求成,要堅信其作用和前景,不斷探索新的發展方向。
[1]黃榮懷,張進寶,胡永斌,楊俊鋒.智慧校園:數字校園發展的必然趨勢[J].開放教育研2012,(8):12-17.
[2] 王同聚,張嘉志.中小學“智慧校園”建設和應用模式探索[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4(1):61-61.
[3]陳明選,徐旸.基于物聯網的智慧校園建設與發展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04).
[4]沈潔,黃宇星.智慧校園及其構建初探[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1,(6):122-125.
[5]宓詠.智慧校園離不開資源與應用[J].中國教育網絡,2011,(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