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嫻
(南寧市社會科學院,廣西 南寧 530022)
艾滋病(AIDS)是一種病死率極高的傳染病,它的疫情正從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蔓延,已成為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在開展青少年艾滋病預防工作中,高職院校學生是一個相對重要的群體,他們以后多從事服務行業工作,接觸各類人群,急需進行教育[1]。為了清楚了解高職院校學生對艾滋病相關知識的了解、態度及需求等情況,探索適合他們的健康教育方式方法,提高在高職院校開展艾滋病防治宣傳和教育的有效性,我們進行了相關調查,現介紹如下。
2016年4 月,隨機抽取廣西4所高職院校的1 000名在校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年齡16~22歲,平均年齡19歲。
自行設計問卷,包括被調查者基本情況、AIDS相關知識、對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態度、獲取AIDS相關知識的途徑、自身行為等共計37題。問卷不記名,不予任何提示,由調查對象匿名填寫,當場收回。發放問卷1 000份,收回有效問卷884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88.4%,其中男生472人,占53.4%,女生 412 人,占 46.6%。
根據學生對預防艾滋病知識的回答情況顯示,高職院校學生對艾滋病三大主要傳播途徑知識(輸血或使用血制品、與感染HIV的人性交、患艾滋病的婦女懷孕時可以感染胎兒)掌握較好,回答正確率均超過90%,但對母嬰傳播中“可以通過乳汁感染嬰兒”的途徑了解不夠,知曉率僅為59.4%。對于一些不會傳播艾滋病的途徑如握手、擁抱、禮節性接吻、共用游泳池等問題,學生的回答正確率在96%以上。這說明隨著防治艾滋病宣傳教育工程的實施,預防艾滋病的知識得到普及,大部分學生認為日常生活中的接觸不會傳播艾滋病,對艾滋病相關知識較為了解,但對“共用剃須刀、牙刷,共用餐具”不會傳播艾滋病的知曉率僅為59.0%,宣傳工作有待進一步深入開展。具體見表1。
調查發現,86.0%的高職院校學生同情并關懷AIDS患者。由此可見,隨著防治艾滋病相關知識的宣傳,社會對艾滋病患者的態度逐步由恐懼和排斥轉換為同情和關懷,而且男生表現得更為寬容。目前學生的性觀念日趨開放,有71.0%的學生表示可以接受婚前性行為,62.0%的學生贊同婚前同居行為。因此,在高職院校學生中很有必要開展與艾滋病相關的健康教育。

表1 高職院校學生對AIDS相關知識的知曉情況

表2 高職院校學生對于AIDS的相關態度
研究結果顯示:有371人(42.0%)與異性有過擁抱、親吻等行為;97人(11.0%)有過性行為,且66.0%有過性行為的學生初次性行為發生在 16~18歲;初次發生性行為時,未使用安全套的有72人(74.2%)。具體見表3。切斷艾滋病性傳播最有效的途徑是使用安全套,盡管部分學生知曉安全套能預防艾滋病,但發生性行為時使用安全套的卻是極少數,導致容易感染艾滋病的危險行為發生率比較高。因此,面向學生開展增強自我保護意識、自覺抵制艾滋病的健康教育至關重要。
高職院校學生艾滋病知識主要來源于報刊(78.6%)、廣播電視(66.9%);其次來源于學校的衛生保健課、健康教育課;而從同學、朋友和瀏覽網頁獲得知識的比例較低,分別為39.3%和35.2%;來源于家人的最少,僅為4.0%。由此可見,由于受傳統因素影響,父母對孩子的性教育問題往往是避而不談,對孩子預防艾滋病知識的家庭教育嚴重缺失。高職院校學生對艾滋病相關知識有強烈的需求,40.0%想了解性生理知識,38.0%想了解性心理知識,這顯示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比較強。對于最喜歡的AIDS知識宣傳形式,排在第一位的是知識講座(57.0%),可見學生對獲取系統的預防艾滋病的知識具有較強的意愿;而書籍報刊(44.9%)、電視(44.0%)、宣傳欄(43.8%)等傳統方式仍然是較容易接受的預防艾滋病知識的宣傳方式,這對構建預防艾滋病知識宣傳平臺具有重要意義。具體見表4。

表3 高職院校學生AIDS相關行為

表4 高職院校學生AIDS知識來源及需求
近年來,廣西實施艾滋病防治攻堅工程,取得了顯著進展,艾滋病疫情得到遏制,但是艾滋病流行形勢仍然嚴峻。有調查表明,部分院校存在艾滋病防治教育重視不夠、工作不到位、教育效果有待增強等問題,部分院校甚至出現學生艾滋病疫情上升的趨勢。防治艾滋病重在預防,而健康教育則是預防艾滋病的第一道屏障。學校是開展預防艾滋病教育的重要場所,是向青少年傳授預防艾滋病知識和技能的有效途徑[2]。因此,在高職院校學生中開展預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增強學生抵御艾滋病侵襲的能力,是教育部門和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切實提高教育行政部門和高職院校對艾滋病防控宣傳教育重要性及緊迫性的認識,認真落實國務院的部署和教育部相關文件要求,加強學生艾滋病防治知識宣傳教育,推進高職院校艾滋病防控工作深入開展。
目前,我國已將預防艾滋病的知識納入學校健康教育課程。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建立疫情通報制度進一步加強學校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通知》[3],要求高校每學年每位在校學生不少于1課時預防艾滋病專題講座的時間。如何采取有效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對高職院校學生進行預防艾滋病教育,讓他們能夠掌握預防艾滋病的科學知識至關重要。首先,學校應注重教育的多樣性。充分利用課堂教學主渠道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擴大高職院校預防艾滋病教育工作的覆蓋面;鼓勵學校通過講座、專欄、自媒體等多種方式普及禁毒、無償獻血、生殖健康等艾滋病綜合防治知識,促進學生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及能力,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充分利用每年的艾滋病宣傳日、學生節假日、畢業生實習期等重要節點,采取靈活方式集中宣傳艾滋病防治知識。其次,學校應注重教育的針對性。根據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制訂符合學校實際的宣傳教育措施;對學生感覺最缺乏的知識進行重點講解,增強學習的有效性;針對少數學生存在的容易感染艾滋病的危險行為,采用健康咨詢、同伴教育等形式,加強防控知識宣傳教育,有效降低患AIDS的風險。再次,學校應注重教育的實效性。調動學生參與宣傳活動的積極性,發揮青年志愿者的作用,開展防治艾滋病宣傳活動;利用校園社團等平臺,鼓勵學生參與預防艾滋病知識宣傳活動;同時,整合學校宣傳部門、教務部門、學生工作部門、校醫院等資源,調動校內各部門參與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積極性,共同推進高職院校艾滋病防控工作;加強與衛生部門、社區等的溝通聯系,建立學校預防艾滋病教育工作機制,共同做好高職院校的艾滋病防控教育工作。
加強與衛生部門的合作,持續開展高職院校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師資培訓,重點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識、相關政策、以生活技能為基礎的防控艾滋病的教育教學方法等內容,讓教師系統、全面地掌握艾滋病綜合防控知識,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借鑒河南省先進經驗,有條件的地方可利用當地醫院建立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師資培訓基地。教研部門根據學校實際,將防控艾滋病教育教學研究納入教研工作中,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特點,開展知識傳播與技能培養相結合的教研工作。根據預防艾滋病教育教學要求,教師不斷創新教育教學方式方法,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設計符合學生實際的多媒體教學課件,以提高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孫莉,王玨,張建新,等.成都市某職高學生的性病艾滋病知識態度行為調查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02,29(3):450-452.
[2]教育部,衛生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預防艾滋病教育工作的意見[EB/OL].http://blog.sina.com.2012-02-04.
[3]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建立疫情通報制度進一步加 強 學校 艾 滋 病 防 控 工 作 的 通 知[EB/OL].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9/201510/t20151019_214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