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媛媛
摘要:情感類廣播節目以其特有的魅力得到了聽眾的青睞,全國眾多電臺開辦了許多同類節目。上海浦東廣播電臺制作的《晚安,我對你說》節目是較成功的個案,本文將在網絡傳播技術飛速發展的環境下,從其節目發展、特色和革新三方面探索該節目在融媒時代的突圍之路,希望對今后廣播節目的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傳統媒體 臺網互動 粉絲生產 情感類廣播節目
臺網互動指的是電視臺或廣播電臺利用網絡平臺,與觀眾展開線上線下的交流互動模式。臺與網間取長補短,共同傳播某一信息,形成跨媒體、跨領域、跨地域的全方位、立體化傳播合力。①廣播作為傳統媒體要在新媒體時代鞏固原有的聽眾并擴大其受眾面,就必須在形式和內容上進行創新來展示節目無可替代的特性。如今,越來越多的傳統媒體開始利用網絡平臺傳播產品內容,以此吸引更多的受眾,擴大其品牌影響力。
節目發展:從網絡短音頻到廣播電臺播出的互動模式
上海浦東廣播電臺制作的《晚安,我對你說》節目于2015年8月率先在音頻分享平臺喜馬拉雅開播,10月開通微信公眾號,隨后于2016年4月在電臺上線。節目在浦東廣播電臺每晚22點到24點播出,其形式內容包括主持人解說、美文、聽友互動等。喜馬拉雅平臺上每日更新一篇10分鐘左右的美文,微信公眾號上每日更新20分鐘的節目精編版。相較于傳統的長達幾小時的廣播節目,《晚安,我對你說》在這兩大平臺上制作的內容短小精悍、信息集中化、傳播碎片化的網絡短音頻更有利于吸引年輕聽眾的收聽。2017年2月21日,公眾號推送每日增加一條“聽你說”,分享聽友的各樣心情。另外還開設微信群,開展線下活動,通過種種辦法提高聽眾反饋節目的活躍度。《晚安,我對你說》成功搭建了三平臺的傳播模式,節目也在平穩中快速發展。
該檔欄目多集中于愛情、親情、友情等話題,顯示出了強大的人文關懷,以獨特的情感角度,給一群需要情感慰藉的聽友帶來心靈撫慰。其給全國聽友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贏得了廣大聽眾尤其是女性聽眾的鐘愛,在同質化嚴重的夜話情感類節目中獨辟蹊徑,展現了廣播節目的魅力。《晚安,我對你說》取得的成功,一方面來自于節目內容的高水準創作,緊跟時代潮流,積極創新,尋找節目新發力點,另一方面節目制作方不斷開拓節目傳播平臺,擴展其受眾面,給聽眾帶來一場場精彩的聽覺盛宴。
《晚安,我對你說》開播兩年有余,在各個平臺上累積了40多萬粉絲,浦東電臺節目開播至今一直保持全頻率收聽率排名第一的紀錄,在喜馬拉雅平臺上的播放率更是達4300萬次,平臺情感類節目中最高,主播彼岸在喜馬拉雅百萬主播排名中位列第八。
節目特色:在黑夜里傳遞溫情之聲
《晚安,我對你說》每期完整節目以美文、音樂、聽友互動為主。這檔深夜情感節目溫情脈脈,溫暖甜潤,猶如一杯散發淡淡幽香的清茶,直入心田,沁人心脾。
精準定位,打造獨特招牌。《晚安,我對你說》節目定位在情感類廣播節目。在中國廣播節目中,情感類節目不缺少自己的舞臺,有私密話題類的,有心靈雞湯類,有公共交友類和關于情感婚姻的小說和廣播劇放送等形式。《晚安,我對你說》屬于心靈雞湯類的情感節目,但別出心裁,最出彩的地方在于既緊扣情感的話題,又增添了不少新鮮的內容和多變的形式,擺脫了情感類廣播節目的套路。
《晚安,我對你說》節目在以20到40歲的女性聽眾為受眾目標的同時,不忘擴展邊緣受眾。節目除了在上海本地播放內容,更利用新媒體矩陣,開放喜馬拉雅平臺和微信平臺來傳播節目,不單講上海人的所聽所聞,而是面對全國聽眾,講述中國人的情感故事。聽眾來自祖國各地甚至還有在海外的留學生,節目的實際受眾得到了最大化的呈現。
現實選題,擊中聽眾內心。《晚安,我對你說》每期節目選題各異,主要以人的情感為核心的思想,包括了愛情、友情、親情等感性心理因素。如“七年之癢”、剩女、父愛等話題。如今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思想、文化朝多元化發展,因此每期節目選定一個符合時代發展潮流的主題至關重要。這些話題是人們在生活中常出現但難以啟齒的人生感悟,受眾想要把情感的困苦通過某種方式發泄出來。《晚安,我對你說》不僅是人們情緒發泄的出口,同時也是化解這些情感痛苦的開導之地。就比如在英雄這一選題之下,更加強調做一個普普通通、熱愛生活的“英雄”。針對日常生活中的人情世故,有贊揚有議論,這樣具有現實意義的節目無疑是把一檔情感類的廣播節目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境界。
溫暖嗓音,傳遞多彩世界。《晚安,我對你說》是一名男性主持人,其獨特的嗓音魅力能夠抓住聽友的耳朵。使用男性主持人,以男性的視角來詮釋情感的紛擾,解讀世界的多彩,給廣大的女性受眾提供了一個大相徑庭的視點。主持人彼岸一般首先會對聽眾的情感分享進行一番點評,并提出富有哲理的觀點,然后在不打擊聽眾積極性的前提下,向其闡述自己的看法,也是整個節目充滿人情味的地方。另外,主持人也會向聽眾推薦許多比較冷門但很有意義的影片和文學作品,帶給聽眾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識,由此豐富了整個節目的內容。
配樂精到,富有感染力。大部分情感類廣播節目是一種主持人解說加上背景音樂的結構模式,通過主持人富有魅力的嗓音和動人的音樂,給那些輾轉反側、孤獨寂寞的人帶來情感上的慰藉。《晚安,我對你說》的配樂使聽眾沉浸在節目的氛圍之中,脫離說教式的單向式傳播方式,給聽眾帶來視聽感官上和情感上的雙重沉浸式體驗。比如在談到減肥的話題時,節目認為女性不應該在乎世俗的眼光,勇敢地做自己,選擇的音樂是Colbie Caillat的《try》和李幸倪的《我不是你的觀賞魚》等女權主義歌曲,并且這類歌曲是以一種慢節奏、悠揚的抒情形式呈現出來,不聒噪,不說教。這種文字與音樂相融合的模式讓受眾將記憶深處的情感釋放出來,得到身心上的解脫。
節目革新:適應融媒時代的粉絲生產
喜馬拉雅平臺吸引粉絲。喜馬拉雅作為國內知名的音頻分享平臺,擁有龐大的用戶群體。《晚安,我對你說》從眾多的節目中脫穎而出,得到全國聽眾的喜愛,很大程度上來自于其美文的選擇。這些美文具有較強的時代性,無一不跟如今社會現狀情感問題相關,讓人們對當下的社會生活有所反思。
節目播出的美文由主播自行挑選并朗讀,如曾連載過張嘉佳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等網絡上較知名的文章。此外節目有相當一部分的美文是由節目粉絲撰寫的,由受眾分享自己發生過、聽過的心情和故事,讓聽眾之間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這樣,受眾不再是單一的信息內容的接受終端,而是傳播主體。除此之外,聽眾在收聽節目之后,撰寫自己的文章,再由制作方篩選,做出新的音頻,如此循環往復,生產出了一期又一期新內容,不斷增添了節目的生命力和活力。節目中除了精品美文、粉絲投稿外,還有主持人故事分享,主持人將自己的故事寫下來,再通過聲音傳到聽眾的耳朵里。
《晚安,我對你說》還在喜馬拉雅平臺上開放直播,采用一問一答的形式來解答聽眾情感上的困惑,與聽眾進行互動。比如在2017年春節期間進行了一次音頻直播,主題叫做“到不了的叫遠方,回不去的叫家鄉”,主持人回答了過年時因工作無法回家該如何解決等各類問題。直播是廣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晚安,我對你說》作為一檔錄播廣播節目,不能實時地與聽眾進行音頻互動是節目的短板。
微信平臺鞏固粉絲群體。微信作為主流的社交平臺,受眾粘合度強,有利于穩定和擴展受眾群體。《晚安,我對你說》在微信平臺上的內容創作集中于與聽友之間的互動模式和品牌優化。在微信平臺上節目制作方會推送節目精編版,以及部分美文的音頻文字內容。這使得節目不再是簡單地通過聲音進行傳播的載體,而是將音頻、文字、圖片等構成多方面傳播途徑。除在每條推送下與聽眾互動外,自2017年3月2日起,《晚安,我對你說》還在微信平臺上增加一條“聽你說”推送,將之前的話題中粉絲的留言進行節選、匯總,使大部分的聽眾容易從一種疏離的狀態逐漸擁有一種參與感,滿足了粉絲的參與心理,又豐富了節目的內容。節目更建立了微信群,為各位聽眾提供隨時隨地表達言論的平臺,打破了時空的局限,最大程度地滿足聽眾的需求,增加了聽眾對節目的認同感。
《晚安,我對你說》節目通過微信平臺開展了許多線下活動來鞏固粉絲群體。主播彼岸每月會將微信及喜馬拉雅平臺上的打賞費用提現,捐贈給“免費午餐”計劃,與節目聽眾一起獻一份愛心。此外主播彼岸還開展了微信的線下贈書活動,聽眾積極參與其中。與受眾進行線下交流,有利于《晚安,我對你說》提升其社會影響力。
參考文獻:1.孫 巖:《媒介融合背景下的臺網互動》,《收視中國》,2011(7)。
2.余 玉:《透析電視品牌欄目“個性化”特質——以江西衛視《傳奇故事》為例》,《聲屏世界》,2007(9)。
3.郭慶云:《廣播節目中音樂編輯素材研究》,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