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村美術教育受環境、經濟、資源等條件的制約,出現了師資貧乏力、美術教學設備滯后、留守兒童肩負重任等弊端。為響應落實國家“十三五”計劃,解決三農問題,農村美術教育問題迫在眉睫。“蒲公英計劃”順應而生,致力于更新教師理念、優化課程資源配置、關注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農村美術教育對精準扶貧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扶貧工作已進入“肯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期,農村美術教育弊端備受關注。蒲公英行動的目標是使偏遠地區的學生和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學校享受現代化建設帶來的福音,促進教育公平。
關鍵詞:農村美術;蒲公英行動;教育改革
一、農村美術教育現狀
1.美術教師師資匱乏
農村美術教師師資隊伍建設數量不夠、質量不佳。在“鄉村校長計劃中”有這樣一段描述,在偏遠的農村,一個校長就是一個地方的“教育部”部長,由此可見,對農村教師的期盼可謂枯苗望雨。受農村自然環境和經濟的影響,留鄉美術教師赴外學習機會微乎其微,受傳統美術教學束縛,對教學概念化、模式化,漠視了美術的發展性和科學性。農村學校經常出現“一師多用”現象,教師教學任務繁重,課堂缺乏創新性和趣味性,課后不進行教學反思,使農村美術教育工作的開展舉步維艱。
2.美術教學設備滯后
農村學校的硬件設施和軟件設施相對落后。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網絡信息化普及帶來的教育契機衍生了多媒體教學、網課、微課堂等現代化教學設備,這些發展帶來了多元美術視角和各流行文化的沖擊,中小城市的學生站在巨人的肩膀看世界,在視覺思維和創新意識上更勝一籌。其次,農村美術繪畫媒介、繪畫種類止步不前,僅限于圖畫本和水彩筆,相比于中小城市的繪畫種類、繪畫媒介方式過于單一、枯燥。教學設備的匱乏,使教學活動的開展如履薄冰,縱有高質量的師資團隊也不過是巧婦難為無米之飲。
3.農村留守兒童肩負重任
據統計,中國有70%的中小學生是來自農村,這些學生大多是父母在外的留守兒童。來自“學校”“家庭”的重任使他們負重前行。急于躍出“農門”急功近利的金蟾折桂,頭懸案,錐刺股的傳統學習壓力,使他們只注重語文、數學、外語的學習,美術課程不被重視。加之受經濟條件的制約,學生們買不起教科書式的圖畫冊和美術器材,被貧窮限制了想象。其次,教師枯燥、傳統的填鴨灌輸式教學方式,讓學生學習積極性不夠。美術教材的的編寫滲透著城市喜聞樂見的審美情趣和一些獵奇的民族審美觀,讓美術課程蒙上了神秘的面紗。美術課對農村學生來說是奢侈品,不是生活必需品。
二、“蒲公英行動”為鄉村美術教育增資添彩
1.春風化雨,助推教師專業成長
“蒲公英行動”扎根農村,以學生發展為根本,培養教師辛勤耕耘,桃李芬芳為目標,助推教師的專業成長,無私奉獻的在農村大地播撒愛的種子,培養學科帶頭人,以點帶面,以個體帶動全體的方式為農村美術教育增資添彩。提升“師德”建設是肥沃農村美術教育的重要抓手。“蒲公英”更新教學理念,提升教學水平,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以趣味性、靈活性、創造性為出發點,把傳統的教室教學轉移到廣闊無垠的戶外,打破束縛,讓學生更直觀的感受美、發現美、創造美,從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這樣一支師德崇高,專業精湛,具有時代前沿的教學理念必定會為農村美術教育注入新的血液。
2.挖掘民間美術資源,做傳統文化傳承者
“蒲公英”立足實踐,因地制宜,開發當地豐富的民間美術資源,使之成為獨具特色的校本課程。民間美術是傳統文化長期的歷史積淀和傳承,體現著獨特的思維方式和民族審美情懷。民間美術進課堂,不僅有利于整合資源配置,還有利于發揚優秀的民間文化,使學生樹立強烈的民族認同感,培養鄉土情懷和民族認同感,從文化自覺到文化自信。
3.關注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
農村留守兒童長期缺乏父母關愛,在心理上造成了后天性的創傷,“蒲公英”的到來,給他們帶來了心靈上的慰藉,用繪畫的方式打開內心的閉塞通道。“蒲公英行動”關注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為他們帶來希望。它們的到來,為昔日冷清的課堂帶來溫暖。留守兒童因親人沒有常常作伴,關愛的流失,致身心健康處于麻痹、空虛的狀態。美術學習是一種有效心理疏導方式,志愿者們與學生共同創作,關注他們的發展因材施教,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引導其正確認識自己,為他們插上夢想起飛的翅膀。
三、實施建議
(一)深入調研,量身定做
蒲公英行動根植鄉土,深入發掘民間美術資源,因地制宜。不同的地域特色開發創造出不同的教學靈感,蒲公英活動應聽民言、訪民情、調農戶,深入了解地域民間美術歷史文化內涵,請當地資質民間藝人共同參與美術活動中來,做到技藝并存,落實民間美術進課堂,民族文化進校園的理念。
(二)聚集焦點,精準培養
1.精準圈點
對農村地貌、資源優勢進行斟酌篩選,形成切實可行的計劃方案。大部分農村學校依然保持著“原始特色”,停滯不前。所以應針對符合計劃可行性的美術教育進行圈點,劃分好范圍、處理好主次矛盾、由特殊到普通、有個體到全面,精準落實調研工作。
2.精準識才
精準識才不僅限于老師,還要發掘有潛力、有創造力的學生,形成師生強強聯合,以點帶面帶動發展。識可用之才、識可造之材、識可行之才,共同為鄉村美術的發展增威助力。
結語
農村美術的發展仍然處于瓶頸期,隨著蒲公英行動的不斷深入,讓更多的藝術家、優秀的美術教師看在眼里,記在心中并為之動容,不斷地參與進來,蒲公英行動正如它的名字一樣是一個“草根計劃”為中國廣袤的神州大地撒下福音,在多個偏遠農村以遍地生花。讓一枝一葉,一磚一瓦像神筆馬良為農村孩子畫出似錦前程,灌溉農村美術教育。
參考文獻
[1]金萍.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與學生自我保護意識形成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3.
[2]劉愛軍.農村中學美術教育現狀及應對策略[N].濟寧日報,2010-11-24(B02).
[3]陳健勇.農村美術教育現狀及改革、發展策略[D].湖南師范大學,2005.
作者簡介
劉雪,女,1994年12月,湖南懷化人,碩士學位,湖南師范大學,研究方向:藝術學理論。
(作者單位:湖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