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江
摘 要:本文先對近現代工業遺產保護的意義進行簡析,然后在工業遺產評估和加大宣傳、完善保護法律以及區別對待不同遺產基礎上,對近現代工業遺產保護措施做詳細闡述。
關鍵詞:近現代;工業遺產;保護措施
引言
湖南是我國工業發展重省,其每年的工業總產值一直在穩步上升。在我國的工業發展史上,湖南有著舉重若輕的地位,在湘潭以及長沙等這些地區的工業歷史發展之下遺留了很多工業遺產。工業遺產有著一定的歷史、科學和技術價值。因此,對近現代工業遺產保護進行研究有一定現實意義。
1近現代工業遺產保護的意義
工業遺產有著一定的歷史與技術價值,并且也具備一定的社會意義。湖南本身是一大工業省,近些年工業經濟也在不斷提升(如下圖),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遺留了很多工業遺產,是我國工業遺產中最優質和最具代表性的部分。對近現代工業遺產進行保護有下面幾點意義:其一是歷史意義,工業遺產對整個工業發展進程進行了見證,而工業行業的發展對一個城市也有著不小的影響。工業革命也讓科學技術以及社會文化等方面出現了很大變化,通過對工業遺產的保護能夠挖掘城市豐富的文化。其二是社會意義。工業遺產能夠對時代的特征和背景進行呈現與反映,城市歷史越悠久,則工業遺產所包含的文化和底蘊就更豐富多彩。通過對工業遺產的保護,能夠讓人們對將工業作為特征和標志的近現代歷史進行了解。其三是科技意義,工業遺產能夠對每個歷史時期最主流的科學技術進行呈現,通過對工業遺產的保護,能夠呈現出一定的科技意義與價值。
2近現代工業遺產保護的一些思考
2.1對工業遺產進行評估
通過對工業遺產的評估能夠對其價值進行詳細了解,進而對工業遺產包含的文化歷史價值以及社會科學價值進行掌握,以此全方位的保護工業遺產。城市在發展的過程中需要更多空間,不可能把所有的工業遺產都進行完整保留。所以就需要對工業遺產價值做評價工作,在此基礎上選擇將工業遺產保留或者是舍去。要想對工業遺產進行保護,相關部門必須要建設專項小組或者是機構,讓更專業的人員對工業遺產價值進行評定。在對其評價的時候可以通過建設年份、具體行業以及技術設備等方面進行,以此讓方式對工業遺產的價值進行精準的評估。在評估之后把所有工業遺產依據等級分別記錄,以此方便后期對不同等級的工藝遺產進行不同的保護措施,在這基礎上有效的保護工業遺產。
2.2完善工業遺產保護法規
工業遺產已經被列入了文物普查中的重點,很多省市都確定與公布了大量的工業遺產。但是實施保護方式的城市相對較少,一些城市在工業遺產的管理與保護方面的制度還不夠完善。因此,相關部門需要加強對工業遺產相關法律的制定,讓工業遺產能夠被法律法規所保護。通過法律法規的執行,能夠減少工業遺產被破壞和亂改建的現象。同時還需要對城市的房產開發行為進行控制,以此對城市建設和工業遺產保護之間的關系進行協調,在保護城市工業遺產文化的情況下,也能夠促使城市的現代化發展。除此之外還要充分發揮媒體和公眾監督的作用,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加強對工業遺產的宣傳力度,讓大眾了解工業遺產的價值和對保護的意義。
2.3區別處理不同的工業遺產
和其他形式的古跡遺產相比,工業遺產相對特殊。工業遺產的保護不僅僅是簡單的保護工作,而是要對工業遺產建筑風格和特點進行保留,盡可能的留下工業遺產的原始空間。同時也要對工業遺產建筑中包含的歷史信息進行保護,在此基礎上融入新的功能,使其能夠和當前的城市環境相結合。當前有很多城市都通過旅游開發的方式對工業遺產實施了另一種保護方式,例如湖南省的清水塘工業區,這個地區就被劃分成為了四大板塊,并且建設了工業文化旅游主題公園,以此方式轉換工業遺產功能,這也是另外一種保護方式。其中的廠房、車間以及倉庫等都是最重要的構成部分,同時還有歷史時期中國家重要領導人在視察時留下的照片以及題字等。這些工業遺產是當地最珍貴的文化遺產資源,其不但經歷了湖南省的工業發展各個歷史階段,同時也見證了整個湖南地區城市發展的歷史,是城市精神文明的重要承載體,有著十分重要的歷史、藝術、社會和旅游產業的研發價值。通過對不同工業遺產實施不同保護方式,能夠讓工業遺產的文化和內涵被傳承與發揚下去。
結語
工業遺產對城市的發展實現了見證,所以其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和科技價值。隨著城市不斷前進與發展,工業遺產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與關注。因此,需要對這方面展開研究,找到有效的方法,通過對工業遺產價值的評估以及完善相關的保護法律等方面入手,讓工業遺產得到更完備的保護。
參考文獻
[1]徐蘇寧,王國慶,李世芬,李濤,呂正華,劉巖.工業遺產保護與城市更新[J].城市規劃,2017,41(02):81-84+101.
[2]姜曄.工業遺產保護初探[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2(03):49-52.
[3]呂建昌.近現代工業遺產保護模式初探[J].東南文化,2011(04):14-19.
[4]周嵐,宮浩欽.城市工業遺產保護的困境及原因[J].城市問題,2011(07):49-53.
(作者單位:湖南省文物保護利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