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今中國油畫界,追求油畫的中國意味以成為許多畫家的共識。歷經幾代人的努力,中國油畫也以成為不同文化之間的包容的標志。自古,中國的傳統繪畫要求人與自然的的融合,講究氣韻、意境。作為外來文化的傳入中國后,被接受的同時也被賦予了新的意義。陳和西作為南方山水油畫的探索者一直在用自己獨有的方式表達自己對于油畫的認識。他筆下的風景是對于湖湘情懷的寄托,他的作品是浪漫的、寫意的、抒情的、中國的,同時也是文化的、深厚的、廣普的、國際的。他那線條優美、皴擦變化、氣度節奏,從西方油畫找那個另辟蹊徑,又同中國畫異曲同工。
關鍵詞:陳和西;傳統繪畫;西方油畫;湖湘
一、引言
西方的油畫風景和中國的山水畫描繪的對象都是自然風景,但由于中國人對自然的特有的理解、體悟以及表現方法、材料等原因,形成了與西方繪畫迥然不同的兩種審美趣味和藝術效果。也正是由于這樣的文化底蘊,當西方油畫傳入中國后,許多的油畫風景畫家們已經在自己的風景畫寫生或創作中極力尋找和營造具有中國審美趣味的藝術境界。作為在油畫界頗有成就的陳和西教授,他用充滿中國傳統國畫意味的風景油畫為藝術界所認可,寧靜、悠遠,這些也正是他的標簽。探索在簡單的一幅畫中這種意蘊是通過什么樣的方式展示出來的,對于繪畫本身來說也是種實踐。
二、正文
陳和西的藝術并非理性的繪畫,理解他的藝術,必然要從他的通過對“意境”概念的梳理、對中國山水畫特有的意境表達、對油畫語言本身所具有的特點的研究,用以來豐富油畫風景畫的“意境”內涵,進一步拓展油畫風景畫的新圖式。[1]
他的題材幾乎都是自然風景,大部分源于他對于生活環境的觀察和體悟。這些作品已經構成了一種獨立、自成一派的體系,與生活、生命、人生相互關聯,帶有他自己特有標簽的意蘊。陳和西教授,數十年來一直來致力于描繪湘楚大地的山川風景,用獨具一格的風格特征自覺深入探究了風景的本質精神,完美地將油畫風景的風格化藝術語言與湖湘文化的深厚意蘊結合于一體,成就斐然。
幾乎每個星期,他都會背起畫板,到那些或遠或近的村莊寫生。鄉間秧田里溫潤的泥土、農家院子打盹的小狗、池邊秋風吹蕩的蘆葦……,這樣普通而尋常的一切,與他卻有著天然的親切。他喜歡鄉村,喜歡滿身塵土的味道。這種喜愛透過他的畫筆,滲進了他的畫布。
方形構圖
陳和西的風景油畫多采用正方形構圖,正方形具有更強張力和表現力。篆刻就大都為方形布陣,這種方形構造與西方的黃金分割律是不同的。陳和西認為,在藝術實踐中,比起長方形,這種方形布陣更能集中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便于剔除繁枝末節。可以說這種圖式是很中國化的,有些類似于中國傳統國畫的“斗方”,大氣而穩重此類作品,如《有狗的風景》,就是采用“方形布陣”的圖式。陳和西喜歡在畫面中采用焦點透視,但與西畫不同之處在于,他總是把最精彩之處安排在重金和遠景。相比起中景的精致,前景處理得相當整體。所以說這與西方油畫的虛實關系是不同的。
色彩與做底
陳和西的油畫極具當代色彩[2]。底色在陳和西的繪畫中舉足輕重,靈活運用色底,使得陳和西的油畫作品在色彩上具備了三個特征,色底上豐富的色彩提示、表現對象的自然色彩,以及作者頭腦中的色彩。陳和西在色彩的處理上不是按照傳統做法,將所見之物搬到畫面,而是基于尊重客觀物象,選擇色底帶來的色彩變化,以及自己對于物象的認識與理解,寄予自己的情感。并未遵循傳統的原則將客觀景物的自然色彩毫無保留地搬到畫面上,而是在尊重客觀物象的基礎上,更多地選用色底帶來的色彩提示。陳和西一直善于利用底色作畫,每幅畫都可體現出畫家深刻的思考,用情感與理性的相融來駕馭色底和色彩,讓作品氣韻生動的同時又耐人尋味。陳和西的油畫風景十分講究技巧,通過很多次探索,他對底色的運用使其油畫風景作品獨具個人魅力。在繪畫中,他善于依據底色基調,將外在色彩概括處理,組成新的畫面。也就是說,用這種方法來作畫時,他并非直接追隨自然界的色彩所展示的色調,而是根據底色主觀歸納與處理色彩。如他面對綠色的風景時,卻能在紅灰色的色底上作畫,描繪出一種溫暖的意境。
語言:用筆、設色
陳和西的用筆、設色均屬老辣一派,使其油畫圖式獨具特點,使得畫面的色彩和明暗上層次清楚、主次分明,富于節奏,具有中西結合的美學特征。在他的意識中,我們有屬于本民族的獨特的審美體系,比如中國民眾酷愛紅色、黑色、金色等,而這些顏色在他的油畫風景圖式中有著重要作用,顯現出大氣之美。人們通常所見的寫實性油畫,都是根據色彩的透視規律,景物理性的表現靜,而陳和西的油畫是走的確實中西結合的路子,展現出意象油畫的美。從根本上講,意象也是一種敘述經驗和思維方式。而意象油畫就是是以最直覺的方式,在感性敘述過程中掌控理性經驗。[3]
畫面節奏
陳和西樂于寫生,但絕不盲從。面對自然,“寫胸中之山、抒胸中之意”,忠于內心。在寫生中,陳和西通常運用自我提煉的語言形式去表現自然對象,大膽的主觀處理畫面。在表現南方鄉土題材時,陳和西找到了一套自己的表現方式。在處理客觀物象時,他并不重點關注物象的結構、明暗、光影之間的細致塑造,而是基于整體觀察,更多地采用剪影式的方式對景物進行概括,借助景物之間的主次搭配、疏密安排,呈現出擁有生動氣韻和優美節奏的景色。在描繪畫面色彩時,他并不局限在對象的固有色中,更關注色塊與色塊之間的關系。在他的筆下,畫面氤氳著楚地的潮濕,表達出一種寧靜悠遠的詩意。那些菜園、山塘、田壟,點綴在風景里的農婦,他們是靜默的,凝固在一種悠遠里,也是陳和西對于內心忠于家鄉情懷的體現。[4]
三、結語
藝術家發掘個性化語言,塑造自己藝術風格的過程,其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尋求藝術家自我及藝術作品本身的靈魂與地域文化相契合的過程。
陳和西的創作經過一段時間由宣泄、徘徊、思考、探索再抵達另一個高度,這樣經過周期性的階段式的飛躍。陳和西一直堅持走自己的路,不為市場所左右,對于一個探索者來說,前面根本沒有現成的路可以走。陳和西的畫風在不斷變化,并經常嘗試不同繁榮手法超越自己。陳和西從中國風景畫與西方風景畫中,優選出自己認為最有表現力的東西,用西方的模式來營造中國畫的寫意,也從中國畫中尋找西方繪畫沒有的東西,融入油畫創作中。這些獨有的特點正是陳和西油畫風景的意蘊寄托。
參考文獻
[1]袁悅.陳和西風景油畫圖示品析[J].美術觀察,2011.10
[2]何惠.陳和西繪畫語言初探[J].藝術教育,2016.12
[3]曾彬.底色作畫的當代演繹——陳和西的寫生與創作[J].美術大觀,2017:08
[4]何慧.中國南方油畫山水畫派——陳和西風景寫生創作研究[J].藝術中國,2015.06
作者簡介
黃環宇(1994~),女,湖南寧鄉人,2015年畢業于衡陽師范學院美術學院,現為湖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17級研究生,主修油畫。
(作者單位:湖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