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文萃
摘 要:近些年隨著我國教育水平的迅速發展,幼小銜接教育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同時幼小銜接教育的不足也日益凸顯,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和小學教育銜接不明顯成為了廣大教育工作者關注的焦點。幼小銜接是幼兒園和小學之間的教育溝通,其注重的是雙方教育均衡發展,盲目的傾向于某一階段,不利于幼小銜接,長久以往會造成教育脫節。為了能夠發現幼小銜接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本次研究將會對某小學一年級學生進行長達一年的記錄,方便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學習現狀,總結幼小銜接教育中所存在的不足,并尋找相應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幼小銜接;一年級學生;學習現狀
一、引言
幼小銜接教育雖然涵蓋了兩個不同的教育階段,但是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兒童身心發展是一個動態發展過程,幼小銜接教育只有具備足夠的連續性才能夠滿足兒童發展的需求,對于兒童來說,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其身心狀況和需求有所不同,究竟如何才能讓銜接教育符合多數兒童的發展特點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深究的話題。兒童從幼兒園階段過度到小學時期,不僅僅要從教育方式和教育內容上進行銜接,還應該照顧兒童的外在條件,比如:對周邊環境的適應程度、所表現出的身體狀況以及社會性等等。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的個性也隨之凸顯,就兒童的長期發展而言,幼小銜接教育是終身教育的重要環節,其平穩過度關系到兒童后續階段的成長教育。
近些年我國幼小銜接教育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這期間也暴露出諸多問題,其中最為主要的就是幼兒園“小學化”嚴重和小學教育銜接不明顯。幼兒園“小學化”傾向得到了不少教育工作者的重視,然而小學教育銜接不明顯并沒有得到廣泛關注。幼小銜接指的是兒童在跨越兩個不同教育階段時所進行的過渡和適應性改變,一邊倒的教育理念勢必會造成教育的脫節。
二、幼小銜接的研究
幼小銜接指的是幼兒園和小學共同營造良好環境,幫助兒童從幼兒教育順利過渡到小學教育階段。幼小銜接的實質是根據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在教育機構、家庭環境還有社區多方配合下,促進兒童身心發展順利過渡到小學的教學工作。對幼小銜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師隊伍的建設、銜接課程的設計以及家庭的參與等,只有不斷反思現有教育模式中存在的不足,才能夠真正找到適用于兒童幼小銜接教育的策略,幫助兒童從幼兒園順利過渡到小學,打下良好的教育基礎。
三、幼小銜接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幼小銜接教育得到了不少研究學者的關注,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投身到幼小銜接工作中去,然而多數學者關注的焦點在于幼兒園“小學化”傾向嚴重,以及如何發揮幼兒園在幼小銜接中的作用,忽視了小學教育銜接不明顯的現狀,如果小學一年級幼小銜接教育無法得到改善,對于我國兒童的健康成長是極為不利的。
(一)學校方面的銜接工作
本次研究所調查的小學采取的是大循環教學模式,也就是說同一名教師負責同一科目的教學從一年級到六年級。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長達六年的相處也能夠讓教師充分了解每一位學生性格特點來因材施教,然而,當教師結束高年級的教學,重新接觸一年級的兒童可能產生諸多不適,對教材的掌握和理解也沒辦法做到十分透徹。
同時,筆者發現,一年級教師在進行教學培訓時,培訓內容注重的是對教材的分析,而忽視了對于兒童身心特點的關注,校方在進行培訓時側重于引導教師理解教材的編寫特點和目標要求,并沒有結合一年級學生這一特殊年齡階段進行培訓,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無法正確引導兒童進行學習。家校合作是幼小銜接教育中的關鍵所在,不少學校忽視了家校合作對于兒童教育的影響,家校合作理念往往拘泥于形式。
在小學一年級時期,兒童的社會性發展不夠,對于兒童的認知教育應以引導為主,有的教師為了急于求成,對兒童的學習強加干預和指導,沒有幫助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除此之外,幫助兒童適應集體生活也是教師的責任,不少教師將注意力放在學生成績上,對兒童同學關系以及情緒表達上的關注相對較少。
(二)家庭方面的銜接關系
筆者在和家長溝通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多數的家長認為幼小銜接就是兒童在學習方式的對接,他們認為幼小銜接的關鍵在于能夠培養形成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兒童其他方面的關注存在缺失。并且,不少家長認為小學階段才是基礎教育的起點,幼兒園雖然具備保教結合的性質,但是教育意義不夠明顯。這樣的想法顯然存在著一定的誤解,幼兒園作為基礎教育的起點,其在大班和學前班階段開始逐漸掌握書本知識,這為兒童在小學階段的教育學習打下了基礎。
家長在進行小學的選擇時,首先考慮到的事學校的師資力量,同樣,在兒童日常的學習生活中,不少家長只對兒童的學習成績進行關注,忽視了對兒童學習環境的了解和認識。有教師反映,多數家長在與教師溝通時,往往只注重孩子在學習上的表現,包括是否能夠按時完成作用、上課狀態是否積極,家長對于孩子的擔心和憂慮也只出現在孩子成績出現下滑。而對于孩子在集體生活中的表現,家長無法對教師做出反饋,只是一味的接受教師意見,二者之間的溝通缺乏聯動性。
(三)教師和家長的銜接觀念存在偏差
小學教師和家長在幼小銜接教育觀念上存在著偏差,對于小學教師而言,當新生入學后其關注點在于如何迅速幫助兒童遵守和履行小學生日常規范,而不是引導兒童適應新的學習環境。作為家長,其關注點在于孩子的學習目標能否達成,希望孩子能夠在學習上取得進步。在采訪過程中筆者得知,為了讓兒童能夠更好的適應小學階段的學習課程,多數家長都會事先讓兒童做好知識準備,對兒童的社會性發展關注不夠。教師和家長,二者都十分注重對于兒童學業技能的培養,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學業能夠進步,教師希望兒童的學習成績可以達到要求,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不少家長會選擇讓孩子接受培訓指導學習小學階段的相關知識。多數教師認為兒童在入學前掌握了一定的知識儲備,有助于減輕自身的教學壓力,在心理上產生了松懈,沒有將關注點放在幼小銜接階段的全面發展中來。
(四)對兒童適應狀況評價單一
不少家長和教師將兒童的學業狀況視作幼小銜接教育階段的成果體現,這樣一來,教師的教學目的也往往只看重于兒童的學習成績,單方面的評價標準使得兒童的全方面發展得到了束縛,兒童在其他方面的成果無法得到表揚和認可。僅僅靠學習成績作為評價手段的方式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兒童其他方面的才能也沒有展現空間。
四、一年級教育的銜接對策
(一)進行針對性的教師培訓
教師在幼小銜接教育中擔當重要角色,對幼小銜接教育起著直接影響。教師能否培養正確的“銜接觀”是幼小銜接工作能否順利進行的重要保障,為了幫助廣大教師能夠樹立正確的“銜接觀”需要對教師進行系統的專業培訓。針對性的培養可以幫助教師樹立正確的意識,在幼小銜接工作中可以針對兒童特點做出針對性的教育輔導,教育部門應當發揮在幼小銜接教育中的主導地位,對幼兒教師和小學教師進行培訓,系統學習幼兒銜接教育的重要意義。
在培訓過程中,教師要逐步養成關心兒童心理的習慣,對于兒童的教育不能夠僅僅停留在書本,還應注重兒童心理變化和行為方式,善于站在兒童的角度思考問題。同樣,教師要和校方之間進行溝通交流,實時掌握兒童動態,系統也要根據兒童性格特點的差異向教師提供可行性的教育方針。
(二)加強幼兒園和小學的雙向聯系
幼小銜接指的是幼兒園和小學共同營造良好環境,幫助兒童從幼兒教育順利過渡到小學教育階段。在實際生活中由于幼兒園學制的特殊性,二者之間的溝通聯系較少,雙方僅僅存在一些形式主義上的參觀,教師之間并沒有教學理念的交集。為了加強二者之間的聯系,促進幼小銜接教育的展開,應當加強幼兒園和小學之間的聯系,教師之間可以常常溝通教學理念和經驗,在班級管理和師生互動方面,小學可以向幼兒園靠攏更加的自由,發揮兒童的特性,幼兒園也可以加強管理培養兒童的規范意識,這樣一來可以幫助兒童更好的適應小學階段的學習生活,度過幼小銜接教育時期。
(三)采用游戲的方法幫助兒童集中注意力
幼小銜接教育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十分重要的一點,兒童由于剛剛步入新的學習環境,習慣和行為仍不夠成熟,在學習習慣的養成上需要教師鼓勵和引導,如何幫助兒童集中注意力,成為不少小學教師所關注的難題。在幼兒園階段的學習教育中,孩子們往往采取寓教于樂的方式進行學習,剛剛步入小學,有的孩子思想仍未轉變,枯燥的課堂學習不利于兒童集中注意力。對此,教師可以采取游戲的方式幫助兒童集中注意力,在游戲的選取上,教師可以根據兒童特點的不同進行選取,最大限度的發揮兒童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在歡樂中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意識。四十分鐘的學習時間對于剛剛入學的兒童來說較長,其注意力和專注力容易出現下滑,簡單輕松的游戲不僅僅能夠緩解課堂壓力,也能夠幫助兒童集中注意力。
(四)多元化評價,促進兒童身心發展
傳統以學業為主的評價模式不利于新入學的兒童適應小學學習環境,對此多元化的評價有助于學生更好的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在多元化的教學評價中,教師可以對自身的教育工作進行反思,總結自身工作的不足,以更高的熱情和專注投入到幼小銜接教育中去。作為教師要明白,在現代教育中,學業知識只是幼小銜接教育的一個階段,幼小銜接教育注重的是對兒童全方面的身心發展,不僅僅包括知識技能,還有社會性發展等。多元化的評價因人而異,根據兒童發展特點的不同進行綜合性評價,其最終目的并不是為了對兒童進行比較攀比,而是為了讓兒童能夠更加深刻的認識自己,進行自我監督。同樣教師可以鼓勵家長參與到評價當中,從家庭表現進行評價,可以讓教師對于兒童有更為深刻的了解。
五、結語
通過對幼小銜接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和探討,可以有效的幫助兩個教育機構反思自身教育理念的不足并進行自我更正。在幼小銜接教育中由于教育理念的不同,家長和教師存在的差異是導致問題頻發的原因之一,作為教師也應當樹立“銜接觀”充分認識到銜接教育的重要意義,明確幼小銜接教育對于兒童身心發展的積極影響,通過綜合性的評價鼓勵,幫助兒童順利渡過幼小銜接教育階段。
參考文獻
[1]張亞麗.幼小銜接視角下小學一年級學生學習適應性的現狀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
[2]欒萍萍.幼小銜接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學理論,2011(26):161-162.
[3]馬達英.幼小銜接實施策略的個案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4]何成霞.幼小銜接中一年級教育存在的問題和對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5.
基金項目:此論文是課題《小學家長工作坊促進幼小銜接的研究》的成果。
(作者單位:廣州市越秀區桂花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