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村基層領導班集體的執政力直接決定了其在農村的先進性,加強基層干部隊伍建設至關重要。加強農村干部隊伍建設,造就一支高素質的、精干的基層干部隊伍,切實保證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關鍵詞:基層;干部隊伍建設;高素質
1、研究背景和研究意義
(1)研究背景
當前,國內外形勢正在發生深刻復雜變化,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戰也十分嚴峻。要抓住機遇,面臨種種挑戰,實現新一輪創新發展,就需要有一批高瞻遠矚的領導者,這也對農村基層干部隊伍提出要不斷創新的要求。
(2)研究意義
學界在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建設的方面已諸多有價值的研究。近年來,中國學術界關于干部隊伍建設的研究已逐漸深入和展開,涉及到干部隊伍建設的內涵、地位、意義、問題、原因、對策等諸多領域,取得比較豐碩的成果。但是,基層干部隊伍建設面臨新形勢、新任務、新情況、新問題,干部隊伍建設是動態的,也是無止境的,因而必須繼續加強研究。
2、國內外研究綜述
國外學者對英美日等國的一些公務員體制已有多年的探索,而且對中國的農村基層干部也有所研究,且側重于農村基層干部的角色與新農村建設關系展開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為本研究提供了可借鑒的資料,國外對官員權力制約監督的主要制度措施集中在:一、加強立法。二、輿論監督、全民參與。
(一)國外文獻綜述
(1)關于農村干部的性質研究
外國學者Sui Helen 在 《Agents and victims in South China accomplices in rural revolution haven》書中指出如果村干部是由國家或者政府直接任命,而不是通過民主選舉或者其他途徑選出的,那么其工作的本質就是貫徹落實國家的相關政策,他們代表的可能更多是國家而非人民。而國外另一學者Shin Vivienne 的觀點卻恰恰相反,他在《The each of the Stage Sketches of the Chinese Body Politics 》認為基層干部本身就是代表人民,是切實為人民服務,維護基層群眾利益的特殊群體。杜贊奇的“經紀人理論”和學者 Jean oi則認為,農村基層干部既是代表國家也是代表人民,他們有著雙重的身份,是國家政策與基層民眾生活的溝通者和連接者,切實推動國家和基層民眾共同發展。杜贊奇指出,基層政府代表國家與農民的直接互動,所以它既是國家經紀人,代表國家利益,同時也是農民經紀人,代表農民的利益。
(2)農村干部與農村建設的關系研究
(美)弗里曼等學者的《中國鄉村、社會主義國家》一書研究重點是當地一些干部、群眾如何抓住農村發展過程中的生存機遇。韓國的新村運動將重點放在改善農村生活條件上,運動后全國各村都修建了寬敞明亮的會堂,供人們商討村務。特別重視村莊領導人的培訓,會將村莊領導人與官員和社會精英進行同班次的培訓促進了村莊的經濟建設。
(3)村民參與對農村干部履職的影響
歐博文則認為,整體上村民的權利意識在逐步增強,村民的公民文化正在形成,因為越來越多的中國村民開始用權利話語解釋和挑戰不規范的選舉。村干部可以靠經濟收入獲得村民的認可,更容易當選,而且選舉能夠加強他們權力的合法性。另外如美國田納西大學的鐘楊等學者通過比較不同群體的政治心理差異(內部政治效能感和民主期望水平的高低)來考察村民對村民選舉甚至村民自治認知的影響因素。村民參與總體上能夠促進村干部履職,同時,它具有監督村干部的功能。
(二)國內文獻綜述
(1)農村基層干部的范圍及性質
學者們對于農村基層干部的產生方式及作用持一致的觀點,即是由國家委派到任或者是由村民選舉產生的,在村民中起帶頭作用、管理村級事務的人。
但是對于農村基層干部的范圍不一致,有的學者認為農村基層干部包括所有村級組織的負責人及其成員,如村黨支部、村團支部的主要干部,村自治組織,包括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婦女聯合會等組織主要干部,村經濟組織,包括村經濟合作社、農業專業合作社的主要成員等。有學者認為農村基層干部主要包括村黨支部書記、村民委會主任、村黨支部委員和村民委會委員,即“村兩委”的主要成員。有的學者將農村基層干部的范圍界定的更為狹窄,主要包括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和村會計三人。
(2)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培養方式的研究。
一、加強人才培養。李伯生在《論我國基層干部的培養》認為治國之業在于得人,得人之要在于育人。在基層培養和選拔是干部成長的客觀規律,也是穩固和發展整個干部隊伍的基礎所在,因而基層干部人才的培養顯得愈發重要。二、加強法治能力培養許化波和王敬川,李堯提到這些富有創新性的法治思想,對如何在當代黨建工作中加強黨員領導干部隊伍建設具有切實可行的實踐意義。三、加強綜合素質培養。陶向明認為時代發展和形勢任務變化對政治干部隊伍建設提出嶄新要求,基層政治干部隊伍面臨構成不平衡、能力有短板的問題。為此,政治人才的培養實踐中應重點關注六方面綜合素質。
(3)農村干部隊伍建設中存在問題的研究
一、制度與機制的影響。易新濤認為鄉鎮黨委和政府"一刀切"式的決策,"一竿子插到底"式的執行,養成了農村基層干部工作上嚴重的依賴感;降低行政成本的絕對化推行,客觀上使農村基層干部在應對日常工作中產生了一種無奈感;不同指向的各種監督相互疊加,具體標準不明確,使農村基層干部產生一種難以全身心投入工作的焦慮感;收入較低,上升渠道狹窄,使農村基層干部形成對工作前景的嚴重失落感。二、本身“不作為”。侯贊華指出“為官不為”現象在全面從嚴治黨的背景下進一步凸顯,這是干部隊伍建設不能適應全面從嚴治黨新態勢問題的集中體現。因此,必須從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入手,堅定理想信念,強化制度保障,突出能力建設,尋求全面從嚴治黨背景下"為官不為"的治理之道。
3、研究評述
雖然國外學者的研究各有側重,得出的結論各不相同,但是我們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客觀對待國外學者得出的結論,正確分析其利弊得失,把握好自己的原則。尤其是要看到國外學者的研究各有其背景,目的也不盡相同,我們絕不可偏聽偏信,更不可迷信盲從。
大多數學者能夠客觀地看待中國共產黨所采取的加強自身建設的舉措。注重對中國共產黨執政和發展前景的研究,這些還是值得我們有選擇的借鑒。國內關于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建設的相關研究已經逐漸趨向深化,但研究的針對性不夠充分,對基層干部隊伍建設問題的研究尚有提升的空間。
4、結語
加強基層干部隊伍建設,除了在宏觀層面加強之外,還需在微觀層面多多關注。一、是從生活上解難。積極改善基層的工作、生活條件,妥善解決干部個人及家庭遇到的涉法問題,加大對家庭困難和患重大疾病干部的救濟幫扶力度,使基層干部在充分感受組織的關心關懷中激發動力、增強活力。二、是從身心上關愛。要定期組織體檢,積極協調安排干部療養,保證其身心得到及時調整,促進其身心健康。
參考文獻
[1]杜贊奇:《文化、權力與國家———1900 - 1942 年的華北農村》,江蘇人民出版社 1996 年版。
[2]樸振煥:《韓國新村運動》,中國農業出版社 2005年版,第 58- 101 頁。
[3]YANG ZHONG and JIE CHEN,"To Vote or not to Vote-an Analysis of Peasants' Participation in Chinese Village Elections",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2002,Vol.35,No.6,pp.686-712.
[4]李伯生.論我國基層干部的培養[D].復旦大學,2014.
[5]陶向明.基層政治干部隊伍建設現狀及培養建議[J].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15,(06):141-142.
[6]侯贊華.“為官不為”現象的成因及治理[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06):88-90.
[7]易新濤.農村基層干部怠政現象的原因分析[J].理論探索,2016,(05):51-56.
作者簡介
王俊榮(1989—),山西呂梁,山西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作者單位:山西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