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榮
摘 要:1980年,宗璞在《十月》上發表了短篇小說《魯魯》,巴金在暮年寫下了名篇《小狗包弟》。兩篇作品均寫于1980年,雖然題裁不同,但都講的是關于狗的故事,狗的可愛、通人性、重情誼、有氣節,兩篇作品都在借狗反思人性的失落,表達了哀傷痛惜之情。下面將從創作背景、主題內涵、詩性表達、詩性反思四個方面對兩部作品進行探析。
關鍵詞:魯魯;小狗包弟;悲劇詩學;宗璞;巴金
在中國當代文學卓絕璀璨的作家群里,宗璞和巴金不失為“用良心寫作”的作家。宗璞帶病口述作品,巴金帶病入書、因書得愛,他們珍惜自己的作品,發前人之未發,達前人之未達,將文字當作畢生追求。他們的筆下的“魯魯”和“包弟”,在歷史和時代的沉淀中,在生命和人性的缺失中,魯魯被拋棄,包弟被解剖;他們的文字中更多的是烙刻的深重的精神和人性創痕,并具有一種柔性與悲劇的詩學氣息。
1.創作背景上的傷時感事之作
七十年代末,由于國家政策的進一步調整,文學環境也日漸寬松。許多停辦多年的報刊文藝都重整旗鼓,重見天日;許多作家都投筆回歸寫作,懷著對歷史控訴和反思,重新出現在大眾視野中。宗璞和巴金便是其中的一員。1980年,在《隨想錄》中巴金寫出了《小狗包弟》,側面反映那個瘋狂時代的慘無人道的現實;通過描寫小狗包弟的悲慘遭遇留給作者心中永難磨滅的創痛,集中表達著對在歷史中被深受迫害的生命的深重的悲憫、歉疚和懺悔之情。歷經坎坷、深受迫害,焦慮和悲痛一直壓在心頭的作者還有宗璞。同年宗璞發表了短篇文章《魯魯》,控訴著那飽含風霜血雨的歷史。作家相似的背景遭遇也讓《魯魯》和《小狗包弟》這兩篇作品在表現的主題上不謀而合。
2.主題內涵上的人性批判之作
《魯魯》和《小狗包弟》是時代的“產兒”。時代讓一個不渺小的魯魯經受著生命中的起起落落。為了躲避空襲魯魯與猶太老人相依為靠。老人離世后魯魯守著房子悲哭,不肯離去。房東將魯魯拉到了范家成了范家的一員,戰爭勝利后的范家已經家徒四壁,把魯魯送給了愛狗的唐伯伯。這種情節的起伏跌宕,經緯線的錯落交織,更加顯示出在哪個時期魯魯的凄楚。緊接著,文章還進一步襯托渲染了這種情緒。魯魯發瘋地尋找著主人,兜兜轉轉的尋找回范家的路。隨著時間的持續讓唐伯伯都以為它瘋了。此為三起三落。社會政治環境下的作者難以排遣內心的苦悶與憂愁,常常自覺不自覺地在詩文中折射出內心世界的悲情。“專政隊用大棒打斷了小狗的后腿,它發出幾聲哀叫,痛苦地拖著傷殘的身子走開了”,搖頭擺尾、連連作揖、討人喜歡的包弟,躺在解剖桌上給割開肚皮的包弟。當包弟在文化大革命那個時代出生時,它的命運似乎就決定了。《小狗包弟》中隨著革命形勢越來越緊張,“我”羞恥地保全自己,親手把包弟送上了解剖桌;而在《魯魯》中“姐姐”竭力想帶魯魯一起回去,可最終魯魯還是被范家遺忘了,舍棄了?!遏旚敗泛汀缎」钒堋范荚V說了那個時代的悲劇與衷情。
對于一個偉大的小說家來說,更重要的職責是,他直視個體生命的孤獨和苦難,并深情安慰在苦難中煎熬的心靈,展示愛與悲憫的力量和價值【1】。時代的憂傷,不僅僅是作者個人的憂傷,還波及到低層的動物。小狗包弟想反抗,可主人的屈服和時代的強硬終究讓它喪失了僅存的反抗壓迫的力量,它被搬上了手術臺。這一系列矛盾沖突細節描寫在推動情節發展的同時,多半是作品呈現的歷史的巨大變革和個人命運的坎坷。時代發生的悲劇在人們心靈上留下的創傷是無法愈合的,作家們憑著自己敏感的神經,借狗抒情,以最渺小的生命、用最深沉的語言把它表達出來了。
3.富于感情韻律的詩性表達
在傳遞和訴說憂傷悲劇情結上,兩部作品運用聲調和音韻讓文字具有韻律性,采取情景并茂的寫意手法,使得文本字里行間散發出淡而濃、淺卻深的悲劇情緒。在《魯魯》這篇文章中,在語言對話上“魯魯”出現了19處,但幾乎處處所包含的情感和節奏是不同的。例如,文章開頭:“魯魯,你吃飯吧,這飯肉多?!苯憬惆咽掷锏娘埛旁隰旚斏磉?。這里出自“姐姐”口吻的“魯魯”的節奏是舒緩的、延長的。這句話是“姐姐”看著魯魯悲傷的樣子內心油然生出的憐憫。又如:“好魯魯!”姐姐高興地和他握手,“媽媽!魯魯愿意住在我們家了!”在這里,洋溢的是“姐姐”無比動容地內心的喜悅,節奏是高揚輕快的······同樣,《小狗包弟》中“我”的內心抑揚頓挫的節奏也為悲劇染上了重重的一筆。宗璞在描寫魯魯夜尋“姐姐”時不僅賦予魯魯以“人”的基本特性和感情,還對新月和山林的進行細致的描寫。這不僅可以調節色調和烘染情緒,還有力的讓“魯魯”這個“人化”的承擔了“敘述”的任務,才在這一情節中,糅合進去了飽滿的情感,傳神地將抒情與寫景達到渾然一體的程度。巴金的回憶情景一氣流貫,情態畢現,情景并茂地襯托著包弟的可愛無辜與“我”內心的自責沉重,與其說它是客觀敘述的結果,不如說它是“詩性”與“人性”的結合。
4.詩性抒情下的智性反思
《魯魯》以近于“瘋狂”的方式他的主人,它發出的“悲涼”、“撞人心弦”的“哀號”,隱喻著在無愛的年代摧殘愛、踐踏愛的荒謬??梢哉f,魯魯是極具純真情懷的“人”。魯魯有著正常人的七情六欲并勝過正常人,他忠誠于主人,溫順,不忘初心。當“姐姐”迷失在綠叢時,魯魯用力的跑著,焦急地尋著。它無暇鮮美的活食,在它看來,“姐姐”比什么都重要。包弟也是,“包弟每天清早守在房門口等候我們出來。它天天這樣,從不厭倦。它看見我們回來,特別是看到蕭珊,不住地搖頭擺尾,那種高興、親熱的樣子”。在作者筆下,他們賦予了魯魯和包弟“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的純真善良的本性。然而就是最本真的動物,在時代下也不能幸免。在一個“禮失求諸野”的時代,更是人性泯滅的時代,“看不見包弟向我作揖、跟著我進屋,我反而感到輕松,真是一種摔掉包袱的感覺”,包弟送上了解剖臺;魯魯被主人相繼拋棄,被打被栓后淪為一只灰狗。從這點上看,《魯魯》《小狗包弟》都以悲情和悔恨建構人性的修復與再生。
5.結語
史冊會記載對錯,歲月會帶走不幸,可是它們常常是不同步的。歷史留下的創痕難以短暫消弭,一代人會帶著難以撫平的傷痕走進步入新時期。巴金和宗璞多角度構建了一個有情有義的小狗,它們忠誠靈氣,有著鮮活的生命;可他們又悲劇性的把他們的生命獻給了主人,獻給了那個特定的時代。
參考文獻
[1]程桂婷.人性缺失的“動物世界”——東西作品論[J].當代文壇,2007(2):16-19.
(作者單位:井岡山大學人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