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賢華
摘 要:本文從經濟學的角度出發,結合沉沒成本的相關經濟實例,幫助決策者提高決策的科學性。
一、引言
在現實經濟條件下,人們做決策時常常受到過去發生的沉沒成本的影響。一旦人們進行了大量的沉沒投資,他們具有追加更多投資的傾向,避免先前的投資被浪費掉。沉沒投資的規模越大,他們就越傾向于追加投資,從而出現沉沒成本問題。例如,由于人們“已經投入太多無法退出”,人們對職業或者專業進行了大量投資,通常不愿意轉換專業領域;在銀行業,追加資金往往會貸給那些無法支付債務的企業;排隊買熟食由于排隊的人非常多排隊時間就很長了,原本僅想買一個熟食的現在想想排了那么長時間的隊就買一個熟食不劃算了就買了三個回家后又吃不掉倒掉了等等,這些都說明決策者難以忽略以前發生的沉沒成本。
二、沉沒成本的內涵及形成條件
沉沒成本是指過去已經付出的并在將來無法收回的成本。那么在現實條件下,為什么會發生沉沒成本?專用性有形和無形資產投資是產生沉沒成本的最重要的客觀條件。根據威廉姆森(Williamson,1985)可以將專用性資產劃分為:①設廠區位專用性。例如,建造一個倉庫在鐵路貨運站或碼頭貨運站附近,可以減少運輸成本,倉庫位置選定離鐵路貨運站或碼頭貨運站的距離較遠則倉庫的價值就會下降。②物質資產專用性較強。如開采石油的設備油井有較強的專業性一旦該處石油開采完該油井也就沒用了。③人力資產專用性。在人力資本方面具有特定目的的投資。如地鐵司機失業了,去做其他簡單的工作就會大大降低收入。④特定用途的資產,是指供給者僅僅是為了向特定客戶銷售一定數量的產品而進行的投資,如果供給者與客戶之間關系過早結束,就會使供給者處于生產能力過剩狀態。這些專用性物質資產和人力資產一旦從初始生產性活動中退出,其投資再生產的其他用途很小,甚至沒有,因而會產生沉沒成本。
三、生活中的沉沒成本不可避免
生活中的決策并不是每次都會是正確的有時會失誤,失誤是不可避免的這樣就會產生沉沒成本了。前期調研、評估、論證工作準備不足,造成中途出問題而無法進行下去。也有可能調研在某一個地方開設一家新店,但后來調研出來的結果這里不適合開一家新店,這樣也會造成不可避免的沉沒成本。有良好的策劃、計劃,但執行中偏離軌道,造成事與愿違。執行中發現存在問題,但沒有及時調整策略、方案而是一意孤行。危機處理能力不足或措施不當,使事態擴大及漫延。這些情況都會造成不可避免的沉沒成本。
四、沉沒成本是與決策無關的成本
如果一項開支已經付出并且不管做出何種選擇都不能收回,這類支出經濟學上稱為沉沒成本。“沉沒”顧名思義就是已經付出并無法收回。比如,你買了一張觀看演出的票,你進去看了10分鐘,你覺得這場演出你一點都不喜歡此時你就會考慮是否要提早離場,而不要去考慮我買了票要看到結束。
經濟學的理論告訴我們,如果你是理性的,那就不該在做決策時考慮沉沒成本,因為決策是要往前看,是你當下應該怎樣選擇,沉沒成本作為過去已經發生的,已經與當下無關了,不應該作為你當下選擇時考慮的因素。比如在看演出的例子中,會有兩種可能結果:付錢后發覺演出不好看,但繼續看完;付錢后發覺演出不好看,離場去做別的的事情。兩種情況下你都已經付錢,因此你當前的決定應該是基于你是否想繼續看這場演出,而不是你為這場演出付了多少錢。也許你此刻已經后悔不該買票,而仍應以看免費演出的心態來做判斷。在上述情況下沉沒成本告訴我們選擇后者,因為這樣你只是花了點錢,而選擇前者因為你不喜歡看這場演出所以這場演出對你的滿足程度是負的你還得搭上你寶貴的時間。
道理似乎非常簡單,但做到假設不考慮過去付出的成本這樣的心態其實很難,就像買彩票前期的虧損總想彌補,然后可能就是越陷越深輸得越來越多。細究起來.這其實都是因為你基于沉沒成本衡量的輸贏影響了當下的判斷和決策。
五、沉沒成本帶給我們的啟示
我們的人生充滿著決策,從每天早上醒來的一刻到每天晚上再睡下的一刻我們的生活充滿了決策。決策與沉沒成本有什么關系?我們在決策時是否需要考慮沉沒成本呢?得到的同時意味著放棄那些我們選擇不去擁有,放棄的過程中伴隨我們預期將要擁有的其他收獲。進行價值判斷的時候,不應考慮過去的成本和收益,因為過去的成本與現實的判斷是沒有關系的,如前文提到的買熟菜,買熟菜排隊的時間長了,這是你的沉沒成本,在做決策時是不用考慮沉沒成本的,如考慮沉沒成本多買了兩個熟菜到后來吃不掉倒掉造成更大的損失。考慮那些收不回的成本,不但無濟于事.而且還會變本加厲。我們不能被“沉沒成本”控制。
既然都是過去已經發生的事情,我們就可以把它們暫時放在—邊。我們設想自己從零開始。現在只做對自己最有利的事情。避免陷入“沉沒成本謬誤”。所謂“沉沒成本謬誤”,是指人們在決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僅看這件事情將會給自己帶來的好處和因此引發的成本,而且也看過去是不是已經在這件事情上面有過投入,盡管這些投入已經不能收回了。在現實經濟活動中,人們往往很難與沉沒成本一刀兩斷,經常處于左右為難的境地。其實,這樣的觀念是不恰當的。作為—個理性的決策者,更注重考慮將來要發生的成本和收益,當一項不理性的決策做出并實施完成后,一旦造成沉沒成本,再進行投資決策時,應把目光投在當下,審時度勢,如果發現這項投資并不能盈利,應該及早轉型或停掉,不要考慮沉沒成本,沉沒成本是與決策無關的成本。我們要做一個聰明的投資者,沉沒成本告訴我們聰明的投資者會比較快地干干凈凈地與沉沒成本一刀兩斷。
參考文獻
[1]劉孝亮:人生正確面對沉沒成本[J].財經論壇2011.8
[2]王欣健:沉沒成本與決策——讀《經濟學的思維方式》一書有感[J].企業家天地2011.5
[3]蔣多:行為決策中的沉沒成本效應[J].決策與信息2016.7
(作者單位:上海師范大學天華學院)